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的方法论文

浅析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的方法论文

浅析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的方法

黄子立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40)

摘 要: 博物馆讲解的对象是观众,博物馆观众在人口统计学意义上多元化。为了使讲解能满足观众需求,达到最佳讲解效果,讲解员有必要对观众进行研究分类,并有针对性地根据观众的特点,灵活运用讲解技巧,进行因人施讲。

关键词: 博物馆;讲解;因人施讲;语言表达

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指的是讲解员从观众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运用技巧和方式进行有差别的讲解,达到讲解陈列内容的最佳效果,它包含了“因人”和“施讲”两个方面。因:根据;人:对象,即根据讲解对象的特征;施:施加;讲:讲解。即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本文探讨的是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的具体方法。

但即使这样建立,还是存在很多困难,一般只有31%的家长有条件采用网络互信的渠道来达成这种四方联动联系,很多家长是条件不具备,还是家长个人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学生既然加入,或给与了学生、企业的校企联合的机制,学生的就业解决的难度就没有了,学生的培养义务和任务就移交了,导致学生自身的监督机制缺乏。

1 理解陈列,熟悉内容

博物馆讲解以陈列为基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学术研究资料和文物标本为基础,以展示空间、设备和技术为平台,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实现面向大众进行知识、信息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观赏性的文化创造[1]。博物馆讲解工作应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经讲解人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巧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如果没有陈列作为依托,讲解内容将是空洞的,甚至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听讲效果和观众对展品的正确理解。所以,因人施讲的前提是理解陈列、熟悉内容。

首先要把握主题,包括展览的意义、作用、原则和相关背景等,明确讲什么、为什么讲。博物馆设计陈列离不开熟悉文物藏品的专家团队,他们从文物藏品中发掘文化内涵,提炼出好的陈列展览主题,并深入构思采取何种设计手段使文物展品恰到好处地表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所以,讲解员除了自身对展品的学习和理解以外,还需与策展人交流,了解策展思路及展览特点,加深对展览内容、形式手段、展览设备、展览环境、设计理念等方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讲解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题。

以“河流物质通量”监测方法,在一条河流的出口进行监测与计量,可以获取该河流全部集水范围(流域)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当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时,年际间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差异便可以客观反映该河流的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以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获取一个行政区域的出境“入河污染物总量”与入境“入河污染物总量”,两者之差便是该行政区的“入河污染物总量”。行政区的年度“入河污染物总量”在管理考核与评价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该行政区的“入河污染物总量”比往年下降时,便是该行政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成效;反之,则是其水污染治理工作乏力。

其次是理清逻辑,包括展览体系和重点。讲解员要根据展品摆放位置、顺序、组合的不同,理清逻辑关系,了解展览每一部分的中心思想,才能在讲解过程中做到逻辑清晰、承上启下。同时,要突出重点,选取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方法,更好地体现展览每部分的中心思想。

2 了解观众,正确分类

为专家学者讲解,要求讲解员对展览内容有扎实的准备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挖掘展览亮点,深入探讨文物内涵,尽量多地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来介绍博物馆的研究成果。讲解方式要以交流式、倾听式为主。对学术问题的讨论要严谨,留有余地,甚至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虚心请教,相互讨论。面对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作答,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同时,讲解内容可适当迎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把讲解当作是一次展示博物馆特点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对自身知识的查漏补缺和更新。

2.1 普通观众

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以普通观众为主,他们结构复杂,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参观目的以鉴赏、休闲为主,他们大多是散客,参观时往往会抱团成一个个小群体。普通观众一般对展览没有自主要求,目的性、期望值和参观要求都不高。他们在得知有讲解服务时,大多都乐于聆听讲解,只要讲解员能引导得当,大部分的普通观众都能激发起参观兴趣,自始至终认真听讲。

贵宾接待包括政府官员接待和外宾接待,他们文化程度高,社会地位高,素质高。一般情况下,对方相关工作人员会事先提供参观流程,对参观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目的性。

2.2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心理也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其基本特点是意志对行为的控制不够成熟,对世间事物的看法易受环境的影响。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讲解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在鲁迅的眼中人是不完全的,是历史的中间物,他说:“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14]他告诫人们,不要无谓地追究“人生,宇宙最后究竟怎样”,那是既“没有人能够答复”,也没有意义的。[2]32虽然鲁迅以进化论思想的理论为支柱,相信“将来比现在好”,但鲁迅从来也不曾满足于这一结论。他要进一步追问:“将来就没有黑暗了么?”“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将有叛徒处死刑。”[2]20

