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论文_冯智慧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论文_冯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摘要: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则是国家培养优秀教师的前提和基础。了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从结构和内容上与我国教师教育所设课程作比较,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育人活动。教师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广义的教师教育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方面,而狭义的专指预备教师在学校里接受的指导和培训。

美国的教育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这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我国教师教育起步晚,且处于不断探寻与摸索中,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对我国教师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经历了由制度到实践、由具备多元知识到掌握多元技能的发展历程,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形成了学术、专业、解制和社会重建四种取向。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会将多元文化纳入教师教育发展中,强调教师应注重多元课程,将“把教师培养为学科专家”作为目标,开展对教师的系统培养。注重多元知识的传递;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强调“优质教育”,对专业性有了极高的要求,使得课程设置愈发强调学科与专业知识的对接,将“掌握多元文化知识、形成多元意识、态度和技能”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实践;20世纪末,专业取向的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被质疑,多数人认为其阻碍了具有潜质的教师的专业发展;21世纪的今天,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思想被重构,课程设置也站在更高的层面,引导教师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师教育课程结构

当前,美国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组成。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课程是指在现代逐渐多元化的社会中,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的适合于各行各业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表现于教师教育中,则是指教师必须拥有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识教育课程的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甚至还包含一定比例的艺术课程,占全部课程结构的1/3。通识教育课程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需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未来具备既广阔有雄厚的基础知识,强调普通文化知识的养成,避免将知识窄化。

(二)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是指日后教学所需要的针对每一教学科目开设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强调学科性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与中小学学校课程相对应。丰富的内容确保了未来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水平。该课程在课程结构上与通识教育课程一样,占1/3。

(三)教育专业课程

教育专业课程是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所特有的课程结构。由于美国处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因而在教师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差别。但各州普遍强调教育实践。其课程结构与前两门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大致相同,占1/3。

三、教师教育课程内容

不同阶段、不同州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是不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国对教师的培养一般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通识教育课程划分细。由于其涵盖内容多、覆盖面广,一般的美国大学中,通识教育都被分为近200个课程,且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提供了支持,也为培养其多元视角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程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美国,每个大学的教育专业课程都有所不同,这是由各州文化习俗差异导致的。这样做有利于未来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教师奠定基础。

(三)重视教育实践。教师培养的每一阶段,在其课程内容设置上,教育实习都占有很大比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将教育实习融入为课程的一部分,给学生大量、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体验,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做到了做学结合。

四、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作为教育发展的优势强国,在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对我国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比例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结构上是与美国相似的,但我国的普通文化课(即通识教育课)种类少,学生可选择的科目有限,且涉及范围少,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普通文化课和教育专业课占全课程的课时比重也很小,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是我国现存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最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增加我国普通文化课的选择和涉及范围,真正做到与国际中所倡导的“博雅教育”接轨,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教育者;其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再次,调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专业课程所占比例。

(二)改变统一教材,做到因地制宜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全国课程设置极其统一,没有地方特色文化,与实际需要相脱节。我国作为传统文化大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但如今,课程统一化使得我国因地制宜的文化特色被削弱。每个地方的学生都接受着同样的教育专业课程,大而空,没有地方特色,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需要。

所以,改变统一教材是关键。每个大学都应针对不同的地方特色,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与之相应的教育专业课程,在保证课程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施课程。

(三)延长实习周期,增加实习机会

美国教师教育实习周期长,学生体验机会充足,利于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我国则正相反,一般院校都会将实习集中到整个课程的一部分进行,且将学生的实习周期压缩至4到8周,此外,不给学生提供任何实践体验的机会;师范类院校即使给予学生较长的实习周期,由于实习学校对学生的不信任以及学生自身准备不足,大多数人只能到学校去听课甚至批改作业,体验讲课的机会几乎为零。

基于此,我们要延长实习周期,并将其融入到课程设置中的各个部分,给学生更多体验实际课堂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习周期,在实习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融合,并将融合过的知识指导于实践,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更为培养优秀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有华,方孙飞.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基于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对比[J].高校教育管理,2011,05(2):72-77.

[2]冯帮,廖凯,FENGBang,等.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色及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4):89-91.

[3]郭志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96-101.

[4]金颖.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95-96.

作者简介:冯智慧(1995.08-),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论文作者:冯智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论文_冯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