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分析_气功论文

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分析_气功论文

试析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传统论文,思维方式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整体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中国人自古代起就习惯于从 整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主客体统一为基 础,把世界看作是由两种对立的事物(即阴阳)构成的统一体,并由这两种对立的事物的矛盾 运动推动事物的发生发展。对此,已为学界所公认,如季羡林先生就说:“东方的思维方式 ,东方的特点是综合。”英人李约瑟也曾指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哲学。”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深受这一 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也形成了整体思维方式的特征。

2 中国传统体育在整体思维方式影响下的具体表现

2.1 中国传统体育追求与自然的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思维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儒道两家都主张“天 人合一”,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但他们都认为,人和自然界是 一气贯通、一理贯通的。这种人天统一的整体观在传统体育中得到了体现,表现为:中国传 统体育要求与自然界的时空变化相统一。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它的拳种流派很多,其中有很多要求根据季节和地理环 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形意拳理论研究》一书认为,形意拳之锻炼,须要与四 时相配,要顺四季发展的规律,即春发、夏放、秋收、冬藏。春发象征着大地的苏醒,植物 开始生发萌芽,所以在春天练拳时,应注重内气、内劲的焕发,走势宜悠,发劲宜柔,使筋 络渐渐舒伸开展。夏放,即意味着植物的生长发放,人体的骨骼、经筋、肌肉、皮肤均已舒 伸。这个时候练拳适宜发放劲力,不致于伤筋扭骨或拉伤了韧带。秋收,意味着植物已经成 熟,并逐渐走向衰老,或者有些植物随着气候的变冷,而开始萎缩。中秋、深秋时节练拳, 则应少发暴力,练时应内收劲力。至冬藏季节时,一切植物均已进入冬眠状态,因而在严冬 时练拳,更应随之而深藏劲力,不可急发暴力,因为这个季节发放劲力最容易伤筋骨,损坏 韧带。流行于广东的“少林八卦五行功”,也要求练功者根据不同的季节,分别进行卧功、 坐功、站功、走功的练习。拳谚中有“朝练寅”的说法。寅时是指凌晨3至5点这段时间。要 求这个时刻练拳,其所依据的正是“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论。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肺 气旺盛之时,肺主一身之气,此时习武采气,可以增长功力。

另外,中国传统气功被称为是养生体育,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气功锻炼也非常讲究时间 与功法的关系。要求在不同的时间练习不同的功法。最流行的是建筑在“子午流注”学说基 础上的“应时练功法”。“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一天有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时辰相当于2h。在一定的时辰,人体的十二经脉气血 ,每经顺序应时运行,而此际,每经所含的每一脏腑的功能最为活跃,此时进行针对性的练 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子时胆经气血旺盛,最适合患胆病者练功。丑时为肝病练功时 间;寅时为肺病练功时间等。“子午练功法”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即认为子时和午时是 人体阴阳消长,真气盛衰交接之际,这时进行气功锻炼,可使阴阳相长,真气充实。道家葛 洪 、医家孙思邈据说都对此有所心得。

武术和气功锻炼除了在时间上要求因时而变外,对方位和地理环境也都有相应的一些要求 。如很多拳种要求练拳开始时要“面向正南”,《少林拳法大要拳法练习之程序》中要求“ 每日早起练习拳法之先,必面向东方。”对于地理环境,在传统武术训练中,一般都要求训 练场所“须择山林茂盛之地,或奇观庄严之处,或房屋洁净之区”。八卦掌大师程廷华认为 ,训练中“得天气之清者为之精,得地气之灵者为之灵。二者皆得,方为神化之功。”气功 对练功时的方向也有一定的要求,金宏柱研究认为,古代练功家一般都主张“面向南”或“ 面 向北”除此之外,无论何种功法,练功时都要求一个安静的环境。明朝《类经》一书中就曾 提到:“善摄生者,必须调气之故,欲求调气之术者,当设密室。”“这是因为练气功时, 要求凝神守窍,渐入入静状态。因而安静的环境势必有助于达到入静状态。这些都体现了中 国传统体育与时空变化相统一的特征。

