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奥塞梯战争与俄北约关系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南奥塞梯战争与俄北约关系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北约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约论文,俄罗斯论文,战事论文,关系论文,南奥塞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29届奥运会开幕之际,格鲁吉亚发动了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南高加索的热点升温。该地区的民族问题何以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它和大国又有何联系,这些都很值得探讨,以便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一、南奥塞梯战事与格鲁吉亚的民族关系

格鲁吉亚位于外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邻黑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格面积6.9万平方公里,人口540多万,境内居民70%是格鲁吉亚人,其它居人口少数的还有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阿布哈兹人、奥塞梯人、阿扎尔人。1921年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36年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4月9日独立。格鲁吉亚共和国包括有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1993年12月9日格加入独联体。

南奥塞梯是个多山的地区,1922年起即享有自治州的地位。1990年9月20日南奥塞梯州宣布脱离格鲁吉亚,成立“隶属于苏联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同年12月南奥塞梯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格鲁吉亚拒绝承认它的独立,格议会认为它的选举非法,并取消其自治州的建制。随后格在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等地区实行“紧急状态”和宵禁,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切断交通,停止货物供应。双方发生武装冲突。南奥塞梯不想与格一起脱离苏联,谋求与北奥塞梯共和国联合后加入俄联邦。1991年11月,南奥赛梯当局做出与俄联邦合并的决定。1992年1月20日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人赞成独立和加入俄联邦。南奥塞梯部队1991年和1992年曾与格部队发生冲突。1992年6月底俄罗斯、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格鲁吉亚领导人在达格梅斯达成协议,设置15公里宽的隔离区,俄维和部队进驻该地区。2001年12月科科耶夫当选南奥塞梯总统,他提出的与格鲁吉亚重开谈判前提是:“南奥塞梯是自由、独立国家,谢瓦尔德纳泽应就1989-1992年的屠杀向南奥塞梯人民公开道歉”①。2002年8月,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应对格当局的武装攻击。

阿布哈兹于1921年3月28日成立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并入格鲁吉亚。1931年2月成为格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90年8月阿布哈兹发表主权宣言,宣布退出格鲁吉亚。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最高苏维埃决定恢复1925年宪法,实际上宣布为独立国家。同年7月25日,格国务委员会决定宣布该决定无效。1992年8月11日格当局派出11名高级官员与阿布哈兹进行谈判,但被扣为人质。同年8月14日格政府军为解救人质派军队开进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进行干涉,阿布哈兹军队与格政府军爆发冲突。俄罗斯在双方的冲突中充当调解人。格一再指责俄方支持阿方,但俄方坚决否认。不过也有俄军机轰炸格阵地的偶发事件:1993年4月初格军队炮击了格阿前线附近俄一地震实验室,俄两架军用飞机随后轰炸了格在阿布哈兹的阵地以示报复。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问题存在地缘政治的内在逻辑联系。格境内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谋求独立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族分离浪潮的影响。格鲁吉亚反对它们谋求独立的运动。这一纷争由于格政治形势的演变以及格与外部关系的变化而复杂化。

2008年8月8日,格军队开进南奥塞梯,并炮击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于当日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俄格关系紧张,北约与俄关系、美俄关系也出现变数。一时间南奥塞梯问题成了牵动大国关系的地区新热点。

二、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

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后谋求加入北约,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渐行渐远。有两个问题影响两国关系发展:一是格一直指责俄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破坏了格领土完整;二是俄在格有军队,格要求俄军撤出。这两条成为俄格关系不和的重要根由。此外车臣非法武装在潘基西山谷的存在② 也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之一。

(一)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独立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有许多人持有俄罗斯的护照。1992年格政府军与阿布哈兹冲突爆发后,俄以调节人身份居中斡旋,当1993年9月16日阿方撕毁停火协议时,俄对阿进行了谴责并下令俄军击退阿方攻势。但谢瓦尔德纳泽一再把格阿冲突的账记在俄罗斯身上,指责俄怂恿阿撕毁停火协议,开放边境使俄雇佣军和军事装备得以进入格,并配合阿军事行动,他认为“解决格阿冲突的关键在俄罗斯”③。

