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说达里雅布依人独有的婚俗文化,分析研究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与沙漠生态环境的关系、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内在的经济性以及达里雅布依人重礼轻爱、男尊女卑的婚俗价值观。提出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环境生存的可能性和创造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对性的观点。
关键词:游牧维族;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沙漠腹地
中图分类号 K892.22 文献标识码 A
A Review of Study on Marriage custom of Daliyabuyipeople
Wang xiao xia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Study on Marriage custom of Daliyabuyipeople in this paper in Xinjiang ,Incloud the relation of marriage custo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 of marriage custom and economic and Their marital values. A new viewpoint about The relativity betwee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Nomad Uygur ethnic group; Daliyabuyi-people; Marriage custom; The center of desert
一、引言
婚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民族文化都会受自己民族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婚姻制度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达里雅布依人生活在新疆南部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属于游牧维吾尔族人。他们 “逐水草而迁徙”,与其他维吾尔族不同。由于地处偏隅和恶劣的地理环境、沙漠的阻隔、交通工具的落后,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保持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原始生活方式和文化。研究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文化,无疑对达里雅布依人整体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达里雅布依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其婚姻习俗。本文通过达里雅布依人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分析和认识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特殊生存环境和特色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婚俗文化,并对他们的婚俗文化作初步的浅析探讨。
民族婚俗文化的研究,学者大多着重田野调查材料的收集,主要是对婚俗文化内容的介绍和对民族习俗研究。本文试图从民族学视觉下,联系有关民俗学资料与方法,探讨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的特点与文化特色,揭示他们的民俗与社会条件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二、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
婚姻礼俗是民族习俗中很重要的部分,能表现出民族礼俗的特点。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保留着传统特色。他们的婚姻要经过择偶、说媒、赠送彩礼、定亲、婚礼几个阶段。其整个过程表现出来有特色的婚俗文化可以分为恋爱文化和婚礼文化。
1、恋爱文化
1.1、早婚
达里雅布依人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有早婚的习惯。教义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就算成人,可以婚配。他们流行一句俗语:“女孩子一皮帽子打不到就可以结婚。”过去女孩十二三岁,男孩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如果女孩子到十四五岁还不出嫁,社会舆论就给女孩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由于过于早婚,一些出嫁的幼女无法履行妻子的义务,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夫妻之间年龄差别大也是达里雅布依人婚姻中的一大特点。丈夫比妻子年龄大的占绝大多数。
1.2、恋爱不自由
在达里雅布依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年轻人都没有恋爱的自由, 必须遵循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这一方面是社会风俗使然, 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阻碍了年轻人的正常交往, 使他们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 颜秀萍.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婚姻家庭现状调查. 新疆社会科学,2008(5)P110-117]。
达里雅布依人生活空间大,200多户人家分布在200多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地带,有时一人独自到某一草场放牧,数月或数日不见他人是常有的事。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独占一片草场。在这样广大的空间内,再加之交通的落后,人们平时极少有交际的场合与机会,大的集会只有婚礼和两个节日,即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这也成为大人们交流信息与为儿女寻亲物友的最佳时机。父母如果看好谁家的子女,或父亲或请媒人去说亲,媒人都是男性,而非惯常意义上的“媒婆”。家庭经济条件往往成为选择的首要条件。
1.3、近亲结婚
达里雅布依人最初渊源就是两大家族迁住而来,因为争夺草场,一居河东,一居河西,他们的居住地广人稀,户与户之间又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大家之间的来往和沟通不多,也限制了年轻人择偶对象选择面的狭窄,平时交往机会十分有限。也正因为这样,达里雅布依择偶一般只能在本民族中选择配偶,近亲婚姻成为普遍现象。
近亲结婚与长期在一个封闭的小范围内通婚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人口素质的不断下降。沿途在人家不多的情况下,屡遇身体残疾者、严重的大脑痴呆者、轻度的智障患者等先天的各类残疾者,尤其是智障患者屡见不鲜。
