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煤矿企业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很重视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矿井通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矿井通风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分析了矿井通风发生事故的原因,以及解决矿井通风安全事故的措施,以更好地预防各种矿井通风安全事故。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引言
新时期各行各业都不断加大企业规模,同时也很注意自己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已成为各种产业发展最为关注的共同问题。此外,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只有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井通风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实现通风安全事故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也成为煤矿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有效避免各种矿井通风安全事故,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因为矿井通风工作的实际实施直接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的实现,所以对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1 通风系统结构
按照中国的强制性规定,矿山的通风系统应当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安装该系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矿井通风系统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技术方面。包括矿井风压、风供需比和结构合理性;二是经济方面。包括井道工程费用、道路维护费用和吨煤通风电费。在建立矿井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2 矿井通风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2.1 重效益轻安全现象严重
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如果从经济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过于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忽视矿山安全系数问题。当前,我国煤炭总产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保障生产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在了解这一增长率的过程中,有必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煤炭资源状况。其中,矿床条件比较复杂,已成为我国大多数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只有清楚了解现实情况下,才能充分把握灾害的隐患。为此,在煤矿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只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并采取不符合自身能力的进行超能力生产,将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超能力的生产使矿井的通风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采矿混乱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此外,一些煤矿企业在过分强调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自身科学发展的认识还不完全、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一些煤矿企业对自身发展环节,不能充分认识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清楚事故发生的危害性。当在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发生时,无法实施有效的措施。
2.2 安全管理混乱
我国矿山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些隐患。例如,一部分通风管理相当混乱,致使有害有毒气体进入矿井,并会长期积累。采区顶板和顶煤落下时,有害气体会突然涌出,造成通风安全事故。这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和管理制度的不全面所致。还有一些其他现象,矿井通风系统某部分发生故障后,管理人员未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也没有采取维修措施,造成安全事故。
2.3 安全生产制度没能真正落实
企业有非常明确的安全生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实施。它没有被用作强制执行的要求。发生事故时,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问题处理。为了保护企业的名誉,经常实施一些不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其它人员也完全忽视了生产制度的存在。矿井通风管理人员对自己的相关责任很不明确,发生事情也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
2.4 监督力度不足
通过对以往通风事故成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对煤矿生产监管不力。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有关企业没有及时进行整改,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这种敷衍了事的现象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矿井通风安全事故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平衡安全生产与生效效益的关系
在解决矿井通风安全事故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煤矿企业生产效益与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就是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设计要求,杜绝超负荷生产的发生,及时修整不合格设备,高效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3.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生产安全意识
要想提升矿井作业的安全,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只有打通思想上的障碍才能有利于其他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安全生产。另外,还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案例或者其他更为直观的方式来向作业人员展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让每一个作业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作业流程,能够对每一环节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排除,从而保证生产安全。
3.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矿井生产中一定要对生产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责任明确分配到个人身上,并与相应的安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相结合,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激发所有参与生产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为矿井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3.4 加大安全监督力度
监督管理是保证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制度标准对矿井中的通风设备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过程中发现的全部问题进行跟踪改正,只有在保证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矿井的正常作业。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复查制度,从而有效提升监督的效果。
3.5 建立风险预防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通风系统除了做好过程与事后工作之外,还必须做好“预防”的工作。一是进行危险源识别。日后做好每天的通风监测。监测煤矿的通风过程,查明危险来源,采取适当的初步措施,使危险来源暂时受到适当控制,并根据发现的危险来源建立危险来源档案,作为日后日常监控的内容。二是分析和处理风险来源,制定控制措施。在常规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果无法接受,则发布预警信息,并及时制定和发布技术或管理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动态管理。过程和结果不符合的,应当重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达到要求的,应当规范和统一实施。
3.6 要加强通风技术的创新
安全生产中一项重要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就是要加强预防技术的创新和提升。现在的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从而也加大了通风的难度,只有加强对通风设备的创新以及通风技术的不断提升才能够有效地降低矿井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通风事故的发生。另外,还要
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的通风功效,减少有害气体的聚集。最后,还要加强对矿井中盲井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不仅要研究如何找到煤矿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也需要研究煤矿通风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主要是由于对矿井通风缺乏重视而造成的。通风事故发生不仅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大力度致力于研究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晋龙.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标准化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4):101.
[2]季现伟.矿井通风监测系统与三维通风仿真系统信息融合研究与应用[J].金属矿山,2017(9):186-190.
[3]胡鹏华,陈刚,李先杰,等.无轨开采铀矿井通风降氡技术分析与对策[J].铀矿冶,2017(3):159-163.
[4]詹俊,刘祖文,朱易春,等.某金属矿矿井通风系统测定与评价[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5(1):74-77.
论文作者:丁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矿井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煤矿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措施论文; 作业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