格政府军在与阿布哈兹的冲突中受挫后寄希望于独联体国家的政治与军事支持,于1993年10月加入独联体,将对俄关系调整为“对外政策在最优先方面”。1994年5月14日格阿签订停火和隔离双方武装力量的协定,俄军3000多名官兵以独联体集体维和部队名义进驻阿布哈兹冲突地区。1995年9月格俄签署协议,将几个军事基地提供给俄方,俄方则声明尊重格方领土完整。

但1999年格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谢瓦尔德纳泽于4月5日解释说,参加该条约没有给格在解决阿布哈兹冲突问题上带来积极成果,这是退出该条约的主要原因④。

(二)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基地

苏联解体后,俄在格保留了军事基地与驻军,俄边防军承担格的边界防务。俄在格有4处军事基地:分别位于瓦季阿尼、古达乌塔、阿哈尔卡拉基和巴统。1995年9月俄格签署《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军事基地条约》规定继续保留这些军事基地。1999年俄格达成协议,除设在第比利斯的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以外,只保留阿哈尔卡拉基和巴统两个基地。双方在后两个军事基地撤除时间问题上一直在进行谈判。俄方担心完全撤除其余两个基地会失去向驻亚美尼亚军事基地提供给养的必经通道。2005年3月10日格议会通过决议,声称俄如果不能在5月15日之前就撤出军事基地提出具体的令格方满意的时间表,格方将要求俄在2006年1月1日前结束其在格的军事存在,并将启动一系列针对俄军事基地的措施,其中包括停发俄军人入境签证;评估俄军事基地的债务及对格生态造成的损害;限制俄军事基地人员、装备与物资在格境内的调动。

2005年5月23日双方就军事基地问题举行新一轮谈判,俄方表示尊重格撤除俄军基地的要求。30日,两国外长会谈后宣布,俄将在2008年完成从格撤除军事基地的任务。

但是2006年9月仍然发生了格军警对俄驻军采取行动的事件。9月27日格警方以“从事侦察活动和策划渗透”为由,扣留了5名俄驻格军人。格军警包围了设在第比利斯的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28日凌晨格警方在巴统扣押一辆载有俄1名尉官与6名士兵的军车。29日格法院决定将两名俄军人拘押两个月。10月3日,俄中断了与格的陆海空交通运输和邮政联系。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尽管如此,俄仍然如约撤除了在格的基地。2007年俄军从在巴统的基地撤走后,俄陆军总司令马斯洛夫于11月15日宣布,除在独联体等框架内执行维和任务的人员以外,格境内已无俄军队。

格鲁吉亚在“玫瑰革命”以后实行“亲美疏俄”,甚至是“拉美拒俄”、“入(北)约制俄”政策,俄格关系恶化,以至在2007年出现了互逐外交官的局面。同年的11月上旬,格反对派人士在议会大厦前举行反政府集会,要求改总统制为议会制,并要求萨卡什维利总统下台。7日凌晨警方与示威者发生冲突,萨卡什维利下令实行紧急状态,并指责俄煽动并参与了该反政府活动,宣布俄3名“不受欢迎”的外交官将被驱逐出境,同时召回驻俄大使。俄外交部则发表声明,认为格方的指责与反应是“不负责任的挑衅”,并于8日驱逐了3名格驻俄外交官。

解决了俄在格军事基地的问题以后,格即着手以军事手段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于是发生了2008年8月8日格军队开进南奥塞梯并炮击其首府茨欣瓦利的事件。格的这一做法是俄所不能接受的。8月8日当天,俄即派第58集团军部分军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俄驻扎在南奥塞梯的维和部队。经过数日的战争,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结束“迫使格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8月12日萨卡什维利宣布格退出独联体。