2.2 中国传统体育追求练神与练形的统一

所谓形,也称身或外。指形体,包括了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盈其间的精血 ,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外壳;而神,也称心或内,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意识 、思维、心理等活动。形神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整体思维认为,形神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先秦诸子中,荀子对形神关系的认识是:其一,形体是精神产生的物 质基础,好恶、喜怒、哀乐等情感是形体生理活动的自然结果;其二,人通过耳、目、鼻、 口、形等感官感知外界事物,这些感官各有专职,不可相互代替此乃形体产生精神的必要环 节。无此则不能产生精神;其三,心是主司精神的器官,它指挥五种感官,是统领形体的君 王,发号施令,支配形体的一切活动,而它则自己支配自己,不接受任何其它器官的指挥。 由于时代所限,他以心为中枢,而不是以脑为中枢,但他的形神观代表了整体思想。《内经 》作者的思想与荀子大体一致,这也是中国的养生思想。如魏晋时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 形恃神以立,神恃形以存”。用《黄帝内经》的话说就是,一方面,“形体不蔽,精神不散 ”;另一方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中国传统体育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就是以此为思想基础的,并体现为形神共练的特点。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以动练形以静练神的思想。

动静,作为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就形神而言,就包括着形体的动静和精神的动静。针对 人之形体喜静不喜动,人之精神喜动不喜静的特点,中国古人发明了动以养形的运动养生法 。《吕氏春秋》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 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拘为聋。”汉代名医华佗也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编了以模仿虎 、鹿、熊、猿、鸟活动形态以健身强体的“五禽戏”。从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 一批古代文物中发现一幅“导引图”,从图形上看,是一张包含44个小图的人体活动图 解,旁边注有“熊经”、“鹞背”、“以杖通阴阳”等。主张动以养形的思想导致了丰富多 彩的体育健身方法的产生。

在古人主张动以养形的同时,对于以静养神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如接受了道家思想的《 黄帝内经》就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医家王冰训释说 “ 恬淡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这里的静,明显是指精 神的状态而言。《淮南子·原道训》明确说明了精神之静的重要养生价值,它说:“夫精神 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亦说:“清虚静泰,少 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 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 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在古人这种以静养神的思想指导下,从古至今发明的功法不 记其数,现在均以“气功”一名称之,其本质特征就是以静养神。

由于动静分为精神和形体的动静,因而,形体的动和精神的静可以同时结合在一起。古人 早已在五代时就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如南唐谭峭在《化书》中认为:“形动而心静,神凝而 迹移者,无为此。闲居而神扰,拱默而心弛者,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无为至易, 非至 明者,不可致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传统体育即将形动神静巧妙地结合起来。气功修炼 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保持不动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没有 有意识的肢体运动,但气功学要求此时精神也要宁静,但气血却要在意念的支配下形成有意 识的运动状态,即所谓大周天、小周天。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一种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形 神之间的统一关系,使动静成为一个整体。

动静结合的另一种形式是指气功的“动功”。包括武术中许多结合了气功的修炼方式。动 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一类功法。此时,人体外形在有意识地 运动,而精神活动却要求保持专一宁静。中国武术众多拳种流派,几乎没有哪一家不强调内 功修练。在武侠小说中,少林内功《易筋经》往往被描绘成最上乘的武功。程大力认为,内 功并不一开始便是中国武术的内容。在武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逐渐与气功、导引等道 教徒追求长生而创造的方法相结合,这才形成为武术内功。1903年上海《先锋报》副刊发表 了传抄本《少林宗法》,其第一章即为“气功山阐微”,开宗明义指出:“气功之说有二, 一养气,一练气。”所谓养气,就是静养,虚静松守。此与医学气功一样,所谓练气,就是 武术的各种桩功,在静止负荷中,作消耗极大的练气增力之功。《少林宗法》始于何时,不 得而知,《郑板桥笔记》中有时人魏子兆“遇少林寺僧,授以练气运神之诀,魏习之数年, 周身坚硬如铁”的记载,可见清代少林寺武僧已将武术与气功融为一体。《少林宗法》的这 一观点对武术影响甚大,尊我斋主人的《少林拳术秘诀》、吴图南的《国术概论》都持“善 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的观点。《形意拳理论研究》一书认为,形意拳内功法的根 本法则,就是道家内丹术中(气功)的三步练法。也称形意拳的三层功夫:第一层功夫,谓之 炼精化气,也就是小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谓之两仪;第二层功夫,谓之练气化神,也 就是大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叫做三体势(或三才势);第三层功夫,谓之化神还虚,在 形意拳中也就是有规但不必再专循于规,有意而不必再专着于意,进入了随心所欲、得心应 手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阶段。《少林拳术秘诀》则说:“盖以外 功之练习,乃肉体筋骨所有事,而内功之修养,实生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 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这也就是为什么武谚中留传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的原因。气功的动功和武术中的内功拳种,可以说都将形体的动和精神的静完整的结合在 一起,表现为“动中有静”、“外动内静”、“形体动与精神静”,从而成为妥善处理形神 内外统一关系的又一种形式。而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所言:“六气所侵,七情所惑,故 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 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从中可以看出,拳术的发明是以实现动静互 用为宗旨的,这显然和动静整体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充分证明中国传统体育是以动静结合、形神共练为特征的。

