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党建新模式:问题、机制与理念--以中国东部H市为例_党建论文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问题、机制与理念——以东部H市为例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新经济论文,党建工作论文,新格局论文,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10)02-0079-07

应市场经济发展而生的“两新”组织①,其产权结构、管理制度、经济关系与体制内传统组织有着明显差异性,因此,如何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新形势下亟待研究和思考的新问题。为准确把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深入探讨和分析“两新”组织党建的实效性和规律性,近期,我们对东部S省H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新经济组织中党员队伍基本状况

据统计,至2008年9月底,H市有新经济组织19983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3453户),从业人员约29万人,党员5270人,占员工总数的1.8%。其中男性4240人,女性1030人,流动党员413人。新经济组织已建党组织752个,其中党委8个,党总支10个,独立党支部694个,联合党支部40个。新经济组织已建工会组织743个,已建共青团组织70个。

(一)党员队伍基本状况分析

1.党员队伍总体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

(1)年龄结构。全区新经济组织党员中,30岁及以下的654人,占总数的12.4%;31—45岁的1676人,占总数的31.8%;46—60岁的2520人,占总数的47.8%;60岁以上的420人,占总数的8%。(见图1)

图1 H市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图

(2)知识结构。全区新经济组织党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4人,占总数的2.2%;大学学历的744人,占总数的14.1%;大专学历的996人,占总数的18.9%;高中及相当文化程度的1683人,占总数的31.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733人,占总数的32.9%。(见图2)

图2 H市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知识结构分布图

(3)岗位分布结构:全区新经济组织党员中,企业决策层党员796人,占总数的15.1%:管理层党员2172人,占总数的41.2%;员工党员2302人,占总数的43.7%。(见图3)

图3 H市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岗位结构分布图

(4)党员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分布情况:全区新经济组织党员中,私营企业(含其他企业,下同)党员3822人,占总数的72.5%;外商投资企业党员920人,占总数的17.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党员378人,占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党员150人,占总数的2.8%。(见图4)

图4 H市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在不同类型企业分布图

2.从单位性质来看(见表1),党员队伍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党员较年轻,45岁及以下的分别占62.8%和59.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党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分别占64%和61.5%。二是知识结构差异较大。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党员文化程度较高,高中及以上的占74.8%和71.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党员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的分别占92.7%和65.6%。三是岗位分布不平衡。决策层党员除党员个体工商户外,占比较高的是私营企业,占17%;较低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占3.7%和4%。管理层党员和员工党员占比较高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占45.4%、50.9%和45.2%、50.8%。四是男女性别比例均相差较大。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84∶16、82.7∶17.3、76.7∶23.3、72∶28。

3.从岗位分布来看(见表2),党员队伍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决策层党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72%: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的占61.9%;男女比例相差很大,为90.5∶9.5。二是管理层党员较年轻,45岁及以下的占46.4%;文化程度较高,高中及以上的占76.4%;男女比例相差较大,为76.8∶23.2。三是员工党员较年轻,45岁及以下的占47.7%;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下的占73.2%;男女比例相差较大,为80.4∶19.6。

4.从流动党员结构状况来看(见表3),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年纪较轻,45岁及以下的占55%。二是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下的占63%。三是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占71.9%。四是男女比例相差较大,为84∶16。

二、新经济组织中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分析

从调研情况分析,新经济组织中党员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党员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管理,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作用,得到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较高评价。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决策参谋作用。新经济组织党员,尤其是处于企业决策管理层的党员②,通过参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班子会等途径,为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在这一波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中,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党员积极为企业献计出力,帮企业稳定秩序、留住骨干,与企业共度时艰,为化解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新经济组织党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技术革新、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一大批在各自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如有的党员作为技术骨干带领技术人员刻苦钻研,进行技术攻关;有的党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能不断开拓进取,抓创新、抓市场、抓管理,助企业不断发展;有的党员刻苦钻研、自学成才,与企业“心连心”、高薪挖不走等等。在企业年度优秀员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管理干部的评比中,党员入选比例高达70%左右。