经磋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法国总统萨科奇达成六项原则协议:所有各方放弃使用武力,停止敌对行动;开放人道救援通道,格军队撤至其永久性基地;俄军撤回到冲突爆发前的地区,俄维和部队可以采取额外的军事措施;为持久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开展国际磋商等。2008年9月2日俄宣布其武装力量已完成从南塞奥梯和阿布哈兹的撤离。

俄罗斯将格进兵南奥塞梯并炮击茨欣瓦利作为俄公开支持南塞奥梯独立的契机,并将承认阿布哈兹独立问题顺便一起付诸实施。2008年8月25日俄议会投票通过决议,支持格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两个分离地区独立,要求俄政府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⑤。26日梅德韦杰夫宣布承认两地独立。28日,格议会通过决议呼吁政府断绝与俄外交关系。30日格召回除领事以外所有驻俄外交官。9月2日格外交部正式照会俄驻格外交代表,断绝两国外交关系,并宣布退出1992年同俄签署的有关解决南塞奥梯冲突的决议,俄军不能再以维和部队的名义继续留在格境内。9月9日俄宣布分别与南塞奥梯、阿布哈兹建立外交关系。

三、南奥塞梯战事与格鲁吉亚同美国-北约的关系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分歧是苏联解体遗留下来的问题,作为本地区内部问题已十分复杂,美国与北约等外部势力的介入则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起初,北约虽然关注南奥塞梯局势但并未卷入。路透社记者1992年报道当时北约对这一冲突的态度时说,“北约一直拒绝向它过去冷战时期的敌人提供任何安全保障或军事援助,而宁愿把这一调停任务留给联合国或欧安会这样的机构”,“令北约忧虑的主要不是冲突本身,而是它有可能使俄罗斯卷入同格的一场战争和这场冲突的蔓延”⑥。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现在北约俨然成了俄格冲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了,北约究竟怎么会同远离北大西洋的南高加索扯上了关系呢?

格领导人急于寻求美国和北约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俄罗斯1999年开始从格撤出边防军以前,美即在格积极开展“援助”活动。1998年12月和2000年12月美格分别签署了《1999年军事合作协议》和《2001年两国武装力量合作计划》。在2002年两国国防合作协议中规定,美军事人员无需签证即可进入格自由行动。美不断向格提供军事技术装备,培训格军人。美的渗入加快了格谋求加入北约的步伐。

1999年4月29日格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说,格加入北约“需要时间,但可能比我们设想的要快”⑦。路透社报道这一讲话说:“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今天说,他的这个前苏联共和国目前正在公开寻求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而且他已经要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加快这个进程”⑧。2000年,格总统多次表示,格要在2005年迈进北约的大门⑨。为此格积极改组武装力量的指挥机构及其它机构,以适应北约的标准。2002年北约和平伙伴计划在格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选在俄撤走的一个军事基地——瓦季阿尼意味深长。

2003年格发生了“玫瑰革命”,谢瓦尔德纳泽被迫辞职。他指责美驻格大使迈尔斯参与了反动派迫使他辞职的行动,美用金钱支持了当地的反对派⑩,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持甚至是煽动下搞起来的。“革命”后格实行倒向西方的政策。2006年北约成员国外长理事会做出与格“加强对话”的决定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我们将站在北约一边”(11)。北约2008年4月已经决定将吸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

北约之所以重视将格纳入北约,维护路经格的石油管道的安全也是一个因素。中亚-里海地区近年超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使该地区在国际油气供应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西方很重视巴库-格鲁吉亚-杰伊汉石油管道的战略价值,该管道可以绕开俄罗斯与伊朗,将中亚-里海石油运往西方国家。自然,北约控制该管道途经地区之一的格鲁吉亚便提到战略地位上来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秘密。美国前国务卿贝克在1997年即曾撰文说过:“格鲁吉亚的重要性在于它处于欧亚交界处的位置,它在黑海有港口。这个国家已经做好了准备,将里海的石油与天然气送到国际市场的主要出海口”。“因此,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格鲁吉亚未来的安全是重要的”(12)。

