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脱离孤立:对所有国家进入“禁飞区”的分析_巴格达论文

伊拉克脱离孤立:对所有国家进入“禁飞区”的分析_巴格达论文

伊拉克走出孤立——各国闯飞“禁飞区”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禁飞区论文,伊拉克论文,孤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是海湾地区大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制裁至今已逾10年,美、英非法在伊拉克设置的“禁飞区”也已将近10年。2000年8月以来,俄罗斯、法国、阿联酋、叙利亚、”也门等国纷纷打破“禁飞区”规定,派民用客机飞抵巴格达,履行人道主义使命,从而引起世界轰动和各国舆论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各国“闯飞”情况、“禁飞区”来历及给伊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探讨“闯飞”对“禁飞区”所产生的影响。

一、各国“闯飞”情况

2000年8月17日,伊拉克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 年之久的巴格达萨达姆国际机场。8月19日,也就是萨达姆国际机场开放的第3天,俄罗斯一架民用客机满载着人道主义物资和救援人员飞抵该机场,这是美、英对伊实行“空中封锁”以来的首架外国民用客机飞抵伊拉克,这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9月22日,法国首架民用客机满载着人道主义物资、医疗队员、艺术家和运动员也飞抵巴格达。约60名法国医务人员在3天时间里为伊拉克病人治病、送药,法国运动员还与伊拉克运动员举行足球、网球比赛。同月23日,俄罗斯一架“图—154 ”客机降落在萨达姆国际机场,执行为期3天的人道主义救援使命,这是8~9月一个多月来俄向伊拉克派出的第3架客机。 这架飞机上有以俄罗斯前石油部长什夫拉尼克为团长的100多人的代表团,成员包括俄罗斯国家杜马成员、商人、人道主义工作者、运动员、记者等。什夫拉尼克在机场对新闻媒体发表谈话指出,孤立伊拉克是对全体伊拉克人民的犯罪,俄代表团此行的目的就是抗议所谓的“禁飞区”,并对制裁下的伊拉克表示声援。他指出,俄此次飞行得到俄政府的完全赞同和支持。俄方只是临时通知了联合国制裁委员会,并没有征求该委员会的批准。他表示,俄将为解除对伊制裁而继续努力。法国认为,法国只是就此事向联合国制裁委员会通报而已,而无需它的批准。法国外长韦德里纳在评论法民航客机于9月22 日飞抵伊拉克一事时说,安理会从未对伊拉克实施空中禁运,伊拉克情况完全不同于利比亚。

继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之后,也门也加入了挑战美、英对伊拉克实施的“禁飞区”的行列。2000年9月29日下午, 一架也门民航客机满载着人道主义物资和60多人的代表团飞抵萨达姆国际机场,率队到访的也门副总理兼外长巴杰迈勒在机场对新闻界说,也门此次派飞机来伊拉克的目的,除了对伊拉克表示声援和支持、对实施长达10年之久的“禁飞区”表示抗议之外,也是为了促进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统一。10月5日,阿联酋派一架波音777飞机又飞往巴格达,机上载有40名医生、护士以及10吨人道主义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中旬为止,各国民航“闯飞”已达50多架次,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10月12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访问伊拉克和11月13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访问伊拉克。

伊拉克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中并不存在禁止各国民航飞机进、出伊拉克的决议,因此,伊拉克恢复与各国间的民航飞行无需安理会作出新的决议。以安理会1990年661号决议为例,此决议没有禁止伊拉克使用运输工具,其中包括空中运输工具。安理会1990年670 号决议中也没有禁止使用运输工具,但此决议的第14段落规定:凡进、出伊拉克的商业运输飞机需降落在第三国机场接受检查,以确保其运载的货物不是违禁物资。这也清楚地说明了运送旅客的飞机不在被检查的范围之内。伊拉克《革命报》(2000年11月6日)说,在1990 年9 月25 日~1991年1月17日期间, 伊拉克曾用飞机在巴格达与其他国家首都间运送过旅客,这也是一个例证。该报说,甚至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于1990年8月30日给联合国制裁委员会主席的信中也说,英国政府清楚地理解:用民航客机运送旅客并不违背661号决议条款。

笔者在参观2000年巴格达第33届国际博览会时,较广泛地接触了伊各界人士和各国展厅的工作人员。伊各界人士在谈到各国民用客机“闯飞”时表示,这些国家不仅给伊人民带来了药品和各种物资,更重要的是给伊人民带来了解除对伊封锁(指制裁)的希望,这是对伊人民的巨大支持,伊人民对此永远不会忘记。伊各界人士对美轰炸伊平民目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称美国为“魔鬼”。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埃及等许多阿拉伯国家展厅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了对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认为美、英在伊设置的“禁飞区”严重损害了伊的独立、主权,应立即取消。

