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1]2004年在《《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文中研究表明《四声篇海》是韩孝彦、韩道昭父子依《玉篇》编纂而成的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大型字书,收单字54595个。该书所收单字源于前出八种字书,主要依据《玉篇》,此外还包括《龙龛手镜》、《奚韵》、《类篇》、《余文》、《川篇》、《对韵音训》、《搜真玉镜》。所引之字书有的已失传,赖此书得以保存部分内容,所引传世字书与今本亦有不同,有一定的校勘价值。但《四声篇海》在引录前代字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传抄、刻写的粗疏造成的讹误很多;另一方面,妄增、妄改字音、字义的情况也多有存在。由于《四声篇海》所收之字多不见于它书,故后出字书多有征引,因此《四声篇海》在传抄、编纂方面的失误对后世字书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论文旨在综合利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辞书学等相关知识对《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将《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的内容与传世《龙龛手镜》进行对照,并将《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传抄、编纂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分类,从字形、字音、字义及对后世字书的影响几方面加以论述。
杨霞[2]2009年在《《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字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历代新出字书几乎无一例外均是以前出字书为基础的,且字书的"导读"功能又要求字书收字完备,无所纰漏,这就使得字书编纂者在收字过程中贪大求全,见字辄收,故新出字书的收字数量总在不断增加:
杨霞[3]2011年在《《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对后世字书的负面影响》文中认为《四声篇海》是金韩孝彦、韩道昭父子依《玉篇》编纂而成的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大型字书,收单字54595个。该书所收单字源于前出八种字书,所引传世字书与今本多有不同,有一定的校勘价值。但《四声篇海》在引录前代字书过程中,由于传抄、刻写的粗疏造成的讹误很多,且妄增、妄改字音、字义的情况也多有存在。本文将《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在传抄、编纂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对后世字书的负面影响加以梳理、论述。
商艳玲[4]2015年在《《龙龛手镜》音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龙龛手镜》是公元十世纪末辽代僧人行均为方便佛徒研读佛经而编纂的一部字书,近年来对本书的研究多限于文字学和词典编撰方面,而此书的音韵学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龙龛手镜》成书年代在中古后期,与《广韵》成书时间相近,对其音系整理可以丰富语音史的研究资料。文章共分七个部分:绪论,包括《龙龛手镜》体例内容介绍、作者及流传着录情况、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与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为《龙龛手镜》与《广韵》反切的异同。《龙龛手镜》直音数量占据音切材料数目的叁分之一左右,直音用字和被注音字在《广韵》中为相同小韵的居多。如果音相同,绝大多数反切用字也相同。若用字不同,则要么上字不同,要么下字不同,两字都不同的少见。如果音不同,韵类之间混用涉及的韵类较多,很多混用数量较少。被注音字和注音用字有多个读音的情况较多,而且两书表现并不一致。第二章为声部分析。通过《龙龛手镜》音系与《广韵》音系的对比,得到龙龛声类的几个特点。第一,《龙龛手镜》的唇音字轻唇切重唇比例最多的不到10%,重切轻则更少。第二,舌齿音的情况,首先,知组与端组混用较多;其次,章与端,庄与精也都有少量的混用。最后,章和知有少量混用,庄章混用几乎没有。第叁,泥娘日母混用情况同广韵的情形基本一致。第四,见晓组混用种类多,数量少。第叁章为韵部分析。通过《龙龛手镜》音系与《广韵》音系的对比,不同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叁类。