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观察的结果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5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均为26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基础护理,对优质组病患实施优质全面护理。结果 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室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室颤,对其实施优质全面护理措施,可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护理;效果
房间隔缺损(ASD)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在先心病中占据第三位的位置。为了探究对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观察的结果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5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52例实施修补术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成人ASD病患,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将52例病患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均为26例。在26例常规组病患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29.2±0.5岁。在26例优质组病患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为20~61岁,平均29.6±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所有病患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探究术后心律失常特点。
1.2.1 常规组护理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
(一)心理护理。成人ASD病患病程较长,其心理压力较大,在心律失常发生后,病患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针对于此,需注意加强对病患情绪变化的观察,减少对其的不良刺激,保障病患充足睡眠,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律紊乱状况出现。
(二)严密观察心电监测变化。在术后24h内,病患多处于麻醉状态中,无法主动倾诉身体不适。针对于此,对病患实施持续心电监护极为重要[1]。护理人员需注意准确鉴别各类心律失常,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相关医生,做好全面记录。对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实施持续监测,将平均血压、中心静脉压维持在70~90mmHg及7~10cmH2O范围内,心率维持于每min90~120次,并依照病患心功能状况调节相关药物用量。
(三)呼吸道监护护理。在术后返ICU后,对病患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对双肺呼吸音实施听诊,拍好床边X线胸片,以此帮助更好的了解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并确保导管内部畅通。与此同时,给予病患适当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特别是在低氧血症状况发生时,可适当增加PEEP。定期对病患的动脉血气分析进行检测,并对血氧饱和度进行全面监测。早期对病患实施定期扣背护理,助其顺利排痰。若痰液粘稠,难以咳出,则需加强雾化吸入护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优质组护理方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其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
在56例病患中,早搏9例(16.07%);房颤12例(21.43%);窦性心动过缓31例(55.36%);窦性心动过速3例(5.36%);室颤1例(1.79%)。
2.2 护理效果
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常规组26 19 7 73.08
优质组26 23 3 88.46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88.46%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08%,P<0.05。
3.讨论
成人ASD病患实施修补术治疗后,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情况危急时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主要类型包括:室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室颤。针对术后心律失常,实施综合优质化护理措施极为重要[3]。
对于术后心律失常的成人ASD病患,对其实施呼吸道、心电监护处理,充分保障病患呼吸道的畅通,可帮助及时准确的发现心律失常,并科学应用心律失常药物,以此帮助尽可能地降低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自身也需充分熟悉掌握疾病特点,掌握各类心律失常的特点[4-5]。对病患实施针对化护理,尽可能地在有效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基础上,预见、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此帮助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及高效开展。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88.46%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08%,P<0.05。因此,对成人ASD修补术后心律失常病患实施优质全面护理措施,可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小碧,程可洛,陈林等.32例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337-338.
[2]于萃.漂浮导管在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应用与护理[J].现代医院,2014,14(12):96-97.
[3]倪良春,乔衍礼,郑善光等.成人房间隔缺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临床对比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4):370-372.
[4]李鹏,李亚雄,钱金娣等.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治疗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31-133.
[5]高峰,尤斌,李平等.微创右前外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8例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3):312-315.
论文作者:高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病患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术后论文; 成人论文; 常规论文; 房间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