新巴尔虎右旗荣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未实行完整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规范与设计的情况较为常见,污水处理措施选择不当的情况同样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往往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而为了尽可能消除这种影响,正是本文围绕城市给排水设计及污水处理要点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城市给排水设计要点
1.1合理规划污水系统
为保证城市给排水设计质量,污水系统的合理规划必须得到重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很多城市老城区的污水处理仍采用传统的分流形式,但这种分流形式早已无法适应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因此污水系统的合理规划必须重点关注老城区的相关改造。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期,以此保证污水系统的设计建设能够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相适应,污水系统的后期维护、污水泵站建设地段的交通便捷程度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此外,给水管网的设计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这一设计同样需结合城市发展,基于原有市政管网布局的科学化选址可保证给水管网更好服务于城市发展[1]。
1.2关注水资源平衡性
为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水资源应用平衡性的调控必须得到重点关注,水资源浪费问题可由此得到有效遏制,现代化生产生活水资源利用平衡也可顺利实现。具体来说,在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做好不同区域基本用水情况的深入分析,配合实地考察工作,即可较好掌握当地生产、生活、农业等多方面用水需要,给排水设计自然可由此获得充足依据。水资源平衡性的调控也需要得到高水平的污水管网设计支持,通过结合城市基本发展情况开展优化设计,城市规划需求可较好得到满足,污水管网设计的实用性也将得到较好保障。
1.3结合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具备较强的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这使得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纷纷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因此城市给排水设计也需要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具体来说,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给排水系统设计需遵循尊重自然、不浪费、防涝、个性化等原则,并以此指导给城市排水设计规划。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给排水系统的顶层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性特征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重点关注,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城市给排水设计可选择海绵城市的雨水净化能力作为切入点。图1为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带部分给排水设计示意图,该设计由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蓄水层组成,配合砾石层设置的穿孔管、蓄水层设置的溢流管,水体过滤、缓排滞蓄的整体结构即可满足雨水净化需要,渗入层次性的实现也能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城市污水处理要点
2.1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为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高水平开展,基于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得到重点关注,这一评价需围绕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五方面展开,具体指标包括居民休息睡眠、人身安全、道路整洁、城市交通、居民环境卫生、城市下水管道、城市水质、用水安全、城市烟尘控制、城市空气质量、水资源、城市面貌等,由此即可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厂址选择、处理规模、水质控制、工艺选择提供有力依据。以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为例,除上述指标外,恶臭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污泥处置方案可行性论证同样需要纳入评价范畴,其中恶臭环境影响预测需采用模型计算、类比调查、类比监测等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需围绕水质超标排放、正常运行两种情况展开,而污泥处置方案可行性论证则需要结合实际对比焚烧、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等方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社会接纳程度、技术成熟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当地自然与经济实际等同样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重点体现,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可由此得到较好保障[2]。
2.2选用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
分散一体设施处理工艺、集中处理工艺均属于典型的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各地城市需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分散一体设施处理工艺较为适用于大量分散式污水污染源,如机尝度假村、经济开发小区、旅游风景点,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MBR)、改进型活性污泥法均属于典型的分散一体设施处理工艺,但这类工艺的选择必须重点关注其经济性、可行性以及标准符合性;集中处理工艺属于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城市的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A-O工艺、A-A-O工艺均属于其中代表,这类工艺的选择需结合出水标准、脱氮除磷成本、运行成本、投资成本等因素,并避免出现盲目选择热门污水处理工艺的情况,上文中提到的环境影响评价也能够较好服务于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的选用。
2.3加强污水处理监管、运维管理
为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污水处理的监管,这种监管需建立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基础上,由此方可合理掌握并控制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排放情况。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社会宣传,以此保证城市居民能够深刻认识到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的危害性,以此全面提高城市居民节水意识。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以此保证监管人员能够较好参与到大型污染厂的监管工作中,污水处理成效可由此得到较好保障。此外,各地乡镇部门也需要建立污水次级管网,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配合污水处理水质质量的严格监管,即可为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力支持;运维管理的强化同样属于城市污水处理需要关注的要点,这一强化是为了解决城市存在的污水管网问题和污水收集问题,只有高水平的管理和人员操作,才能够保证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最大化发挥自身效用。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并加大自身引入社会人才的力度,推行全员定性管理、实现运维管理手册化、分析甄选超标因子、改进调整运行方法也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给排水设计及污水处理要点把握具备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选用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加强污水处理监管与运维管理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路径建议,而为了更好推动我国各地城市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优化、污水处理标准的完善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
[2]江文莹.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节能,2018,37(06):58-60.
论文作者:李芳亮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污水处理论文; 城市论文; 工艺论文; 给排水论文; 污水论文; 海绵论文; 管网论文; 《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