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配网自动化的意义,分析了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措施,为继续探索配网自动化各项功能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意义;现状;提升措施
1 配网自动化意义
通过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了对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和潮流的实时监控,为配网调度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配网故障快速定位、隔离与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缩小了故障影响范围,加速故障处理速度,减少了故障停电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2.1 建设现状
配网自动化系统为集成型配网自动化主站,基于CIM模型建立信息交互总线,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交互与共享;配网自动化系统按照两层体系结构,主要由配网自动化主站层和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层组成。主站层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应用集成。
主站层:负责城区配网设备的运行监控和配网运行管理。
终端层:负责对环网柜、柱上开关等一次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实现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监控。
1、主站建设
DMS系统具备配网信息采集处理、配网监视、遥控操作、事故处理、馈线自动化功能及配网线路计划停电辅助分析等功能。主站系统能满足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两种方式,无线采用全加密方式确保安全;ONU和DTU(FTU)的地址在前期规划时就已做到一一对应,方便更快地进行故障查找。
2、通信系统建设
公司从2015年开始开展配网自动化无线通信建设。部分配网自动化终端采用无线公网方式进行通信。无线通信建设包括:配置公网前置机、交换机、防火墙和无线公网路由器等设备,经无线公网,采集无线公网终端的信息。
3、终端建设
配网自动化终端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终端约15种。四方主站的点表制作是采用模板的方式,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终端、不同的系数设置导致主站点表模板多达十几种,有些极为相似又有不同,既容易出错,又增加了调试时间,还增加了可能的故障点。且终端运维软件种类的繁杂,给终端运维人员调试、定值下发校核等日常运维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2.2 应用现状
1、总体应用状况
自配网自动化系统建成以来,数据通信系统可用率、计算机系统可用率均保持在100%;
2、 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配网线路故障处理情况
地区完成自动化改造的环网柜基本全部配置综合保护装置,因此当环网柜分屏间隔出线故障时,分屏断路器第一时间跳闸,隔离故障点,配网调控员第一时间确定故障范围,并马上对主干线路进行试送。当主干线路故障时,结合环网柜主进、主出间隔过流告警信号,配网调控员根据配网自动化告警系统信息,能第一时间确定故障的主干线范围,并遥控或告知操作人员将此故障范围进行隔离,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因此配网自动化线路能大大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及供电可靠性。
但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目前未能全面应用FA功能,主要原因是配自主站虽然配置了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了与EMS互联集成、PMS互联集成、GIS的互联集成,实现了配网模型、图形、用户信息的源端唯一维护,减少系统维护工作量,具备馈线自动化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配网自动化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建设,受到PMS现有条件的限制,都是由自动化人员在主站系统内进行图形和模型的制作,待PMS2.0与配自主站具备信息交互条件后,再从PMS2.0推送过来,对整体拓扑的生成,FA的判断都有相应的影响,并且待日后正式投入运行时还需重新验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精确的合环解环操作情况
配网自动化线路进行方式调整、合解环转供负荷以及停电调电等操作时,配网调控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遥控操作,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停电调电时间,提高了方式转换效率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
地区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辅助配网线路负荷分析,配网自动化线路负荷过重或者部分支线负荷需要转移走时,由于配网自动化设备实现了“遥测”功能,配网调控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查看环网柜主进、主出以及分屏间隔的电流值,可以精确知道负荷情况。便于准确对负荷进行转供
4、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开展接地选线工作情况
配网自动化覆盖区在接地异常情况下,系统难以准确的找到接地故障点,仍需采取传统的拉路法进行故障处理。目前配网自动化工程建设对每个环网柜(开闭所)的间隔均安装了零序TA,一般通过DTU配置接地告警定值,通过发接地告警信号,判断接地故障位置。该思路下当出现方式变更等情况下,定值的调整维护较为麻烦,在如今配网结构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公司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通过主站实时采集的零序电流值,在主站建立接地故障判据,选出接地线路。根据分支与主线路的接地的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判据:对于分支线路,根据线路的长度和类型,确定线路的电容电流并修正可靠系数;对于主线路,通过对比前后两个环网柜直接零序电流的突变量来判断线路接地,然后通过接地告警发信判断接地的位置。同时还建立了配网零序电流一览表,当配网接地时,通过零序电流的大小初步判断接地的线路。
3 提升措施
3.1建设方面
1、主站部分
(1)打通配网自动化主站与PMS系统信息交互通道,完成图模校核与拓扑完善,在配网主站系统进行模型拼接,构建完整的配网图模信息,为真正实现FA功能搭建平台;
(2)开展县域配网自动化工作站覆盖建设,为后续县域城网重要供电线路实现光纤通信及“三遥”终端建设创造条件;
2、通信部分
(1)完善城区存量变电站SW和OLT配置
(2)城网新建配网线路工程同步配套配网自动化通信建设,结合业扩工程、杆线迁移工程逐步完善城区配网自动化光纤网络建设。
(3)无线通信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终端流量共享,优化终端流量配置
3、终端部分
(1)新建配网线路、柱上开关、环网箱、开关站、用户分界开关及公用配网房一律配置自动化终端,在配网线路设备新建时同步实现配网自动化覆盖
(2)完善城区存量开关站、环网箱、柱上开关、公用配网房自动化改造,真正实现城区配网自动化的全覆盖
(3)应用故障指示器快速实现县域配网线路自动化覆盖
(4)充分应用一二次成套设备,在实现自动化功能同时完善配网线路计量监测及其他高级应用功能建设
(5)后续配套建设配网设备基础防凝露改造、电池仓改造、温湿度远程监控改造、无线通讯信号增强接收器改造等改善配网终端运行环境配套工程
3.2应用部分
1、在完善图模拓扑的前提下,逐步试用并最终全面应用FA功能
2、完善各专业联动机制,主站系统根据调控、通信、终端需求逐步完善数据统计分析、监测控制操作系统等模块及相关功能。
3、完善各专业联动消缺管控机制,提升遥控使用率与遥控成功率
4、深化无线通信终端及故障指示器应用,逐步应用监测采集系统数据完善配网网运行分析
5、充分结合配自主站告警信息与通信网管告警信息,实现远程判断通信故障区段,缩小通信故障查找范围
6、深化大数据平台应用,特别是城区架空线路及县域自动化建设后大部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接入省级配自主站,监控主体由调控专业转变为配网运检专业,配网运检人员要充分应用遥测数据及故障信号,总结应用该系统实现配网线路故障分段定位经验,提升应用水平。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从建设和应用方面,分析了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措施,通过加强系统的应用分析,为今后不断提高实用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 考 文 献
[1]郭红英,石芳.太原地区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 [J].电力学报,2003,25(9l
[2]韩巧林.区域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分析 [J].江苏电器,2005,26(6).
论文作者:刘新,,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终端论文; 故障论文; 主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公网论文; 网线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