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山西 晋城 048100)
【摘 要】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各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居住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何引领社区开发商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居住社区之路。本文从生态社区的内涵与特点出发,从理论和案例实践两方面来研究生态居住社区规划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化居住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居住社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6-0047-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许多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城市空间拥挤不堪、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城市发展中形成的新问题。政府在尚未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又不得不为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寻求更多的城市空间,这造成了城市的水体、空气、土壤等各种自然环境严重的负担,使得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而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正是迎合当前生态化居住社区的建设浪潮,生态社区建设理念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城市居民人居需求的发展,又满足了生态保护需求的发展。本文从分析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整理和归纳了符合我国中部丘陵地区生态社区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并以阳城县惠泽二区规划为例分析了生态化社区建设的要点和具体方案,意在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规划理念的社区建设之路。
1.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
生态居住社区是在居住区的基础上,加以生态性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社区的规划和建设,使整个社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平、适宜都市生活的人类居住地。所谓的生态居住社区不仅仅是指居住社区的景观环境达到生态标准,而是要求社区内部的各类住宅建筑、配套市政设施、物质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等全方位达到一定的生态水准。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生态居住社区所强调的人类对环境的依赖和保护,将居住社区作为整体加以有机的整合,同时还注重对社区内各类非自然物质环境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2.生态居住社区的特征
2.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居住社区其主要内涵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根本为人、建筑、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此生态居住社区除了满足一般社区所应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将人车分离、绿色建筑、生态景观等生态理念融入社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2 倡导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能够循环利用的,而生态居住社区正是为了遵循这种自然的观念,将自然融入社区的规划建设,使得居民、社区、自然三者能够成为有机体,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3 跨学科的综合体系
居住社区由人、建筑、自然环境共同组成,而为了达到生态性标准则需要应用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理论,将社区规划建设工作划分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若干个子项加以研究,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和探索。
3.案例分析——以阳城县惠泽二区为例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区位
本案例所提及的惠泽二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区西北部的卧庄村,其场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190米,总用地面积为为1.1583公顷。小区紧邻西汉线,东侧阳城五中毗邻。距离县政府1.3公里,距卧庄小学约152米,距阳城第三小学约460米,距阳城二中约753米,距新凤城医院约316m,惠泽小区现状已有社区商业服务设施。整个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形成适合居住的宜居环境。
3.1.2 地形地貌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境南端中段。县城境内地势由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倾斜,县城区域中部、东部较为平坦,其西北部为丘陵区。由于本项目场地正好西北角属于丘陵地带,整个场地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形态,由于自然地坪高差将整个场地分割为几个彼此相邻的台地,场地内地坪平均高程达到黄海692米。目前场地范围内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现状标高约黄海698.67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现状标高黄海687.03米,高低点最大高差达到11.64米。根据相关地形地貌及现场勘测成果显示场地内属于黄土地基,地质情况良好。
图2 项目规划总平图
3.3 项目规划理念
3.3.1 立足地域性特点,发挥前瞻性
任何项目的规划工作都必须符合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居民生活习惯等。本案例规划人员通过对项目的实地考察、查阅相关地方志和各类地质气象资料,同时将居住社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列为首要工作目标,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社区未来交通、景观等相关需求进行了提前的测算,使得整个规划方案即满足地域性特点,又具有前瞻性。
3.3.2 以人本位为出发点,打造宜居社区
由于居住社区最终的使用者就是社区里面的住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居住社区的开发及消费方向已由量的积累相应转变到了质的飞跃,居民们已经不单单只满足于单纯的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户型等基本指标,而是更加注重社区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完善度等人性化指标。为此,本案例从建筑布局、生态环境规划到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处处为居民着想,时刻以“人本位”精神作为感召,尊重人性的行为、心理和生理的各项需求,激发和调动社区居民对建设和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社区。
