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内容。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后浇带施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高质量的完成后浇带施工。下面本文将详细讨论后浇带技术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避免因为温度或者是收缩应力作用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裂缝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效的解决因为沉降。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的施工必须严格根据技术方案、规范及工程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本文重点探讨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1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1.1后浇带的模板施工
预设模板是后浇带施工一个重要施工环节,在这个施工阶段,需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网格均匀和稳定,对其采用的钢筋直径一定要统一,确保模板的规格和强度等都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计划选择,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在没有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完成施工过程,避免出现违反施工操作规程的情况。
对于模版的拆除工作,最重要的是控制拆模时间,当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才能够拆除测模和内模,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施工环境下,更要控制拆除时间,禁止禁止提前拆除模版,从而导致温度塑形裂缝的出现,此外拆模工作要十分小心,避免对混凝土墙面造成损伤。
1.2后浇带的混凝土施工要点
在对水平后浇带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措施确保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始终都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在对垂直后浇带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确保混凝土的充分捣搅。
在利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钢丝网的保护,尽量减轻或者避免振捣对钢丝网所造成的破坏。同时,在使用振捣器的过程中,要确保振捣器与模板之间保持恰当的距离,避免出现混凝土水泥浆流失的情况。
浇筑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后,后浇带钢筋上应进行覆盖保护,必要时设置栏杆进行围挡,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被踩踏变形或掉入后浇带内杂物。
在后浇带内重新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先清理干净后浇带内的所有杂物,再将后浇带接槎部位按照施工缝要求进行处理。为防止新浇筑混凝土收缩后在接缝处开裂,在新混凝土搅拌时掺入微膨胀剂或直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混凝土制作成无收缩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先前浇筑的混凝土标号提高一个等级,并精心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1.3后浇带的钢筋施工要点
通常而言,后浇带钢筋施工技术要保证地下室底板和梁体的钢筋直径大于,并采用强度较强的螺纹钢,在控制处不留接头。钢筋施工连接通常会采用等强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工艺,以节省了仓位钢筋焊接时间,提高工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模版的限位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控制墙柱,根据放线定位尺寸,校正纵筋的位置,同时在绑扎好钢筋之后,要在钢筋骨架上根据控制线焊定位钢筋,并在钢筋骨架上安放水泥撑棍,间距 0.6m 并与钢筋骨架绑扎在一起,防止支设模板和浇注混凝土时造成水泥撑棍滑落。(2)房建结构主题梁结构的梁板的控制,梁体的两层之间的保护层厚度等于或者高于混凝土强度时,要设置0.8-1m 的间距距离。(3)梁侧同样架设垫块,防止梁钢筋移位;(4)钢筋上层筋用钢筋马凳垫设,保证上层钢筋位置,满足钢筋骨架要求。
2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2.1设置合理宽度和间距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要想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宽度和间距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同高度和楼层的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好后浇带的间距,比如二十二层以下的楼板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不能够断开,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较大的跨度时,就需要将整个受力的钢筋结构进行断开,之后在后浇带处理过程中,对其进行焊接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楼板两头压力过大而造成楼板结构的弯曲,在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控制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宽度超过 7 米。如果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建造的施工图纸有预留的话,则按照施工图纸的预留大小进行施工,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按照施工图纸预留的话,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楼间距预留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2.2确保施工时间和断面形势科学合理
施工后浇带断面形式要与混凝土结构断面相一致,以此防止由于不同断面导致的受力集中、建筑结构变形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建筑后浇带直缝问题。在选择后浇带施工时间方面,鉴于混凝土工程于60天内达到设计要求,结合广东地区高层建筑楼层不高于22 层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条件,后浇带施工应在建筑完工沉降完成后再进行。不超过22 层的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房建筑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由于裙房建筑施工量要少于高层建筑主楼施工量,裙房建筑施工时间较短,使得裙房施工早于主楼建筑施工完成。其结果就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沉降晚于裙房结构沉降发生,再加上高层建筑主体沉降要大于裙房结构沉降,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待高层建筑主楼的沉降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从而避免后浇带受到建筑沉降应力的影响。从施工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涉及到的建筑材料,施工季节的不同,后浇带具体浇筑时间有时会稍晚一段时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设计单位在施工设计图纸中进行明确。
2.3控制好垂直施工缝施工质量和施工温度
施工后浇带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需要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清水对达到初凝阶段的混凝土进行冲洗处理,直至混凝土露出骨料,再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冲洗的时机非常关键,为保障冲洗质量,应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就对冲洗的时间和操作人员进行明确,由专业人员对混凝土固化状态进行检查。如果认为达到冲洗阶段,须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启动冲洗程序。签字程序可有效提高检查人员责任意识,确保冲洗时间准确,以此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温度对于后浇带施工质量也很重要。根据长期实践总结,最合适的施工温度为10℃,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体膨胀与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由于施工后浇带要在混凝土浇筑二、三天内完成硬化,为避免发生混凝土干裂,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为适宜的时候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是超长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后浇带施工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高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给予后浇带施工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依据施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为工程项目建设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黎江,杨波.浅谈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2).
[2]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设计实例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3]张春延.探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方案的深化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5(53).
论文作者:李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结构论文; 时间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