四、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同美国-北约的关系

北约向亚欧大陆腹地挺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08年4月北约决定将吸收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是在试探俄罗斯对此举的反应。对俄罗斯来说,南高加索地区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在美国实行对俄强硬政策的影响下,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本地区关系的紧张化不可避免。

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解体后俄仍然在独联体中的一些国家保留有军事基地。除了在黑海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以外,在南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摩尔多瓦也都有俄的军事基地,这些国家都是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俄在这些国家军事基地的留存构成独联体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取消这些基地一方面会削弱俄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这些独联体国家的安全也未必有利。

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纳入北约后,其南部边界便曝露在北约军事集团面前,俄黑海舰队将陷于孤立境地。因此北约的这一举动触动了俄忍受来自北约压力的底线,俄不能对局势的发展无动于衷。俄坚决反对美国主导南高加索事务。美《新闻周刊》评论说:“莫斯科认为北约新成员不过是美国的卫星国,随时准备充当投送美国武装力量的平台。随着更多这样的平台越来越靠近俄罗斯的边界,莫斯科的忧虑也在不断加深”。“虽然俄罗斯挺进南奥塞梯的行动是因格总统萨卡什维利不计后果的残暴行动引发的,但其真正针对的目标是华盛顿,以及美国在俄罗斯边界一线不断扩大的力量”(13)。

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不仅涉及意识形态、价值观、政权结构与社会制度,而且涉及国际关系。格发动对南奥塞梯的进攻,打垮地方武装,预料会引起俄强烈反应,但格认为这会在国际关系的层面发生有利于格的变化,一方面可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做彻底的切割,“了断”原有的关系;二是将美国乃至北约的军队引进格鲁吉亚,加快加入北约的进程。而如果有了北约的“保护伞”,俄罗斯就奈何不得它了。格当权者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对南塞奥梯的军事行动。不难看出,不管西方是否直接插手策划了格进兵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事件中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格鲁吉亚能不能如愿以偿,则存在变数。

俄格之间的冲突爆发后,本地区的国际关系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南奥塞梯的争端本来是独联体内部的争端。由于格宣布退出独联体,俄格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体外”的争端了。现在的问题是格何时能得到北约的“保护伞”。北约一些国家的军舰已乘机开进黑海,但它们声称是在向格运送救援物资,而且开进时向俄打了招呼。不过人们不难从中闻到“保护伞”的意味。据俄军事情报局人士透露,北约在黑海的舰艇集群装有约50枚“战斧”式攻击巡航导弹和64枚“渔叉”式反舰导弹(14)。俄对此不能不做出反应,停泊在黑海港口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随之出港,进行导弹与通讯方面的演习。无论如何,现在的黑海已和当年主要由苏联、东欧盟国和土耳其共同拥有的情形大不相同了,美国与欧洲军舰的开入打破了黑海原有的宁静,人们不能不对此“新形势”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会产生会不会出现“新冷战”的疑问。

2008年8月19日北约成员国就格局势举行紧急外长会议,敦促俄立即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现在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比较紧张,大有“溢出”南奥塞梯争端而向其它方面蔓延之势。南塞奥梯冲突发生后,北约禁止俄军舰参加北约在地中海举行的多国反恐演习,拒绝俄提出的北约一俄罗斯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俄格冲突局势的请求。8月21日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说,俄罗斯已通过军事渠道正式通知北约,暂时冻结与北约的军事合作行动,包括军事代表团的访问与联合军事演习。俄驻阿富汗大使解释说,这也包括暂时中止允许北约经俄罗斯和中亚向阿富汗运送补给。美俄双方还各打出其它一些可供选择的“牌”:美拒绝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俄“逐出”八国集团、撤回与俄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俄则威胁退出伊朗核谈判,等等。