二、“禁飞区”的来历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即1991年4月,美、 英两国决定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地区设立“安全区”,其目的是为了限制伊拉克政府在伊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军事活动。

1992年8月,美、英、法三国又在伊拉克南部设立“禁飞区”, 禁止伊战斗机飞入北纬32度线以南的伊领空。1996年,美、英两国又决定将伊南部“禁飞区”的范围扩大到北纬33度线,但法国没有同意。

伊拉克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但是由于美、英实施强权政治,伊拉克对本国的领空已失去大部分主权,而美、英的军用飞机却可随意、随时巡逻伊南、北“禁飞区”。不但如此,连伊拉克军队在这两大“禁飞区”的陆地上行动也受到美、英的严密监控。事实上,由于美、英在伊设立两大“禁飞区”,伊拉克已处于一分为三的状态,伊拉克南部和北部为美、英控制,伊政府只能控制北纬33度~北纬36度窄小的中部地区,这样就严重损害了伊拉克的独立和主权。美、英此举的企图是通过支持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政府施压,以达到推翻萨达姆政权和长期遏制伊拉克的目的,为其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服务。

美、英上述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联合国安理会也从未通过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因此,在伊设立“禁飞区”是非法的。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未承认美、英在伊拉克设置的“禁飞区”,主张逐步和最终解除对伊制裁。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伊拉克传统盟友和最大贸易伙伴的俄罗斯,以及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都曾要求美、英停止对“禁飞区”的轰炸,并呼吁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德国等西方重要国家也越来越同情伊拉克。2000年年中,意大利议会通过一项声明,要求政府支持解除对伊制裁并重开驻伊使馆。德国于2000年5月派出一个由78 人组成的大型工业代表团访问伊拉克。此外,南斯拉夫、奥地利、波兰、保加利亚、希腊等欧洲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也在发展和改善同伊拉克的关系。

三、闯飞对“禁飞区”的影响

近期各国“闯飞”对美、英设置的“禁飞区”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伊人民看到了取消“禁飞区”的希望。美、英非法在伊设立“禁飞区”已近10年,给伊人民尤其是“禁飞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各国的“闯飞”行动不仅给伊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从道义上声援了伊拉克人民,帮助伊人民看到了取消“禁飞区”和最后解除对伊制裁的曙光。长达10年的对伊制裁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思考,要求取消“禁飞区”和解除对伊制裁的呼声日高。据报道,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已解除了对伊制裁。阿曼、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等海湾合作委员会4 个成员国已恢复了同伊拉克的外交关系。

2.伊政府恢复了两条国内航线。2000年11月5日, 伊拉克政府恢复了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两条国内航线,这是伊拉克在国际社会声援的巨大鼓舞之下,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一次有力抗争,是各国“闯飞”产生的影响之一。这种影响还远未结束,伊拉克将会利用这种有利形势,继续扩大战果,力争与俄罗斯、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家就恢复民航班机达成协议,从而在实际上逐步打破美、英对伊“禁飞区”的规定,并为最后取消对伊非法设置的“禁飞区”奠定基础。

3.将为最后解除对伊制裁发挥一定作用。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是美遏制伊拉克的一大支柱。原来这根支柱的基础就不牢,现在这根支柱又在各国“闯飞”的影响下发生了动摇。经过一段时间,这根支柱有可能被众人推倒,各国与伊拉克的民航、商业飞行有望恢复。正如一位阿拉伯人士所说,对伊拉克的制裁犹如一道大铁门,由于大家的努力,这道铁门上已被刀、剑戳了不少洞,时候一到,这道铁门就会被攻破。人们有理由相信,对伊拉克的制裁不可能无限期地维持下去。

4.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软弱一面。美国对各国“闯飞”这一情况无可奈何,这既显示了各国团结的力量,也反映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软弱一面。据报道,美国防部已采取措施,避免击落在伊南、北“禁飞区”飞行的各国民航飞机。美国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也是经过权衡利弊、反复考虑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其出发点仍是为了维护其在海湾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但美、英从其战略利益出发,目前肯定不会放弃“禁飞区”。“禁飞区”何时会名存实亡或被取消,美、英“死扛硬顶”还能维持多久,人们将拭目以待。

四、最新消息:中国民航年前直飞巴格达

据新华社报道,12月22日上午,应伊拉克共和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乘中国民航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巴格达对伊拉克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国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界人士。随机还携带了一批价值15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据悉,这是中国民航飞机10年内首次直飞巴格达,上次飞行是1990年底海湾战争爆发前,紧急执行疏散撤退华侨、华人的任务。

标签:;  ;  

伊拉克脱离孤立:对所有国家进入“禁飞区”的分析_巴格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