为中老年观众讲解时,切忌教导式讲解,应多采取征询、讨论、客观陈述等方式。讲解内容要尽量丰富,可从空间和时间上加以延伸。例如,讲解内容与近些年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呼应,与别的国家、省份或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对比等,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引起共鸣,如此,便可提高他们的参观兴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中老年观众喜欢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和见解,讲解员要满足他们充分的表达欲望,切忌因表达啰嗦或错误而产生情绪。同时,以此作为突破口,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合理地借题发挥,丰富讲解内容,赢得中老年观众的认同。

第三,未成年人的纪律意识不强,缺乏耐心,但好胜心强。解员应提前告知参观要求,如不可在展厅内大声喧哗、不可触摸展柜及破坏文物、不可吃零食等,并在参观过程中严格执行。多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大家的参观积极性。对于积极听讲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2.3 青年观众

青年观众的特点是拥有一定的专业学识,喜欢自主参观;思维活跃而不规则,以跳跃性思维为主;喜欢新鲜事物,求知欲强;精力旺盛。针对青年观众讲解,首先要抓住开场白,吸引注意力。讲解过程应时刻把握逻辑主线,不要被青年观众的跳跃性思维影响而偏离主题。讲解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采用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激发青年观众的求知欲。通常情况下,只要说话得当,年轻人还是很乐于与讲解员进行交流的。同时,讲解语言应尽量风趣幽默,使讲解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讲解内容可适当结合新鲜事物与热点话题相呼应,做到有趣、有料,有利于抓住青年观众的注意力。

2.4 中老年观众

老年观众大多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丰富,知识面相对宽广,面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故地重游者占一定比例。但他们体力较差,听力弱,反应慢。

第二,未成年人知识面较窄,但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讲解过程中语言要浅显易懂,多重复重点内容,有助于加深记忆,部分内容可与学校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有针对性地调动他们的参观积极性,激发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对面提问时,要耐心细致地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水印图像的漏检测率和误检测率如表3和表4所示,其基于本文改进算法的图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CNN算法。使用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的定位关键区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对图像水印检测的效率。图4中进一步可以看到在采用图像内容定位后对篡改区域的加密效率明显提高,计算时间得以显著降低。

2.5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具有较好的思考能力,他们参观博物馆通常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由于自身对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他们往往是带着疑问或研究目的而来,提出的问题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不满足于对知识表面的了解,普通的讲解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一,未成年人体力相对较弱,但最初参观时会精力旺盛。讲解员应把握好参观节奏,讲解时长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并把讲解的重点内容放在前半部分。中途可安排休息时间和互动环节,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有助于他们更耐心地听讲。

博物馆讲解的对象是观众。博物馆观众在人口统计学意义上多元化[2],具体特征为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参观目的之间的差异,造成观众参观的兴趣点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性是对所展示的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等展览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使讲解能满足观众需求,达到最佳讲解效果,讲解员有必要对观众进行研究分类。例如,了解观众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等,才能在讲解中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观众传递相适应的信息。因此,了解观众是因人施讲的基础。对博物馆观众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2.6 贵宾接待

针对普通观众的讲解,讲解员要将散客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讲中,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建立起联系,以观众熟悉的历史或知识为切入点,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讲解员要注意观察观众的反应,及时捕捉观众的兴趣点,并作为讲解的突破口。通常情况下,普通观众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答,较能引起其他观众的兴趣,回答问题时,应做到简洁直观、有趣味性,语言要亲切、自然。

遇到贵宾接待,讲解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应事先了解来宾的背景资料,如对方的履历、参观人数、参观时长等。接待外宾,还需了解其文化习俗,严格遵守涉外的有关规定,不谈敏感话题。

德国联邦《调解法》第1条规定:“调解是具有私密性和结构性的程序,当事人在此程序中,在调解人的主持下,在自愿且愿意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双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调解人为独立、中立且对争议事件不具有裁判权的第三人,透过本法规定的调解程序引导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⑰德国行政诉讼中的调解以自律性为前提,在中立第三人的主持下解决纠纷。该模式重点在于当事人对争议解决方式的把控以及责任的自我承担能力,在调解人的主持和斡旋下,最终以意思表示的一致为最终“裁判”结果。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一般有最小条件法、两端点连线法两种[5]。用最小二乘法最容易实现最小条件[6]。根据测量点数x和轮廓最低点到评定基准的距离y可以得到最小二乘直线的方程和参数为:

