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东方公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39300
摘要:混凝土工程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分别在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混凝土性能试验检测以及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混凝土试验检测以及质量控制技术,可以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开展混凝土施工作业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试验检测;施工
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需求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强化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混凝土质量的试验检测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混凝土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工程项目顺利投入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1、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
1.1水泥试验检测项目
(1)细度。水泥的细度主要是表征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其表征值表则主要是借助于比表面积以及0.08mm方孔筛筛余量来体现。比表面积的测定通常采用勃氏法进行测定,而0.08mm方孔筛筛余量则一般是利用负压筛法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比表面积一般按>300m2/kg控制,而0.08mm方孔筛筛余量则需要控制在≤10%的范围内。
(2)水泥的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是指水泥与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 通常采用凝结时间测定仪(维卡仪)来测定,用于工程施工的水泥其初凝时间不得低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超过10h。
(3)水泥安定性。水泥安定性主要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试验测定方法主要采用沸煮法进行测定。
(4)水泥的化学性质。水泥化学性质的试验检测项目一般主要包括不溶物含量、烧失量、氧化镁含量 、三氧化硫含量以及碱含量等内容。
1.2细集料的试验检测
最大粒级不超过5mm的为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等,细集料的试验检测项目主要有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机制砂通常细度较粗,表面又粗糙,需水量较大,宜于天然砂配合使用,机制砂还要注重材质的强度。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要求,细集料应选质地坚硬、干净。
1.3粗集料的试验检测
粗集料包括碎石、卵石等,试验检测项目主要是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坚固性等,试验方法应该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单粒径的使用,应该用不同粒径通过试验的方法调配,合成的石子有较小的孔隙率,最大颗粒粒径的选择应满足泵送施工及使混凝土结构成型良好不易分离,配制越高标号的混凝土最大粒径应越小。
1.4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生产中使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膨胀剂等品种,可根据气温、结构和施工要求复合使用。对于混凝土的外加剂其质量及应用技术应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检测,确保外加剂的使用能够达到提高拌合物流动度、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满足施工要求,提高混凝土强度,防止开裂等的目的。混凝土标号越高,易选择越高减水率的减水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试验检测项目
2.1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检测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具有便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泵送、浇灌、捣实)的特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其试验检测方法主要有坍落度、维勃稠度法。坍落度法通过测试筒高与坍落后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差,还应观察是不是局部一侧塌落,来评价和易性,大流动性的拌合物还要测塌落后底部的扩展度,并观察秘水情况。坍落度小于50mm拌合物则需要用维勃稠度法来表示流动度。 泵送混凝土塌落度一个小时的损失应在30mm内为易,需要大流动性的通常要检测压力秘水率应符合标准要求。
2.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测
(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主要是通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并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95%以上标准养护条件下养生28d龄期,所测定的抗压强度值。根据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度等级将其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14个强度等级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对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进行测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测得的混凝土强度接近于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而且对于轴心受压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中,也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作为设计依据的。轴心抗压强度的试件主要是采用150mm×150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测定轴心抗压强度值。
(3)混凝土的劈裂强度。根据我国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混凝土的劈裂强度主要是利用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并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在劈裂抗拉试验装置测得的强度为劈裂抗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也是混凝土强度评定的重要指标。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计划合理的确定混凝土运输罐车的数量,既要做到施工现场不压车,同时又能保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连续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该保持罐体慢速运转状态,严禁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并做好冬季的保温以及夏季的保湿工作。
(2)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运抵施工现场后,首先应该检测混凝土的现场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塌落度过大、和易性差的应该退料;坍落度偏小,可以加减水剂和水泥浆调整,不得随意加水。到现场的混凝土应在一个小时内浇筑完成。遇到堵泵,要尽快解决,不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应及时处理。混凝土的浇筑应该按照一定次序、方向分层入模,避免集中倾倒,以免对模板或钢筋骨架造成冲击。如果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该设置串筒,采取溜管下料的作业方式,确保出料管口至浇筑层高度不超过1.5m。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期间如果出现中断,施工缝留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期间应该及时的进行振捣,避免出现漏振和超振的现象发生,振捣直至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而且没有气泡出现,并开始泛浆为准,并避免以振动钢筋的方式来振捣混凝土。
(3)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24小时内或者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为达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前,避免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上面踩踏或进行支模、堆料等施工作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该根据气候条件、设计要求严格按规范规定执行,利用回弹检测仪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同等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的顺序应该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对于重大复杂的混凝土工程,必须事先制定完善的拆模技术方案。
(4)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混凝土初凝后开始,混凝土初凝后如果干燥不及时洒水抹面,会出现表面收缩裂缝,影响成型后混凝土抗渗性能。混凝土成型后7至14天,冬季不注意保温覆盖,正常气温不浇水保湿,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
4、结语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强化混凝土试验检测管理,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同时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冷发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混凝土世界. 2011(12)
[2]王文奎,沈文忠.对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有关条款的探讨[J]. 21世纪建筑材料. 2010(04)
[3]何更新,纪宪坤.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 [J]粉煤灰2012(04)
论文作者:徐照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抗压强度论文; 强度论文; 水泥论文; 作业论文; 和易论文; 轴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