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主体激励的探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阅读教学中主体激励的探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激励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探微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改革不断地进行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素质教育化,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还需深入探讨研究。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选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形成激趣、激疑、激学、激悟、激用的教学机制;科学地安排学习、思维、讨论,精讲、反馈和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讲解、评价等教学活动;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其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一、激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儿童对未知的事物是非常好奇的。初入学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跃跃欲试,对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怀有强烈浓厚的兴趣,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有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却渐渐减弱?因为学习兴趣没有成为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成为持久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是阅读教学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把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传达给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要让学生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研究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写人、状物的,以使语言文字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因此,教学中要抓住锤炼的语言精华,引导品味体会,感受其精妙,把握其规律,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情趣,受到中华语言艺术的感染。

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发挥课本最大的作用,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列·赞可夫所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力以锤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如果教师传授的知识尽是儿童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儿童就会兴味索然枯燥乏味起来,最后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逐渐加深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站在这山望那山,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学习达到“苦中有乐”的境界。

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拓展知识面,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经常进行参观、游览的实践活动,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要尽量避免多次的单调复习,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真正的兴趣,就会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对学习语文越有利,学生的知识越多,激发学习兴趣的可能性就愈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加深,兴趣也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这是主体激励的重要源泉。

二、激情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激情教学,以发挥阅读教学的语文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课文大都是对情境的描述,而感受情境则是激情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电教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文字的咀嚼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学时创设情境是激情的很好手段,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是情感的情境性。教学时,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与课文内容丝丝相扣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飞夺泸定桥》等课文,在特定的情境感染下,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课文内容,也被强烈地感染了。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因此不可忽视教材本身的感染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其所描述的客观情境与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从语言对形象的还原功能中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如,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事物的感人之处等。教学中,要抓住语言训练与情感因素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将书面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绘或记叙的那一客观事物,使其产生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状态,构成一种心理图象,使语言的感受、理解与思想情绪揉为一体,既理解内容又体会感情。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作者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语言,可以深深地打动学生及所有读者的心灵。

学生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被自身的情感所支配,而语文可为情感教育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我们把激发学生的情感摆在重要位置上,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体现课堂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三、激学

教学过程是多层面的,它要求在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展开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他们认知的情感和学习的态度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因而,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要以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去从教从学,使学生由愿学、乐学的层次升华到愉悦的“会学”境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独立的思考掌握知识的关键点,感受探索知识的愉悦感。现代认知学家司马贺指出:“学习过程是对一系列符号的学习、存储及以后的提取和应用的过程,学习不能只靠记忆,还应会利用,能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对学习树立起信心,经过自学、独立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从而成为探索知识的实验者、成功者,这是激励主体意识的首要目的。因此,激学这一教学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

四、激疑

语文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流程。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激疑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动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考与质疑是当今世界教育的趋势,日本的阅读教学就有过“唤起问题意识”的提法。“批判地阅读”是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好方法。质疑代表了学生的一定能力,说明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述中解脱出来,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主体,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从而提出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首先,要营造思维的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开掘更深、更广、更有价值的思考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发学生思维的流程,发现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质疑、释疑。其次,教学中设定一定的情境和内容,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当邱少云被大火包围,“我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可是又忍不住不看……”学生读文后发现这段话有矛盾,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了战友“我”当时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矛盾的心情。

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质疑,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成为提问者。这是主体激励的关键。

五、激悟

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然而学生真正读懂课文,重点在“悟”上。读懂课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来说,“悟”的程度、能力是不同的。因为学生除了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还会受学生个体认识力、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意志品格等主观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不能消极等待学生慢慢地“悟”,而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悟”出道理,“悟”出真意,想方设法缩短学生“悟”的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语言与情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使其受到语言训练、情理的教育和感染。《伟大的友谊》一文,高度赞美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友谊之伟大。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友谊之伟大的原因,教学时要抓住语言与情理的结合点进行探究、思考,再对具体事件进行阅读、理解,最后悟出本文的思想蕴含:是共同的革命目标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将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共同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40年里,在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样引导感悟语言,体会中心,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其情,悟出其理,体会出情与理的因果关系,从而保证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一体性。

六、激用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实践过程,这种实践过程是反复出现的,随着实践活动的增多,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要探讨的是学与用的关系,即在阅读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提高。正如教学大纲所讲:“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语文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和其它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主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在实践中,可以把课内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既培养读书习惯,又增长了读书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自能读书”应成为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上,也就是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给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这是主体激励的最终目的。

标签:;  ;  ;  

阅读教学中主体激励的探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