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创新型思维、求异型思维、逆反型思维,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教学 改革 创新 思维
一、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与学要有一致性,这是历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要求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要有一致性。但是,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维的一致性,还要有思维的不同性,特别是逆向思维教学,一定要增加它的份量。教与学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中学历史具体教学中虽然有这样的逆向思维,但是还远远不够。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单一性的教或学有悖于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处理好教与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有可能有的放矢。教师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客体,具有能动协调的特性。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完整的回流思维体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此轻彼,顾此失彼,则相互干扰,一损俱损。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并发展教育教学思维的不同性。
历史教学有自己的特异之处,它的内涵广博精深,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不同性的外部环境,即它的语言美感情境。历史教学思维不同性的语言应该是刺激和促使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语言,应该是使信息接受者同时参与信息创造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中既要使用求异思维也要使用求同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思维的不同性与同一性不能单独使用,两种思维必须要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把课堂组织好。首先是思维的不同性必须与思维的同一性同步共振,两种思维经过交融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复杂、深奥的问题,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方法,逆推反正,同中求异便能找得最佳答案。其次是要求更新历史教学的观念,促使历史教学信息的思维辐射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思维聚合同步共振。
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可知性、过去性强,且层次交迭,范围广、意象远,而且只有当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辐射与聚合协同共振时才能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新乐章。最后是必须透彻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内涵,不能望文生义,将同步共振错误地理解为“同行”、“滞前”或“超前”。其本意是指教师使用思维的不同性教学与学生自我思维的不同性相互感应、积极配合、相互制约、互补反馈,得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思维的不同性训练后才能准确地去把握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为什么高考文科考生有人面对历史材料分析题、问答题总感到棘手,以至很被动?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中缺乏大胆的创造性、求异性,总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框架里。
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大胆地运用思维的不同性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抓住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思维不同性,即聚合思维的返流作用。思维的不同性并不排斥聚合思维,只有当它们协同共振才能出现正常现象。所以,教师在增强自身的思维不同性功能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相同、不同两方面思维的训练。聚合思维在于求同,发散思维在于求异,运用求同思维分析便能透彻全面,还便于寻找规律;运用思维的不同性,分析便会精辟新颖,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要有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
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思维的不同性,这种思维的不同性要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与和大胆的开拓性。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从广义上说,因果联系仅仅“只是世界性联系的一个极小部分”,而“相互作用才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学生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现象、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于“异”中把握其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我们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我无关为跟我有关,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传统的因果联系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处于抑制的“休眠”状态,大大妨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
时至今日,教学已经不是仅向学生传授死板的知识了,而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后者微不足道,甚至认为只要把知识灌入学生的大脑就行了。其弱点是片面地把知识当成目的,讲求“积累”知识,使之变成“不能活动”和“不能进入周转”的积压物质“贮藏在学生的记忆里”。在知识急剧增长的今天,这样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传统的教学必须改革,强调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追求思维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历史教学面临着变革,历史教学中要增加思维的不同性份量,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今天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日昌 创造力的测验.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年,第1期。
[2]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卷,第552页。
[3]钱学森 思维科学探索.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21页。
论文作者:王永军 赵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要有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传统论文; 教学中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