第一类,同等重韵合并,集中在通、梗、流、咸、止、臻摄。通摄一等重韵,东一与冬混用。梗摄二等重韵,庚二与耕混用。流摄叁等重韵,幽与尤混用。咸摄一等重韵,覃与谈混用;二等重韵,咸与衔、入声洽与狎混用;叁等重韵,严与盐混用。止摄叁等重韵,任何一个韵都有与其他叁韵混用的情况。臻摄叁等重韵,真与欣混用。第二类,同韵摄内混用,集中在通、山、效、宕、梗摄。通摄,东一和东叁中都有与锺相混用例。山摄仙先元叁韵的混用。效摄萧豪、萧肴、萧宵、肴宵、豪肴都有混用。宕摄,唐阳混用。梗摄,清与青、入声的锡与昔混用。第叁类,不同韵摄混用的集中在通江、止蟹、果假、宕梗摄。止摄和蟹摄在《龙龛手镜》中混用情况比较复杂,混用情况普遍存在。果摄和假摄,戈韵合口一等与麻合口二等混用混。宕摄和梗摄,庚开二与阳开口和唐开口分别混用。效与通、流两摄有少量混用。第四章为《龙龛手镜》音系与相同时代韵书韵图之比较。通过《龙龛手镜》音系与时代相近的多个语音材料对比,发现在唐末宋初发生的音变中,《龙龛手镜》大部分是没有变或者表现为初步音变的状态,所以《龙龛手镜》具有存古特性,反映的是书音系统。即便如此,《龙龛手镜》音系的特征也能为我们语音史的研究添砖加瓦。第五章为基于音韵角度的校勘。我们以中华书局影印的高丽本为底本,在梳理《龙龛手镜》注音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少讹误。或者是作者编排的不够严谨;或者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的刊刻者不够认真,导致讹误产生,致使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较大。第六章为结论部分。
邓福禄[5]2006年在《大型字典音义未详字考释》文中提出当今常用的大型字典《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收有大量“音未详”或“义未详”的未识字,本文考释了其中二十馀个。
陈家宁[6]2007年在《《龙龛手镜》研究及评价简述》文中指出《龙龛手镜》是辽代僧人行均编纂的一部字书。宋代、清代和现代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来始有数家较深入的研究,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常妍[7]2009年在《《龙龛手镜》正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龙龛》俗字研究历来广矣,但是关于其术语“正”的专门研究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探讨,基于此,木论文的写作也就有两个主要的切入点:一是关于某个术语材料的穷尽性分析和归纳,与唐宋字书的比较研究,以期得出其准确的内涵和外延来。二是通过对龙龛“正字”的研究,探究行均的正字观,以期对汉字规范提供参照。本论文写作以汉字构形学为指导,结合臧克和先生关于楷字的时代性、区别性等相关理论阐释,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穷尽数据与例举材料、比较与描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共分四章及附表。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龙龛》之前的研究概况,尚存的研究空间,说明《龙龛》正字研究的方法、目标及意义。第二章为《龙龛》正字部分,首先探讨有关“正字”的各家观点,《龙龛》正字的前人研究,得出关于“正字”的基本界定:其次是对《龙龛》正字与《说文解字》、宋本《玉篇》收字字头比较之数据探查,从纵向角度得出《龙龛》正字的依据和原则,充分证实汉字构形的理据性、可解释性。第叁章为《龙龛》正字与其俗体的构形比较部分,是从整字层面、构件层面、笔画层面叁个层面入手对《龙龛》正字及其俗体类型进行横向的分析比较,准确完整的描写结构特征,得出汉字字形历时演变特点和规律。第四章为《龙龛》的正字观部分,主要总结描写行均正字界定的进步性及局限性,分析得出《龙龛》正字观的原因及影响。
参考文献:
[1]. 《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D]. 杨霞. 河北大学. 2004
[2]. 《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字义方面存在的问题[J]. 杨霞. 汉字文化. 2009
[3]. 《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对后世字书的负面影响[J]. 杨霞. 大家. 2011
[4]. 《龙龛手镜》音韵研究[D]. 商艳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 大型字典音义未详字考释[J]. 邓福禄. 长江学术. 2006
[6]. 《龙龛手镜》研究及评价简述[J]. 陈家宁. 中国文字研究. 2007
[7]. 《龙龛手镜》正字研究[D]. 李常妍. 华东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