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的坏榜样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是论文,榜样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孩的说话是从模仿开始,小孩的吃饭也是从模仿开始,连小孩的倔强都不能不说最先还是始于一种模仿。因此,模仿使儿童学会学习,也使儿童善于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随时观察到儿童对于榜样的各方面的模仿,如行为模仿、言语模仿、衣着姿态模仿,甚至有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方面的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于孩子来讲,模仿的意义不能被忽视,孩子的许多学习都是始于模仿。如果我们从儿童的模仿性特点中反思家长行为的话,那么,家长到底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形象,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下面我们放长焦距,聚焦于现实生活拍摄的几组慢镜头,看家长是怎样做孩子的“坏”榜样的。
镜头1:“爸爸说了‘吃饱了还要’”
明明的妈妈发现儿子有点儿贪心,无论和家人、还是和外人相处,他总是要比别人多占点儿便宜。妈妈以为明明比别的孩子聪明,“心眼儿”多,不吃亏。但是,渐渐地妈妈发现,儿子变得越来越自私。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给明明买了巧克力,明明抱着瓶子一个人吃巧克力,爸爸从瓶子里拿了一块塞到妈妈的嘴里,明明看着妈妈吃了“他的”巧克力,又哭又闹,最后硬是逼着从妈妈嘴里抠出了那块巧克力。还有一次,妈妈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朋友,便给朋友的孩子和4岁的明明买了两个雪糕,原本打算一人一个,但是明明说什么都不干,两个他都要,不让妈妈给朋友的孩子买,弄得妈妈很难堪。妈妈真不明白,明明怎么会这样自私呢?有一次,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走在走廊里听见老师问孩子们:“小朋友,吃饱了还要不要?”明明响亮而清晰的声音传了出来:“爸爸说了‘吃饱了还要’。”童言无忌,明明一语道破了天机。
镜头2:妈妈教会的谎言
妈妈带着3岁的许超到大姨家去做客。第一次大姨给妈妈和许超带了许多好吃的,回到家,妈妈对许超的爸爸说:“大姐真抠门,家里那么多好吃的,就给咱们带了这么点儿。”妈妈的话无意中被在一边玩的许超听见了。第二次妈妈又带许超到大姨家串门,临走时大姨又给许超装东西,准备让他带回家,许超看着口袋说:“大姨,没满。”
在回家的路上,许超的妈妈告诉他:“以后再去大姨家,大姨给东西就说‘不要’,这样才有礼貌。”从此以后,许超开始学着说话看妈妈的眼色,讨妈妈的欢心,逐渐也学会了撒谎。
许超长到5岁时,有一回,家里要来客人,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准备招待客人。等客人来了,妈妈却发现刚买的几样东西不见了。妈妈问许超,是不是他吃了,许超却说不是。妈妈很疑惑。等客人走了,妈妈追问许超,许超承认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不说实话,许超回答:“说实话妈妈会不高兴的。”
许超上了小学,已经养成了爱撒谎的坏毛病。经常因为贪玩或看电视,不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撒谎,对妈妈说老师没留作业,或者说自己作业写完了;到学校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跟老师说家里有事。时间久了,谎言败露了,许超的学习成绩也掉下了一大截。
镜头3:“我有一个懒爸爸”
13岁的王宁放学回家后,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扯着嗓子喊口渴,并向爸爸要水喝。爸爸问:“为什么自己不去拿?”王宁回答:“你为什么每次都让妈妈拿?”