三是在职工群众中发挥了思想引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新条件下,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挥宣传员作用,深入职工群众,了解思想状况,开展谈心、交心和结对帮扶等活动,使职工群众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新经济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公司员工正确认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是“利益关联者”③,引导职工群众看到改革发展带来的长远利益,以自身的努力工作,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是在维护各方权益中发挥了监督协调作用。新经济组织党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们充分利用各自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职工维权、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引导企业增强法制观念、社会责任观念等,自觉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引导企业主与职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关心职工疾苦,支持工会等群团工作;引导企业主理顺社会关系,积极主动地同有关方面进行合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当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主体,其产权性质、管理理念、内部关系与体制内经济组织有明显差异性,因此,其党建工作方法和思路、资源也与体制内党建工作不一样。要做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有一些需亟待引起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1.部分党组织长期“非规范化”生存④ 致使其影响力减弱。为实现党的工作和党组织的全覆盖,到2007年底,按照上级要求,H市基本完成了“两新”党建“双达标”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工作任务,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党组织752个,其中党委8个、党总支10个、独立党支部694个,联合党支部40个。在工作推进中,全区共从机关、事业和国有(含集体)企业中下派党建指导员417名。但到2008年底,全区独立党支部中有53个党员数已不足3人,另还有335名党建指导员下派在“两新”组织(主要在新经济组织),他们的党组织关系实际上还在原单位。而考虑到这些党组织的特殊性,又不能简单地调整撤销。新经济组织中大量独立党支部的“非规范化”存在,使得一方面党组织活动没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党组织的“合法性”与战斗力、感召力也受到影响,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减弱。

2.新经济组织中党员结构没有体现“先进性”⑤的现实需求。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是“高知识化、年轻化”。而H市新经济组织中5270名党员的总体情况是,46岁以上的占55.8%,年龄结构也显老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35.2%,知识文化水平明显偏低(这可能与H市产业结构以生产性企业为主体有关)。但从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来看,新经济组织中党员应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现实的差距本应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虽然H市委组织部也提出了“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要适度“向管理层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向青年人倾斜”的要求,可实际上结果不尽如此。以2008年度为例,全区在“两新”组织中发展了103名党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4.4%;表明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带有很强的“任务完成思想”⑥。这又加剧了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党员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3.工作理念和方法上的“传统依附性”明显。从目前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看,与体制内的党组织基本一致,都还是传统的模式,缺乏现实性、创造性、开拓性,从而导致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实效性不大。同时,活动开展对组织资源依赖性过强,上级部门期望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能“参与企业决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教育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以提升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但大多数党组织书记认为说话没分量、手中没资源、工作没载体、活动没经费,党建工作疲于应付或陷于停滞状态,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定位与上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四、产生问题的相关原因分析

这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组织资本逻辑与政党组织政治逻辑的冲突,也有企业党员员工(包括党组织负责人)自身的经济人与政治人“角色耦合”的冲突;既有基层党组织目标定位的现实偏差,也有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整合机制尚未形成的窘境。但总体看来,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不可忽视:

(1)党组织负责人整体素质还不很高。目前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4.5%,为企业中层和普通员工的占63%。总体上素质结构不很理想、内部影响力也不很强。同时,负责人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从事5年以上)、活动能正常开展的263个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有37.6%是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或工作人员,29.9%是原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这一固有身份特性难免对党建工作思路与方法产生影响。

(2)对企业主的政治诉求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性引导措施。在调查中我们感觉到,在发展初期,企业主的发展需求主要还是经济利益,因此,对党组织的定位更多为“社会公关部”。实际上目前党建工作有一定成效的,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原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干部,他们能依托原有资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当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业主的发展需求上升为政治诉求,对党组织也有需求,就会重视和支持党的工作。不过,目前对企业主入党的制度性通道还是从严,并且程序较其他群众更为复杂,按现有规定,在改革开放后特殊的社会生长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企业主能发展成为中共党员的不多。这一现实生态环境,致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边缘化”,大多数党组织工作围绕“老板”转,看“老板”的眼色行事,党员和党组织的“参与”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更谈不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