其实,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分歧,原本就不只局限于南奥塞梯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上,而是源于苏联解体后北约对俄罗斯的围堵与俄罗斯的反围堵之争。俄认为北约无休止的“东扩”是不可接受的。南奥塞梯冲突只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积蓄已久的矛盾的又一个爆发点而已。梅德韦杰夫近日说,俄罗斯长期致力于发展与北约的关系,但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被四面包围,尽管有人对俄罗斯说“别担心”,但俄罗斯不愿生活在幻想之中(15)。他说,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在南奥塞梯冲突后严重恶化,但俄罗斯对这一关系破裂的后果并不担心。

五、北约介入南奥塞梯争端究竟是福是祸

北约是当今世界力量最雄厚的庞大的国际军事干预力量。从西方尤其是美国来说,如果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纳入北约,将大大加强北约在黑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在美苏冷战时期,黑海地区只有土耳其一个国家是北约的成员。北约在土耳其的因切尔利克设有军事基地,它距苏联的飞行半径较短,但是苏联在黑海地区部署有包括黑海舰队在内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当今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就会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对峙的桥头堡,将对俄构成威胁。何况北约的舰队前进至黑海一线后,可以形成陆地、空中与海上三面与俄对峙的立体军事架构。然而,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本地区力量对比的进一步失衡将会加剧而不是削弱国际局势中的不稳定因素。这么多的军舰聚集在黑海会不会擦枪走火,人们不无担心。

当然,事情的发展还有另外的一些方面。

第一,俄罗斯在该地区虽势单力孤,但它不会听任外来势力的摆布。在南奥塞梯问题上依然态度强硬,不会轻易放弃独联体维和部队在该地区的任务。政治上,俄支持南奥塞梯独立,可与南奥塞梯缔结政府间协议。俄由于与南奥塞梯接壤,在军事上具有外来军事力量所不具有的有利条件。但是,俄未必打算现在就和北约在军事上“摊牌”,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奥塞梯争端仍是俄的首选。

第二,欧洲一些国家与美国之间在南奥塞梯问题上有一致之处,反对南奥塞梯独立,要求俄军队撤出该地区,但是在对俄反应的程度上存在差别。欧洲一些国家与俄邻近,已同俄打了多年交道,深知处理不好这一关系会使双方付出巨大代价。在美苏冷战告一段落后,它们赞成与美国一起挤压俄战略空间,削弱俄影响力。但是同美国这一外来国家相比,它们在做法上要谨慎些。而且欧洲一些国家仰赖于俄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它们在各种得失之间不能不加以仔细的计算。美国副总统切尼说,尽管莫斯科反对,但北约的扩大将继续进行,他呼吁西方国家“团结一心”。但他的讲话在欧洲并未得到热烈响应。法国外长说,对俄罗斯实施任何制裁都可能引火烧身(16)。

第三,黑海地区除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它一些国家未必愿意卷入这一冲突。历史上俄罗斯和土耳其发生过多次战争,除了在当年土耳其的属地巴尔干半岛打过仗以外,黑海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但是现在的情况毕竟与当年有很大的不同。

土耳其为加入欧盟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但仍不得其门而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若想在军事上支持格鲁吉亚,除了通过空运人员与军事装备之外,陆路及水陆运输都要经过土耳其领土和土耳其控制的海峡。土耳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这类方便存在疑问,它不能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引火烧身”的后果。

第四,美国对格鲁吉亚提供政治支持、舆论制造、后勤救援、军事指导等的同时,未必已准备好进行直接的军事介入。美国当年可以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塞尔维亚进行大规模轰炸,但是现在能不能对俄进行这类轰炸,大有疑问。同巴尔干当时的情形相比,南塞奥梯冲突毕竟具有局部性。而且美军队一时无法从伊拉克、阿富汗战场脱身,开辟新战场一时非力所能及。

经过这场冲突,人们对格加入北约的步伐是加快了还是延后了,产生了不同看法。英国政论家拉夫兰德认为,西方不能,也不会为了格而同俄开战。他说:“如果北约国家不准备为茨欣瓦利那一小片土地同俄军作战,那么格鲁吉亚就绝无可能加入北约,因为北约的成员资格意味着,成员国必须为彼此的领土完整而战”(17)。