在王宁家,妈妈是个贤妻良母,家中里里外外所有家务都是妈妈一人操持。爸爸每次下班回来,总是把鞋一脱、衣服一扔,仰在沙发上,让妈妈沏茶倒水,然后自己悠闲地看着电视。无论妈妈做饭多忙,他从不主动帮一把。王宁也养成了坏习惯,吃饭时和爸爸一样,安稳地坐在饭桌前,等着妈妈把饭菜端来端去。妈妈再忙每天也要给他端洗脚水,王宁只需把两只脚放在水盆里,双脚来回搓两下,然后搭在水盆边上晾干。王宁连擦脚巾都懒得拿,更不用说倒洗脚水和洗袜子,脏洗脚水、脏袜子从来都是摆在地上,等着妈妈来收拾。有时,妈妈不耐烦地说他:“你怎么这么赖?”王宁不以为然,还骄傲地说:“因为我有一个懒爸爸。”
镜头4:妈妈总爱发脾气
有的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道理,所以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还认为家长管孩子、发脾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张亮的妈妈就属于爱发脾气的家长,从来不和孩子讲道理,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她不满意,就会冲张亮发脾气。张亮小时候,吃饭掉饭粒妈妈发脾气;早晨起来穿衣服慢妈妈发脾气;上学后做错了题妈妈也会发脾气;考试分数低妈妈更要发脾气。久而久之张亮也学会了发脾气,他经常追着家里的小狗,模仿着妈妈的神态,冲着小狗发脾气。
有一次,妈妈让张亮递给她一个水杯,张亮手一滑,不小心把水杯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妈妈使劲地把张亮推到一边,满脸怒气地冲他说“你真没用,快滚一边去!”张亮回到自己的房间,看见平时自己喜欢的小狗在门口,冲着小狗踢一脚,嘴上不停地叨咕:“你真没用,你真没用,快滚一边去!”小狗成了他的“出气筒”。
张亮上了小学,和同学相处也总是爱发脾气。有一次,他和同学借橡皮,同学正用着,没有马上借给他,他马上就火冒三丈,上去一把将橡皮夺过来。在学校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告诉了家长,并希望家长能协助老师帮助张亮。张亮回到家,妈妈气急败坏地问他:“你对同学怎么发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不能有话好好说?”张亮回答:“你为什么从来都不跟我有话好好说?”妈妈的表情很尴尬。
镜头5:“爸爸有的是钱”
李军的爸爸自己开公司,家庭经济条件很充裕,衣、食、住、行都是平常人家所不及的。李军从小穿衣买名牌,吃饭讲排场,住别墅、坐豪华轿车。在花钱方面,李军要什么,爸爸妈妈给买什么,从来不打折扣,爸爸的口头语是“爸爸有的是钱”。有一次,李军过生日,爸爸在酒店里请客,许多人来庆贺,李军的同学也来了许多,李军十分得意,告诉同学说:“我爸有的是钱。”
李军长大后从不知道吝惜钱,花钱不算计,并养成了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的坏习惯。上小学时,他为了要玩小食品袋里装的玩具,经常买方便面或小食品,拿出玩具,然后把方便面和小食品全扔掉。同学看了让他节俭,他却不以为然。上了初中,李军进了一所私立寄宿学校,经常是爸爸开着高级轿车接送他,他为“爸爸有的是钱”而沾沾自喜,同时他瞧不起其他同学。不久他迷上了电脑游戏,后来又对网络“一网情深”。家里虽有电脑,但他宁愿花钱去网吧,因为他怕父母阻止。后来被爸爸妈妈知道了,便不再给他钱。然而,他却无所顾忌,由借钱、赊欠到偷爸爸的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观察到孩子对家长的模仿,从孩子的行为、言语、思想观念及价值追求方面,都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响。因此,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不仅说明了儿童最善于模仿,也说明了家长是孩子最易于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愿意与否,自己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等,时刻都在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如果家长平时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考虑自己对孩子可能带来哪些不良影响,那么无意之中,你就会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以上聚焦的几组镜头,不能不说是由于家长疏忽而带来的教育失误。生产上的失误产生的是次品或废品,可以报废掉,或者重新加工成正品。而家庭教育则万万不可以失误,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家庭教育一旦失误,产生的次品或废品是国家的公民,报废掉的将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一个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