3.3.3 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家庭是每个居住社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家庭空间也会随着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向外延伸,最终使得整个社区生态化的外部空间都成为每个家庭的“公共会客厅”。为此,本案例规划设计将为每个家庭提供环境优美、健康生态的社区氛围为己任,在社区的环境设计中把生态性放在首要位置,突出绿色家园的建设理念。尊重、保护和利用现有植被,营造既满足排水要求又体现自然生态和现代城镇文明气息的现代住区。同时,注重对城镇景观的塑造,力求在形态上反映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具有明显特色的小区形态。
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特色,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的新型居住区。本案例的规划方案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项目规划处处考虑社区节能、节地、节水和环境保护的各项需求,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风、太阳能、树木和绿化等来改善和提高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3.3.4 建设智慧家园
本案例规划设计在智能车库、外墙保温材料等方面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和新方法提高住宅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3.4 项目规划要点
3.4.1 建设设计规划
本案例中将创造具有大众性、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目标,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在保证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新型建材,以期达到生态性,例如采用框架轻板轻墙等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实心粘土砖,使墙体构造具有更佳的隔热、保温效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3.4.2 道路交通规划
本案例交通规划方案主要突出生态性和人性化两项内容,由于整个项目内建筑物呈现阶梯化布置,造成了小区道路落差较大,小区内部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专项设计,其中包括了道路和建筑物两大组成部分,在人行道设置盲道和在交叉口设置坡道,同时在建筑内部及入口处设置无障碍设施。上述设计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也能充分显示了社区的人文关怀与平等意识。
社区内部在部分次要道路、消防登高面、地面停车位等设施处采用了透水沥青或植草砖,大大提高了降雨期间地表雨水的下渗速率,减轻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使社区生态建设更上一层楼。
3.4.3 景观绿地规划
本方案在园林规划方案中充分利用地块内现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营造高品位的人居环境。整个项目以社区中心绿地为中心,引出四条不同方向的景观轴线,放射性的向四周生长。通过屋顶花园,阳台花园等立体绿化新形式,绿化、美化、生态化原本僵硬的建筑外立面,使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形成了地面、山体、天面、阳台等所共同组成的绿化景观,其单位面积内的绿量远远超过普通绿化,达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整合,进一步营造“城在山水中,人在乐韵中”的景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
图3 项目绿化分析图
景观绿地内苗木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同时采用透水铺装、集水沟、屋顶花园等多种形式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降低了区域内雨水管网的工作压力,并可利用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绿化,大大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3.4.4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本案例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力求因地制宜,努力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关设置的布置和工程系统充分体现节地、节水、节能的生态环保理念,既体现适度超前,又有利于实施操作。规划方案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关系,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便于现场施工的实施与管理,并广泛应用相关新技术、新材料,例如:采用屋顶花园形式回收利用部分雨水、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用以雨水管网而污水管网采用焊接钢管避免社区雨污分流不测底,尤其是污水系统出现“滴、漏、撒”的现象等。
3.4.5 节能规划
随着“节能减碳”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案例又十分注重项目的生态环保型,在项目规划阶段就是十分关注社区的节能效率,大力推广各项技能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此来降低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例如:利用新型岩棉外墙保温材料提高室内采暖供热及空调制冷系统的效率、利用太阳能面板进行光伏发电以供小区部分路灯照明用电、采取低能耗高亮度的照明产品降低照明用电能耗、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管理等技术手段。
4.结语
生态居住社区是本世纪初期提出新型建筑理念,其突破了传统居住社区单一的居住功能,强调人性化与生态化,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以追求对自然环境产生最低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发展生态化居住社区是对提升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节能、节水、节约用地、治污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案例中的居住社区规划在建筑结构和材料、景观营造、配套设施等方面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
参考文献
[1]李蕊,许锋,夏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区生态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以河北冀中南平原地区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71-75.
[2]王新军,郑晓兴.生态杜区的规划建设理念[J].上海建设科技,2005,03:25-27.
[3]李宁,董丹申.江南水乡的绿色生态社区规划[J].浙江建筑, 2002,2:5-6.
[4]王华治.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3,06:11-12.
论文作者:梁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社区论文; 生态论文; 阳城县论文; 建筑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项目论文; 案例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