现在随着交通的不断便利及与外面世界接触的增多,已有数名于田其它地区的妇女嫁到达里雅布依。毕竟还是很少数几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从建乡以后,婚姻法开始实行。年轻的一代从小接受现代教育,无论是生活观念还是思想意识都会有所更新,近亲结婚在逐年减少。
1.4、买卖婚姻
达里雅布依的传统婚姻本身具有买卖婚姻的性质。在传统中,聘礼多数是羊,直接体现了游牧社会的经济特征和物质生活条件。他们的婚姻完全是一种买卖式的婚姻。聘礼数量的多少,由媒人从中往返磋商协定。他们有俗语:“美丽的姑娘值80匹骏马”。送完彩礼还需要支付“喂奶费”等。所以买卖婚姻在达里雅布依体现的淋漓尽致。
2、婚礼文化
在达里雅布依,新娘一般只是在提亲时见过新郎一面。未婚的女子即使不戴面纱也是神秘的,她们要把这种神秘保留到婚礼。婚礼隆重而热烈,讲究礼节,处处体现着游牧维族婚俗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内涵。其礼节甚多,极具特色。歌舞、毯子抬新娘、娶亲跨火堆等风俗。
(1)婚礼前
他们认为婚姻是重要的节日。一旦有结婚喜事,牧民们都会赶来参加。“请柬”是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写好主人名字地点,举办婚礼的时间和日期,男方在结婚前20-30天送给最近的邻居,再传下一家。直到村尽头。结婚前一天。客人都会到齐。新婚前夜。达里雅布依人都会聚在一起,相互有意的人们也借机相亲[ 尚昌平. 婚礼_达里雅博衣女人的节日. 旅游,2005(11). P78-82]。
(2)婚礼仪式
沙漠腹地的婚礼,由于各家远近不同,交通不便,当天回去不可能,喜宴一般都会连续开办3天,乡亲们也需要在主人家住宿3天。他们的婚宴简单,吃食以抓饭为主。中午,新郎迎亲。有乐手在新娘家门口的沙地上弹琴歌唱。高兴的同时,新娘抽泣,女人吟唱,表达新娘离家时的咏叹,以歌叙事,伤感悠远。这可能就是与仡佬族和哈尼族等民族一样的“哭婚”习俗。哭婚变成为达里雅布依女人内心的宣泄,用哭表达对自家的惜别之情。如果不哭,就是对父毋的不爱,对家族的不亲,会被邻居们视为品行不端。
婚礼由有地位和身份的宗教人士(毛拉)主持,得到新郎新娘同意,新郎4个朋友要用毛毯将新娘抬出房外,从火堆上抬过(以示吉祥喜庆,他们把火当作神圣爱情和亲情的象征),或者是伴娘搀着新娘要跳过门前的火堆,然后在娘家的房前屋后转三圈,完成出嫁前的告别仪式。新娘被托举上马到达新郎家。
居住在克里雅河两边的达里雅布依人,姑娘一般都是从克里雅河的这边出嫁到河的那边,迎亲的队伍过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郎家,亲戚和朋友分列在河边,排队迎接新娘。到新郎家,举行“揭盖头”仪式。婚礼仪式达到高潮。不过与其他地方不同,新娘的盖头不是由新郎揭开,而是由新郎的母亲当着满屋客人的面,用筷子揭掉新娘头上的盖头,而且要连揭三次。接着新郎与父母互送礼品,参加“揭盖头”礼的每个客人也能得到一份礼物。
按照当地的习俗,“揭盖头”里结束后,新娘和新郎在结婚仪式上需要吃一块蘸着盐水的馕饼,意味着他们将厮守一生,过不愁吃穿的生活。吃了这块馕饼会给这个家庭和自己带来好运气,到场的客人都会分得馕饼。
三、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浅析
1、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与沙漠生态环境的关系
达里雅布依人最初两大家族之间因为争夺草场,一居河东,一居河西。四百年来一直生活在沙漠腹地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他们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同时, 保持了原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并在新的环境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
由于达里雅布依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闭塞的、分散的生活环境,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很少,加上经济原因,不好找对象,导致近亲结婚和适龄青年结婚难的情况严重。也正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都只是家族内部或与后迁入者通婚。
可以看出,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文化无不在各种程度上体现着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相关性。总之,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的形成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他们主要从事放牧生活。他们的婚俗文化与行为表现出文化的封闭性,空间结构上表现为地域生态性。
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文化依他们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位置等,在长期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植根于达里雅布依沙漠腹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土壤,凝聚着达里雅布依人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精神和特点。
一个民族的文化从不同角度反映着这个民族的血统、经济历史、生存环境, 成为民族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 达里雅布依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生生相惜的亲密关系, 游牧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文化与它所依存的沙漠腹地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内在的经济性
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特点之一是温和于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以财富为条件的经济性,恩格斯所说:“当父权制和专偶制随着私有财产的份量超过共同财产以及随着对继承权的关切而占了统治地位的时候,结婚便更加依经济上的考虑为转移了。”人类婚姻“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上看,都有某种交换存在,包括情感、生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换。决定了交换价值能够在婚姻择偶中起稳定的协调作用。”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大多考虑双方家庭财产多寡[ 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学术界,1999(6),P74-79]。
