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沈思雯

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沈思雯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214000

摘要: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卫生宣教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重视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加强胸腔出血、胸腔漏气、气胸复发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随访3月~5年,无复发病例。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手术

胸腔镜外科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iv,VATS)是胸外科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微创诊治方法,其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以及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而深受患者的青睐。随着临床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VATS己为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护人员所接受。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2月共有52例脓胸患者在我科接受电视胸腔镜清胸手术,52例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肺复张良好,无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平均43.2岁)。52例患者中,肺炎引起21例,外伤继发感染9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其他原因5例。急性脓胸25例,慢性脓胸27例,病程8~37天。术前均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并行胸穿或置胸管引流治疗,效果较差。术前行胸部X线、CT或B超检查,多腔脓胸37例,肺表面有纤维板形成2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无手术后并发症。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健康教育。由于VATS手术术中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通气,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劝患者戒烟,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避免受凉,防止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前晚上12点后开始禁食禁饮,并做好口腔护理。

2.1.2心理护理 VATS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大部分患者来说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患者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思想负担较重,甚至怀疑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胸腔镜手术的有关知识,耐心细致地讲解该手术的优点、手术的方法和过程、临床开展情况及安全可靠性等,列举该方法与传统开胸手术的不同之处,请同病室己接受该手术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以便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2.1.3呼吸功能训练 我们除了作好术前常规护理外,针对胸外科患者的特点,在患者入院后即向其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如腹式呼吸与缩唇式呼吸、呼吸肌训练和咳嗽训练,并言传身教,帮助患者实施,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积极控制感染,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排痰,结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

2.1.4改善营养状况 由于病程长,反复抽胸腔积液,造成蛋白质大量丢失,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厌食、全身状况差、消瘦、乏力。术前应积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指导病人改善饮食,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患者,术前根据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及成分输血。对严重厌食者,术前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1.5术前皮肤准备。按开胸手术范围备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VATS手术小切口位于左右腋下肋间隙处,皮肤准备尤其要注意剃尽腋毛,彻底清洗腋下。腋下排汗多易积垢,如清洗不彻底很容易造成切口感染。

2.2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麻醉清醒前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引起窒息,麻醉清醒血压稳定后予半卧位休息;24 h内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麻醉清醒6 h后可予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可进普食,但应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术后予常规吸氧,氧流量3~6 L/min,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加之单侧通气,易发生肺不张。待病人清醒后取半卧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深呼吸,头部及上身抬高30~40度,这种体位使隔肌下降至正常位置,有利于肺通气及胸腔引流。术后病人因胸管放置后牵拉疼痛,限制了呼吸运动和排痰动作,痰液堵塞细小支气管,使肺有效通气量减少,易导致肺不张。因此,护士应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使肺内分泌物松脱,嘱病人深吸气收紧胸腹部用力进行爆破性咳嗽,同时也可采用超声雾化湿润呼吸道,使粘稠的痰液更易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通过精心护理,本组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

2.2.3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并向家属讲解引流管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水柱波动情况,定时反向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如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ml,连续2~3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及手术止血准备。术后48小时对于病人呼吸平稳、无紫绀、胸液减少24小时<100m1,肺膨胀完全、经拍片证实后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紫绀和皮下气肿以及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

2.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胸腔出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及水柱波动情况,如每小时出血量>100 ml,连续3 h,同时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全身情况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未发生胸腔出血。

2.3.2胸腔漏气是胸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胸壁损伤、胸腔穿刺时意外造成。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中有无气体逸出及气体逸出的速度、时间,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持续排出气体,此时需嘱患者有痰咯出,但不鼓励咳嗽,并注意呼吸音的变化。轻微漏气者可不予处理;持续性漏气者予负压吸引、调整体位及全身支持治疗,直至肺完全复张,无气体漏出后停止负压吸引;本组患者未发生胸腔漏气。

2.3.3气胸复发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活动量增加过度有关,一般见于拔管后或置管期间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术后6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鼓励做深呼吸,并可在床上行翻身、肢体活动,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以免管道扭曲、脱开;术后第1天即可协助患者床上坐起,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利于胸腔积液的排出、促进肺复张、防止并发症.开始可床边扶立,以后逐渐进行扶行、自行如厕、病区内走动等。本组1例术后第2天起床上洗手间时胸管连接处不慎脱开,胸片提示肺组织压缩40%,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

2.4出院指导建议患者休息1月,避免重体力活动,结核患者术后坚持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等.肺减容术治疗重症肺气肿43例疗效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5):287-289

[2]陈鸿义,王俊.北京胸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6.

论文作者:沈思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沈思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