北约和格鲁吉亚是继续沿着同俄对抗的路子走下去,使俄格之间的对立加深,促使北约与俄罗斯之间进一步紧张,甚至走上在黑海形成军事对峙与摩擦的不归路,还是使形势缓和下来,形成旷日持久的僵持的局面,尚有待观察。

北约的硬实力是强大的。但是在软实力方面也并非无懈可击。

俄罗斯认为,北约在对待前苏联东欧国家民族分离问题上所持的标准是双重的。为了削弱和瓦解社会主义政权,北约是支持民族分离的,其中突出的例子是以“人权高于主权”为由,大规模轰炸塞尔维亚,支持科索沃的独立。但是,在遏制俄罗斯的影响、保护盟友的时候,北约又是反对盟友国家民族分离的。这一次俄罗斯认为俄军队对南塞奥梯的干预属于独联体维和的范围,完全是合法的。但是西方舆论认为格出兵南奥塞梯完全是格主权范围内部的事,俄军队的干预侵犯了格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人们不难看出,标准虽然是双重的,但党同伐异的国际政治战略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

北约最初是美苏冷战时期北美与西欧一些国家为防止苏联东欧国家侵犯而成立的集体防御组织,现在苏联已经解体,东欧发生剧变,被称做“欧洲社会主义的最后堡垒”的前南斯拉夫也已被瓦解,防止“苏联东欧国家侵犯”的说法已失去依据。但北约还存在,而且成员已扩大到26个国家。从实际情况看,它现在更像是一个围堵俄罗斯的组织。当然,“9·11”事件发生后北约也承担了在阿富汗反恐的任务,然而北约所包含的地域概念却因此而有些名不副实了。北约,顾名思义是环北太平洋国家的组织,将东欧国家纳入北约,就已经是泛北约化了,如果将乌克兰,甚至是格鲁吉亚纳入北约,离北太平洋就更远了。现在北约的部队已在阿富汗执行同“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作战的任务,如果北约一再向亚洲“东扩”,就需要改名为“北太平洋及亚欧大陆公约”了。北约东扩究竟扩到哪算一站?将俄罗斯四面包围起来能不能给包围者带来安全?人们对北约无休止的“东扩”的意图与后果不能不有所怀疑。

注释:

① 苏畅:《格鲁吉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73页。

② 格境内的潘基西山谷是车臣非法武装在境外的一个重要基地,2002年7-8月间,车臣非法武装频繁从潘基西山谷出发向俄渗透。俄批评格未能有效控制边境,强调俄军有必要进入潘基西山谷清剿恐怖分子。格坚决反对俄军过境作战,认为这是对格内部事务的干涉。

③ 《参考消息》,1993年12月21日。

④ 《参考消息》,1999年4月7日。

⑤ 中国新闻网,2008年8月26日。

⑥ 路透社布鲁塞尔1992年10月7日电,俄通社塔斯社第比利斯1999年4月29日电。

⑦ 俄通社塔斯社第比利斯1999年4月29日电。

⑧ 路透社第比利斯1999年4月29日电。

⑨ 俄通社塔斯社第比利斯2000年3月25日电。

⑩ 俄通社塔斯社伦敦2003年11月27日电。

(11) 《人民日报》,2006年9月30日。

(12) [美]《纽约时报》,1997年7月21日。

(13) [美]《新闻周刊》,2008年9月1日。

(14) 中国新闻网,2008年8月26日。

(15) 新华网,2008年8月25日。

(16) 美联社意大利切尔诺比奥2008年9月6日电;路透社巴黎2008年9月6日电。

(17) 俄新社莫斯科2008年8月25日电。

标签:;  ;  ;  ;  ;  ;  ;  ;  ;  ;  ;  ;  ;  ;  ;  

南奥塞梯战争与俄北约关系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