家庭经济条件往往成为婚姻选择的首要条件, 在达里雅布依儿子具有70%的财产继承权,女儿享有30%的财产继承权。从调查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达里雅布依人为了财产,家族内大都具有姻亲关系;不仅有父方平表兄弟姐妹婚,还有母方交表兄弟姐妹婚。婚姻与财产继嗣密切相关。一个家族内的表兄弟姐妹婚姻成为优先婚, 是与他们拥有的财产密不可分,相互之间的联姻使他们的财产仍保留在家族内,也使这一家族在当地更加显赫[ 颜秀萍.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婚姻家庭现状调查. 新疆社会科学,2008(5)P110-117]。从这一点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内在的经济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婚姻到底带来什么样结果?例如:托合逊一家在达里雅布依乡无论在财产上还是在权势上都占有优势,八个孩子中除老八因有智障经济较为贫困外,其他家庭经济情况都较好,老四是当地富裕家庭之一,年收入3万左右。老二买买提吐尔逊是清真寺的阿訇,是当地唯一的阿訇和拥有阿吉称号的人,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威望。使这一家族在当地更加显赫。
从古到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物质的享受欲望左右,尤其是在中国,想打破“门当户对”不会容易。更何况是在沙漠腹地环境中生存的达里雅布依人呢。所以在他们的婚俗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内在经济性就很是能理解。
3、达里雅布依人对离婚的认定
达里雅布依人社交缺乏,女人地位低贱,女人命运受男人主宰。只要丈夫对妻子摔三次帽子,婚姻就宣告结束。当地离婚状况调查。当地的离婚率比于田县其它地方要高,有20%左右。主要原因是夫妻不和,或夫妻双方父母矛盾。有一个家庭中六个兄弟姐妹中四个有再婚的历史,再婚的原因一是配偶死亡;二是女方不能生育或生育的孩子不能成活或生育的孩子有残疾。
追其离婚原因,除为了人类社会正常的繁衍发展和生老病死等自然因素离婚外,还有人类特殊感情需要和道德情操标准需要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离婚。
离婚率高的首要原因是与当地文化习俗有关。史料维族人婚姻记载:“夫妇不合,即可离婚”。可见,本地对于离婚的容忍度应该是有较大的空间。当地对于离婚的宽容、对于重组家庭的认可、对于家庭关系网络的依赖性较低等多方面使得离婚成为了可能。人们对于离婚并未像其他民族同胞所带有的心理。离婚之后,丈夫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压力和责任。在对待离婚的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基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对于婚姻制度、文化认识方面的不同[ 颜秀萍.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婚姻家庭现状调查. 新疆社会科学,2008(5)P110-117]。
离婚另外原因:当地人所普遍存在的早婚现象。早婚夫妇双方没有独立的家庭能力,这种家庭多是父母干预、包办组建,婚姻前几年是由父母所制约。双方父母家庭一旦纠纷与矛盾,会强制使用家长意志行事,造成婚姻破裂[ 颜秀萍.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婚姻家庭现状调查. 新疆社会科学,2008(5)P110-117]。
婚外恋而导致的离婚。这里性行为开放,少受约束,不会因为婚外性行为而离婚,主要原因是人口比例失调,据2002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男女比例是121:100,这就意味着有20%多的成年男性将独此一生。而在这地广人稀与世隔绝的偏远大漠中,家庭对人的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家庭的渴望会使人的行为显得自私,导致“撬墙角”或“破坏他人家庭”的事情多有发生。
还有双方性格感情不合导致离婚。这里家庭暴力并不多见,男人打老婆的事情较少,通常是好合好散。
总而言之,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定居”在该地的人心中可能并无深刻认识。在达里雅布依地区,祖先只有两个。当地流传的说法认为,当地所有居民都是亲戚,因而,离婚在道德层面上可能并无羞耻可言,也不会产生对于祖先的不敬感[ 买托合提·居来提.沙漠绿洲—于田县达里雅布依.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P31-82]。
4、达里雅布依人重礼轻爱、男尊女卑的婚俗价值观
达里雅布依传统的习俗规定没举行婚礼男女不得单独相处。婚前不见面,直到男方提亲才可见面。他们认为未婚男女单独相处是污蔑伦理道德的,婚前纯真是保重婚姻成功和维系婚姻最起码的条件。
达里雅布依人传统的家庭财产继承制对保证家庭关系的稳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与游牧社会的继承制度和性别关系模式相应,达里雅布依人在居住方式上自然表现为“从夫居”。
由于达里雅布依人普遍积淀着浓厚的宗法人伦关系,因而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制度中,家庭实行严格父系家长制,男性家长为一家之主。家长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地位低下。祖父辈具有最高权威,妻子需从夫,子女无权反抗。儿媳地位最低。新媳妇不能与公公和年长的亲朋见面,遇则避之。在婚俗观中他们重礼轻爱、男尊女卑成为必然。
结语
综上所述,最具民族特色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是在漫长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宝贵资源。他们的生存条件对他们的婚俗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婚俗文化是达里雅布依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里雅布依人的婚俗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状况的反映。研究达里雅布依人婚俗文化非常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我们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达里雅布依人把游牧生活带入“沙漠腹地”,并繁衍至今,说明人类社会依附自然环境生存的可能性和创造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1] 颜秀萍.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婚姻家庭现状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8(5)P110-117
[2] 尚昌平.婚礼_达里雅博衣女人的节日[J].旅游,2005(11)P78-82
[3] 奚婷.探访克里雅河-沙漠深处的新娘.http://travel.sohu.com/20071103/n253044053.shtml
[4] 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6)P74-79
[5] 买托合提·居来提.沙漠绿洲—于田县达里雅布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P31-82
论文作者:王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布依论文; 婚俗论文; 文化论文; 婚姻论文; 他们的论文; 于田县论文; 家庭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