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_姚忠天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 辽宁抚顺 113007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是防渗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措施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坝基渗漏,在工程除险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主要是在松散透水的土石坝体中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连续钻孔,划分相应的槽段,采取泥浆固壁的处理措施,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地下连续墙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人民福祉。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一直存在于各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渗漏现象的存在不但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的研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能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1、混凝土防渗墙概述

1.1、混凝土防渗墙现阶段发展状况

防渗墙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展应用了,其最先是应用在意大利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中,后来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成熟的过程中,混凝土防渗墙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我国最先应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主要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在湖北明山水库的建设中应用了预制连锁管柱桩防渗墙。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此种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逐渐成熟,可以说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的防渗墙研究以及应用逐渐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吻合。

1.2、混凝土防渗墙的主要类型

一是槽板式防渗墙。这种防渗墙的横截面就是较为经典的槽形,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泥浆以及相关方式对其进行固壁操作。在实践中基于其实际类型槽孔的不同可以搭配不同的形式,对此可以将其划分为连锁型以及搭接型两种类别。二是桩桩式防渗墙。在实践中这种防渗墙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操作中其护壁方式大多通过泥浆或者管壁的方式开展,具体的形式为连锁以及搭接两种模式。三是泥浆槽防渗墙。这种防渗墙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固定宽度的沟槽挖掘,然后再通过泥浆固壁的方式保障整个孔壁的直立性。四是板桩灌注防渗墙。这种防渗墙模式在地基中通过一些具有一定深度且含有小管的钢板对其进行注入形成防渗墙。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应用

2.1、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流程

接头施工。整体性、抗渗性为防渗墙接头施工的特点。因该工程具有较高防渗墙墙体深度,选取接头管施工方式,则极易出现卡管、无法拔出接头管等问题,为此,可选取冲凿接头方式进行施工,其优点为具有良好整体性、抗渗性及成本较低。首先选取冲击钻从一序槽浇筑混凝土后端孔位置钻凿混凝土到二序槽槽底高程。在一序槽混凝土初凝后二序槽段接头孔才能实施作业。为保证以上 2 序槽套接厚度与施工规定相符,端孔与接头孔施工需对其垂直度进行有效管控,钻进施工 2m 需对孔斜率进行 1 次检测,要求接头孔和端孔位置一致,通过钢丝刷接头锤在二序槽混凝土浇筑前清洗干净接头,保证接头位置混凝土具有良好密实度。

导墙制作及槽段划分。作为施工主要构成部分,导墙是顺着防渗墙中心线进行钢筋混凝土临时构筑物设置。其功能为控制标高、施工机械支承、避免槽壁顶塌陷等。按照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可选取现浇 C15 混凝土进行施工,其制作流程包括:测量定位、开挖土方、钢筋安设、立模、浇筑混凝土、拆模及内支撑。一般选取机械、人工方式进行开挖土方施工。拆除导墙模板后,为避免变形情况出现,需将横向木支撑设置到导墙内,1~2m 为支撑间的距离。I、II 序槽为槽段划分类型,按照具体地质情况可进行以上 2 序槽段开挖长度的确定,为5m,各个槽段都涵盖主孔2 个、副孔 1 个。要求 I 序槽段先施工,II 序槽段之后施工。2.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现阶段,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也逐渐发展,其主要的施工材料是新型材料,其中有黏土和膨胀土等,实现墙体抗渗性能的提升,从而对传统的防渗墙的抗渗性能有了一定的优化和提升。该墙体的弹性模量低,具备良好的抗压有点,应变能力也良好,降低水泥的使用度,实现了施工材料的计生,减小了施工成本。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是需要开挖导向槽,保证其宽度远远大于防渗墙宽度的设计宽度,造成上部土层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导向槽的操作中,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同时将其和防渗墙的中心线保持统一,随后在造孔的施工环节,务必保证其造孔的质量,因为其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造孔的施工提供便利,同时提升其施工安全性。

2.3、漏失地层条件下施工和成槽的方法

槽段划分。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并钻孔挖槽形成连续槽孔。由大量独立的钻孔相连形成槽孔,为便于后期施工,需对钻孔进行编号,为1、2……N,采用间隔分序的施工方式,先进行奇数号单孔施工,属于主孔,待其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副孔施工,二者相间布置。在划分槽段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混凝土供给能力,浇筑上升速度保持在2m/h以上。

成槽措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槽孔长度进行一定的缩减;同时需要进行导墙的加固工作,增加其泥土的稳定性,其主要方法为粉喷桩法;对于其孔体泥浆需要进行适度的缩小,及时的对存在缝隙的沟槽进行水泥的修复,需要注意的使用的水泥是粘性较强的;在进行沟槽挖掘中,一般方法都是跳挖法,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距离的预留,最大限度的保证土方的结构。

处理槽内漏失地的相关方式。在进行防渗墙施工作业的时候,槽内漏失地如何处理是一项技术难点,在实践中槽内漏失地就是在开展挖槽作业时出现的中强漏失层以及覆盖层的状况。此种状况会导致泥浆的快速流失,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孔壁的坍塌等问题。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就是快速地进行涂料的回填操作,再对槽内进行有效的搅拌以及挤压操作,然后对其进行开挖操作。如果在实浆液的方式开展地层的预灌操作。

槽段浇筑。待清孔作业完成后,检验孔底沉渣厚度,将其控制在10cm以内,并按照规定标准验收成孔质量,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随后将导管下放至指定位置,与孔底保持15—25cm左右的距离,将篮球或排球作为隔水塞,并检查导管的形状、焊缝等,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密闭性不足的问题。通常采用直升导管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导管间距控制在3.5m以内,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大于6m,以免后期难以拔出。定期测量槽孔内部混凝土面标高,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施工。

4、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逐渐增加,因此,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施工中,务必严格落实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职责。所以,务必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最终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惠.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8):112-113.

[2]袁家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191.

[3]石丹,姚图.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7,(21):56-57.

论文作者:姚忠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论文_姚忠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