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保定供电公司 河北省 071000)
摘要: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要想全面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水平,就必须积极推动运维一体化管理,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效率,从整体上提高输电线路管理工作水平。运维一体化管理成为大势所趋,然而需要现代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的支持,更需要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本文分析探讨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供参阅。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引言
对输电线路进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对提高其运行看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持电网稳定供电的重要措施。确定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方向与要点,基于输电线路检修工作中现存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原因来采取措施进行查漏补缺,确保一体化管理工作可以顺利执行,消除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各类隐患。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必要性
我国从20世纪开始以来,对于输电线路的检修制度使用的是定期检修制度,即以时间为周期,进行每一个周期一次的输电线路检修。检修工作进行时,大都是根据检修人员的经验来进行检修,不能根据线路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维护,因此,可能会造成检修过于频繁,浪费财力和物力。我国输电网络不断发展,电力系统逐渐变为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高参数的电力系统,传统的以时间周期为间隔的检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需要。我国“两网”改造以后,电力系统的技术不断发展,很多设备得到升级换代,已经不需要常规的检修。常规的检修不能适合技术含量高的电力系统,同时肯定为造成浪费,定期的检修也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可见,一体化的检修运行对于我国当前的电力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现状
就当前电力企业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工作来说,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输电线路变得越来越长,但是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却是缺乏线路检查和维修方面的人才,这样就影响到了日常的输电线路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在管理中,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没有充分的配合,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没有认识到输电电路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是必须密切配合的,他们仅仅关心自己的工作,割破运行和检修工作的联系,一旦工作中出现问题,很难分清具体的责任人,这样容易导致无序的生产,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在输电线路的管理中,运行人员先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后要传达给检修人员,检修人员再安排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各种模式往往无法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且有时候会造成事态扩大的后果,而且这样会增加工作的重复性,还增加了检修成本。在利益分配阶段,没有对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细致的划分,致使他们的工作水平相当,这样容易挫伤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在工作中形成竞争的氛围。分体管理中通常致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工作人员仅仅对少数设备熟悉,不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策略
3.1创建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系统结构复杂,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运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就要创建一个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发挥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功效。供电企业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种智能化技术等,打造出一个智能化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专门围绕输电线路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时刻监测其运行状态,并借助此系统来预测其故障隐患,进而提前制定检修工作计划。要积极依靠专业化的智能分析系统,来全面深入地分析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计算等来创建并实施检修一体化工作方案,同时也要做好检修计划的校验工作,确保其客观可操作。现实的检修计划校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多个电网模型,同时也要对负荷数据、运行状态、检修申请等做出深入细致的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发现输电线路的故障,从而及时做出检修反应。
3.2完善信息数据库
输电线路规模不断加大,运行检修所面对的对象更多,并且在检修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发挥其所具有的应用功能,就需要针对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各类信息进行归档和分析,为后续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减少重复工作,提高作业效率。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产生的数据信息量不断增多,且复杂程度高,通过完善的设备,结合高新技术,建立信息档案管理库,对线路检修信息、异常记录、试样数据、出场数据以及运行参数等进行保存和分析,避免信息缺失或者错误,基于此来准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线路运行综合效果。
3.3提升智能化水平
通过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可提升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且这还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要想提高智能化水平,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要重视对线路运行人员记录的信息的整合与分析,然后再安排检修人员进行仔细的检修。此外,在提高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智能化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工作力度,同时还能减少信息传达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输电线路维修的时间,还能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的工作效率,最终以此来推动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可靠性和精确性的进一步发展。
3.4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
输电线路运行一体化管理需要以一体化承包模式为基础。在目前的阶段,很多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工作都采取的分区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给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增大了一定的难度,难以达成跨区域、跨范畴管理。为此,一定要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进行改进,增强各个承包地区的沟通和协作,逐渐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加以变革,实现规范的整体型承包,进而打造一个总体的运维系统,为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随着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必须从构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创建线路设备信息数据库这四方面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晓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4,3:37.
[2]夏剑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130-131.
[3]蒲廷兵.浅析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一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13(12):169-171
论文作者:苑辉,杨洋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水平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