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脑受损程度,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发病急,病情快速发展,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患者极易发生休克或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观察以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选条件:满足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68.5±4.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4岁,平均(64.2±3.8)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2.1体位护理。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14~28天,适当把床头抬高20°~ 30以缓解脑水肿。安排专人看护有精神症状或躁狂症的患者,人工调整无法自主控制患者的姿势,少摆动头部,增高防护栏,避免跌落;定时帮患者翻身,避免再次出血;保证床褥干燥整洁,对肩部、髂骨进行清洁,防止产生褥疮;定时帮助患者活动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1.2.2保持卫生。早晚各清理1次患者口腔,及时把呕吐物清理掉;及时把大小便清理掉,防止细菌滋生;遵医嘱让便秘患者服用泻剂;留置导尿管给小便失禁患者,每4h放一次尿,对尿液量与色泽进行观察;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每天用0.32% 庆大霉素500ml冲洗膀胱,每天2次使用新杰尔灭清洗会阴。
1.2.3饮食护理。发病 24~48h内严禁进食,若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置;如果未出血,应用鼻饲方式给予患者流食,每天进食4-5次,每次进食量为200-300ml。要挑选富含蛋白、纤维,且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鼻饲时控制好速度及温度,避免呛咳。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急诊观察与护理。
(1)调节抢救室的温度、湿度,做好消毒措施 保持整洁干净。护理人员应严密无菌操作,穿戴隔离服装、口罩以及鞋套,实施紫外线消毒处理。
(2)护理人员迅速完成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测等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持续处于通畅的状态.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小心以免出现静脉通道不畅的现象。
(3)观测患者的瞳孔,如果瞳孔缩小可能是大脑半球出血,瞳孔散大且对光无反应则代表患者出现脑疝。护理人员需要每隔5-10min查看瞳孔变化以及对光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4)心理护理。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无法进行生活自理,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恐惧、烦躁、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地同患者交流, 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宜,告知患者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情绪对治疗疾病与康复的重要性。保证病房安静,降低不良刺激,帮助患者以乐观积极心态应对疾病,增强其应对疾病信心。同时,可以播放轻音乐,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
(5)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受伤后患者的血压会出现进行性上升,若合并进行性昏迷,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说明产生脑疝,预后差;观察有无呕吐、呕吐物的色泽,及肢体的运动状况,如果呕吐物为咖啡色,说明上消化道出血,要及时处置。
(6)保证呼吸道顺畅。采取气管切开祛痰改善患者呼吸状况,要及时把患者呼吸道与口腔分泌物清理干净,要动作轻柔地及时给患者吸痰,防止过度刺激;每2h帮患者进行1次翻身叩背,促进患者排痰。对于昏迷患者,让头部平卧,导向患侧。并且实施胃肠减压措施,防止患者的尾部排泄物流入气道。
(7)降低颅内压。当颅内压上升,为避免局部组织出现坏死,要静脉注射20%甘露醇,且需要在15-30 min内注射完毕。在应用颅内压的药物当中,要避免患者发生脱水,对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进行严密监测,防止产生低血钾与肾功能损伤。
(8)选择吗啡、芬太尼等镇痛剂控制脑水肿。
(9)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10)给患者输氧,将患者调整为保持平躺并将头偏向一侧,处理口鼻内的分泌物,严格控制氧流量,给予患者2L/min持续低流量吸氧,如果有中枢性高热症状出现,给患者佩戴冰袋,恢复脑组织,降低脑水肿程度,以更好保护脑细胞。
(11)避免上消化道出血。要早期使用预防性药物,以避免上消化出血。对患者大便性状、胃液色泽、呕吐物颜色进行密切监测,开展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就代表上消化道有可能出血,即:心率变快、血压降低、体温连续上升、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时,要及时上报医师。
1.3 评价标准[2]
应用Braden压疮评分表评定护理效果。评分涉及5个项目:感知、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与剪切力,每个项目是4分,得分在15-18分代表轻度危险,得分13-14分代表中度危险,得分10-12分代表高危风险,得分低于9分代表极度危险。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分析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HCH)属于脑血管疾病,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超过3/4 的存活者都会留下程度不一的残疾。高血压会引发脑底的小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于小动脉的管壁上,产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并有局灶性出血、缺血及坏死的现象产生,严重降低血管壁强度[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伴有神经系统表征,意识发生障碍。所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急诊观察与护理极为关键。
本研究,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观察与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急诊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6):204-205.
[2]郝丹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5+241.
[3]唐静.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急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53-254.
论文作者:党璇,冷彦琴, 丁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瞳孔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