(3)新经济组织中党员行为的“趋利化”。新经济组织的员工普遍认为他们的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现实生活中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的政治身份与社会(经济)身份也是分离的,而他们的生活安全保障依赖于自身在企业中的身份,即其社会(经济)身份而非政治身份。加之理想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冲突,党员的政治信仰也出现动摇。因此在行为选择时,大多数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一样都是“打工者”,谈不上什么模范带头作用;注重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淡漠了社会责任意识和党员意识。而当前社会福利“户籍化”、“单位化”的政策环境,又使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或行政村,成为“挂名党员”,游离在党组织之外。

五、相关思考与建议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反观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建工作也存在几种模式,主要有:一种是人民军队党建模式,一种是白区党建模式,一种是革命根据地党建模式。而在这三种模式中,党的组织化在白区和革命根据地主体上实行的是“价值利益的组织化”,在人民军队中是“价值利益”与“生产管理”的双重“组织化”,也正是这多种党建模式都能结合实际、遵循规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党的工作模式走向单一化,即“生产管理的组织化”。

当然,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计划经济年代,党建的目标设定和功能定位都是这样一种理念:党的基层组织,其“作用”与“功能”在社会的动员和组织,“目的”是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改革开放以后,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其“功能目标”发生了转换,这必然要求“工作方式”实行转型。为此,如何顺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按照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改进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求。

新经济组织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逐步成长的。我们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不断推进,利益结构和社会秩序的不断分化,必然给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带来新变化、新要求。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当前“两新”组织党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一个实践问题。

1.做好“两新”党建工作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前要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共识,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和有利于发挥基层主动性、创造性的政策措施:要实事求是地转变两个方面的思想理念:一是“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要考虑“两新”组织员工流动性快的现实性,不简单地以传统的“有3名以上党员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要求来推进,避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仅是“建党”,真正提高“两新”组织党建有效性;二是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要提倡“精英化”的要求,既避免基层党组织“完成任务”的思想,也防止他们把“上数量”作为工作成绩的取向。这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而区县党委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又取决于上 级党委要求的科学性。

2.要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科学定位。目前“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思路,带有明显向传统性体制内党建工作回归的趋势,而没有把“两新”组织党建作为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党的建设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平台和载体,没有把它作为改革传统党建工作单一化模式的机遇和方向。从目前实际来看,“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定位,应强调“利益聚合、价值引导”比较适合。为此,只有结合“两新”组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规律、新模式,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切实得到加强,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3.要充分整合执政党的各类资源。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是党和人民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具体承担者。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更应从依靠政府部门依照法律相关规定对“两新”组织实行有序管理的层面来进行,各级党委的作用是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效用,为形成党建工作合力机制提供条件;而不要简单地直接去利用和运作资源,形成党建工作特别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党委和政府“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

4.对企业主的政治诉求要建立合理的制度通道。民营企业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面对于广大企业主的政治诉求,可有选择性的把一些能拥护党的领导、守法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主培养发展为党员,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也可让部分比较优秀、守法、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性政治诉求通道,引导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发展,并为党的建设和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5.要建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区县“两新”党建工作的领导架构,形成“两新”领域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联动工作机制。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要牢固树立党群工作一盘棋的整体观念,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两新”组织党群工作,联合开展针对“两新”组织的综合性主题活动、实践活动和服务活动,加强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实施和完善“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的交叉任职机制。同时,要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党组织的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保证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在新经济组织的充分发挥。

收稿日期:2009-12-04

注释:

① 即通常所称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有的学者又称为“非公企业”。

② 指处于企业中层管理岗位以上层次的人员中的党员。

③ 在当前的新经济组织中,职工的“打工仔”意识很明显,社会上主流意识受“革命斗争思想”的影响,总认为业主与职工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没有认识到业主和职工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两者之间是利益相关联的关系。

④ 按照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从这可看出,正式党员数在3人以下时,党组织应该撤销。

⑤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就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而言,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优秀品质、高强能力和模范行为,涵盖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义,囊括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旨,揭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髓。

⑥ 有乡镇在一新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时,把一个50多岁的门卫培养发展对象。其原因在有技术的职工流动太快,该企业党员数又不到3名,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完不成。

标签:;  ;  ;  ;  ;  ;  ;  ;  

新经济组织党建新模式:问题、机制与理念--以中国东部H市为例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