3 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讲解技巧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即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讲解。讲解技巧包括语言基本功、如何讲故事、修辞运用。

在表达式中,考虑电流环的动态性能将增益Kp1设计为2500rad/s。对电流环进行控制,需确定电压环的控制策略,其为公式(5)提供参考电流。图5为用于决定参考电流的逆键合图模型。

3.1 提高语言基本功

讲解是有声语言的创作,讲解语言是讲解员用以表情达意的唯一工具[3]。讲解技巧之一就是语言基本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使讲解更加专业,更有感情,更加精彩。语言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和表达力两部分。

讲解所使用的语言主要为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无论讲解对象是谁,讲解员普通话是否标准会直接影响讲解的整体效果,错误的普通话甚至会使讲解内容产生歧义。讲解中对于普通话运用的要求是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讲解员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接待过程中,应全力以赴,注意察言观色,遇到突发状况要冷静淡定,灵活处理。参观过程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把握好参观时间,明确参观路线,照顾好核心人员。讲解内容要直奔主题,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语言要得体,简洁明了。

表达力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讲解的内部技巧包括三方面。一是情景再现,即讲解员在符合讲解稿需要的前提下,以讲解稿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讲解稿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讲解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二是内在语,即讲解语言要有内在含义和感情态度,使讲解内容与语言之间产生逻辑链条和逻辑关系。内在语对于调动观众情绪和引导观众思考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对象感,即眼里有观众,讲解为观众,这是因人施讲的关键。讲解员和讲解机器的最大区别是讲解员能设想和感受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讲解的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重音,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有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它能使讲解语言更具有感情色彩。节奏,是指讲解员根据讲解稿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的变化。熟练运用外部技巧才能在讲解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内容。

3.2 学会讲故事

一场讲解是否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根据不同的观众,讲好人、事、物之间的故事。因为历史原本就是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联起来的,故事讲好了,文物和历史也就活起来了。

讲故事的技巧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二是要有人物所推动的精彩事件;三是要有讲故事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故事想传达的情感价值观。其中,目的性是讲故事的关键,要求讲故事要有对象感,对象感指的是从感觉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4],即讲给谁听,为什么去讲述,这与因人施讲密不可分。例如,讲给小朋友的故事应贴近课堂;给青年讲的故事应多设置悬念,紧跟时代潮流;给中老年讲的故事应涉及经历等。故事还需要为了目的去强化细节、优化细节、分清主次,一则好故事还要有非常强烈的动机,这样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才有合理性。故事随着情节的推移,会展现前因后果及逻辑关系,从而传递故事背后的某种思想。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述者要与听者建立起联系,从而产生认同感,更有利于增进观众对故事的理解。

3.3 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能增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讲解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讲解语言更加生动。讲解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水合物的生成速率R(Rate)表示反应釜内甲烷水合物生成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甲烷的消耗量表征,见式(2)。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形象,增加艺术感染力,引起听众的遐想,从而在讲解中发挥出极大的说服力,加深听众的记忆。比喻手法通常适用于未成年人观众,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

对比,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手法通常适用于青年观众,对于年轻观众来说,经过对比的讲解记得最清楚,理解也最深刻。这里说的对比既有即时对比,也有延时对比,内容对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还有时间对比、空间对比、地域对比等。对比还包括本人讲解手法上的对比,声音、表情、仪态的变化、详略的变化等,都可以构成对比。

设问,设问手法通常适用于普通观众。讲解中可根据情况对观众设问,设问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观众回答,只是通过这种办法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引起观众的思考,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这里要注意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在观众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回答的问题,不是要考观众、刁难观众。另一种情况,设问的对象是专家,讲解员真心实意地想从专家嘴里得到知识,此时要注意在适当场合下的“不耻下问”。

引用,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在讲解中适当引用名人名句、古今中外典故、诗句文章、成语等。引用手法通常适用于普通观众,可使讲解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因人施讲需从“因人”和“施讲”两方面入手,讲解员除了要熟悉展览,提高综合素质外,还需了解观众,掌握讲解的技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人施讲。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解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J].南方文物,2013(3).

[2]张希玲.博物馆讲解:一个独特的专业教育领域[J].中国博物馆,2006(1).

[3]马青云,贾志强,杨维中.讲解艺术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113.

[4]付程.实用播音教材第2册——语言表达[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17.

【作者简介】 黄子立,男,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宣教。

标签:;  ;  ;  ;  ;  

浅析博物馆讲解员因人施讲的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