2.3 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培养人的“和谐”意识

传统整体思维方式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这种整体思维 则具体表现为“和谐”思想的教育,追求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 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意思是说,礼的运用以促进和睦为最宝贵,古代先王 的治国之道中,“和”是最重要的。这是从政治角度谈“和”的重要作用。因而在人际交往 中,在社会生活中,强调人和,反对纷争,重群体,重友谊,和为贵是一项基本原则。适用 于人际交往的各个层次。成为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体育中也得到了 贯彻,具体体现在讲“武德”、“功德”等方面。

中国武术众多流派拳种宗旨、戒律的制定,武林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几乎都以武德为标准 和依据。由于儒家的伦理思想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因此,主要是在中 国封建时代形成的中国武术的“武德”观念,便明显地带有儒家仁学的浓厚色彩。儒家创始 人孔子所提倡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包括了仁爱、朴实、宽容、坚毅、谨慎、谦逊 、勇敢、沉着等许多内容。苌家拳《初学条目》中规定:“学拳宜以德行为先,方是正人君 子。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平心气和,善气迎人。”《峨嵋·枪法戒谨篇》云:“不 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谈元授道,贵乎择人。”《永春白鹤拳拳谱》云:“不信者不 教,无礼者不教。”《昆吾剑箴言》具体规定了“十不传”,即“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 孝者不传;人而无恒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文武不就者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入 骨者不传;市井人不传;拳脚行不传。何也?恐有玷昆吾之高尚也。”没有合适的对象, 甚至“宁可失传,也不轻传。”《昆吾剑箴言》指出:“可传之人不传,失人;不可传之人 而传,失剑。如认人不真,宁失人不失剑。”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武林人士大多效仿古代仁 人义士的行为。不少著名武术家的道德情操亦累世称道,堪为师表。至于武林中道德败坏者 ,则普遍为人所不齿。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儒家推行中庸之道,谦逊恭敬重视和合。而武林极为讲究这些行为规 范。如《少林戒约》云:“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从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一日 为师,终身为父。”又云:“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著名武术家孙禄堂生前 一再谈到:“所谓武德,不外两个内容,一为手德,一为口德。”口德,就是要谦虚,“不 可妄论他人之短长。”《永春白鹤拳拳谱》又云:“懔十戒”,即“戒私斗、戒好胜、戒好 名、戒好利、戒骄、戒诈、戒浮夸逞能、戒弄虚作假、戒挑拨离间、戒为非作歹。”著名武 术家佟忠义所著《武士须知》中亦说:“满招损,谦受益。古训昭然,信不我欺。”

儒家思想重忍让克制,这在武林戒约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少林戒约》云:“纵于技术精 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逞血气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昆吾剑箴言》曰:“倘遇自鸣 得意者,任其狂悖,不必与之争辩。既得真传,又须涵养性情。倘无知之徒妄加讥贬,只可 任其糊迷,不必与之较量。”太极拳拳旨要求拳士们性格温柔,脾气和顺,与人为善,并要 锻炼极强的自制力。中国武术诸流派,均有类似的严格律己的戒规。这显然与儒家所追求的 “温、良、恭、谦、让”理想人格相吻合。

当然,中国武术的武德教育也存在生活化的特点,这应是武德教育的必然结果。

在我们对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地感受 到传统思维方式作为文化基因的作用。中国传统体育深受这一思维方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追求与自然的统一、追求形神的统一、追求培养和谐意识即与社会的统一这几个方面。整体 思维方式简直成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这就使我们对中国传统体育的思 想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信这一认识成果将十分有助于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

标签:;  ;  ;  

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分析_气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