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王静

王静(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40例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护理;40例分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和卧床时间,护理后一、两个月的康复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和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一、两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护理效果较好。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干预;重症心肌梗死;临床应用效果

Predictive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ng Jing (Shangqiu, Henan,)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seve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cases were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and bed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d the recovery of one or two months after nursing was effective. Results: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and bed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or two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nursing effect is better.

Key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eve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重症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持续性闭塞,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并伴有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1]。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危重,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理衰竭,有非常高的致残和病死率[2]。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还未出现明显症状时,通过对病情的综合、全面的分析,预见性的给予患者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3]。本研究就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医治的重症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6.17±3.19)岁,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49±1.38)岁,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严密监控患者的生理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异常情况的发生,于此同时,预备好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异常发生,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人身安全。(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和家属调整不良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3)饮食护理:为患者安排科学的饮食计划,禁酒禁烟,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和卧床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的护理后患者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护理有效率(%)=(治愈+ 显效+ 有效)/总数×100%。治愈:患者心肌梗死症状消除,预后病情不再发作。显效:患者心肌梗死症状基本消除,预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患者心肌梗死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稍许缓解。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患者的平均住院、卧床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合t的检验。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数(%)表示,配合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的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心血管疾病[3]。主要是由于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以及静脉血栓等因素诱发所致[4]。近些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在患者症状还未出现时,通过对病情的全面分析以及科学的病理学预测,给予患者预见性的护理措施[5]。预见性护理可以提前预知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相应的医疗防治干预,提高护理的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和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康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一、两个月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的有效率更高,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预见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护理质量更好,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雨清.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4.

[2]孙文悦,孙云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4):783-784.

[3]吴盈,杨彩霞.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565-566.

[4]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等.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53-855.

[5]王跃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5):375-376.

[6]雷金花,占绘华,吴晓云.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3,35(15):2396-2398.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