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若干问题研究_科学哲学论文

科研管理若干问题研究_科学哲学论文

科研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科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研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深入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一工作。如何对科学研究进行管理,以求最大效益,近年来,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科研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然而对科研管理本身进行理论探讨研究的并不是很多,致使这一研究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这一现象应该改变。

一、科研管理是一门科学

1.科学研究事业迅速发展,科研管理队伍日益壮大。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和整理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它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继承,二是创新、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已广泛渗透到社会与经济的各个方面, 并推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截止到1980年,人类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 余年获得的。 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知识还将翻一番。现在全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6000~8000篇,并且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如果加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在内,估计每天有12000 篇论文问世。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当今学科总数已达6000多门。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战后,科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人员的数量美国是每10年翻一番,西欧发达国家是每15年翻一番。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已达5000万人,预计未来100年,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这说明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科学劳动,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之一。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60年代末比本世纪初增长了400倍, 现在每年已达4000亿美元。当前除了政府的大量科技投入外,各国企业界也大量投资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非常之大,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科学研究费用的10倍以上。我国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值中的比重,也已由“六五”期间的10%左右提高到“七五”期间的30%左右;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已由改革前的20%~30%提高到目前的50 %~60%。

2.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以科研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学术刊物增多,主要有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科研管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管理研究会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与天津市科委合办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内蒙古的《科学管理研究》、广州的《科技管理研究》、兰州的《科技·经济·社会》、上海的《研究与发展管理》、太原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及北京的《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农业科技管理》等。如果加上其他学术刊物上刊发的科研管理学术论文,每年大约有2000多篇该专业的学术论文问世。

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机构与研究会近年来也得到较大发展。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管理研究会,对科研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成立18年以来,已成功地举行了8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近2000篇, 成为推动科研管理研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团体。全国各省都普遍地建立了分会,并且每年都举行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科研管理学术著作不断问世。最早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有栾早春编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科技管理基础》。该书认真探讨了科学技术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重要问题,包括:1.科技管理的基础知识(科学技术论、科学研究概论、科学管理概论)。2.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组织管理、科技规划与科研计划管理、科技队伍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学普及与学会活动管理、技术引进与对外科技交流管理等)。3.科技管理技术(科技统计、科技预测)。该书作者认为,科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不但包括科研工作和研究所的管理,而且包括各行各业的技术管理,以及国内外的科学技术交流和全社会的科学普及管理。显然,作者这一观点,对科技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大有禅益的。

梁其健、姜英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5 月出版的《高校科研管理概论》,率先对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事业的管理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探讨,针对高等学校的特点,特别是当时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全书共分五大部分:1.高校科研管理的理论基础;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及其基本原则;3.高校科研工作评估;4.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管理干部;5.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该书作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且注意到了系统的层次性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为这个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运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和系统方法,为科研管理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为高校科研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薛天祥任主编,唐安国任副主编,1987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一书,作为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六·五”研究计划的课题,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对高校科研管理进行了研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富有理论建树的著作。该书分为四个部分:1.学校科研管理的理论。阐明高校科研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析高校科研的特点,概述高校科研的管理原则。2.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除计划、成果、队伍、经费、科技情报与信息交流之外,该书还论述了大学生科研管理、设备和实验室管理。3.高校科研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包括管理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法规、科研工作评估和现代化管理步骤。4.高校科研管理者的管理。

对科研管理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术专著还有许多,如陈敬燮、关慕琦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业科技管理教程》;周达谦、余年生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科研发展探索》;陈震、赵经贵主编的《高校科技管理》等等。这些书包括前面我们分析的几部学术专著,为科研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科研管理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科学的建立,必须有与之对应的理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研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雄厚的。它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或称之为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哲学名著《自然辩证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基础,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发扬光大,尤其是经过艾思奇、陆平、于光远、黄顺基、陈昌曙、刘大椿等几代学者的努力,已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指导科学事业发展的哲学学派——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亦即科学哲学学派,而且是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很有前途的一个哲学学派。这个学派具有五个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特别重视对社会实践问题的研究;3.特别重视对精神文明问题的研究;4.特别重视科学方法论;5.实行广泛的联盟。这个联盟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广大技术工作者、科学组织工作者、哲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对哲学充满兴趣的生产实践者。

在西方学术界,科学哲学是一门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哲学学派,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逻辑经验主义阶段,认为数学、物理才称得上科学,别的都不是科学。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代表作是《研究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第二阶段叫做历史主义阶段,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结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库恩,代表作是《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第三个阶段叫新历史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家夏佩尔,代表作是《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这些科学哲学家有的本身就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

从科学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科学学,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门科学,所以又叫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本身可以说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流派,它的奠基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1939年出版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论述了科学结构的理论模式。贝尔纳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系统进行全方位考察,既考察科学的历史,也考察科学的现状。贝尔纳科学学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活动领域。另外一位科学学奠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1935年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小科学·大科学》。1976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齐曼著的世界第一本科学学教科书《知识的力量——社会的科学范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至此,科学学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科学学的研究从60年代起走出了狭隘的理论圈子,跨入应用理论研究的领域。随后,欧美国家许多大学开始了科学学的研究和教学。1980年,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推行“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开设5 个方向49门课程。5个方向是: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 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及其组织;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标准;科学史和技术史。

我国对科学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77年钱学森在《现代科学技术》一文中首先倡导我国学人对科学学进行研究,一批科技情报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开始翻译国外科学学著作,开展我们自己的科学学研究。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学一经传入我国,就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成立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各个省市也成立了科学学研究会。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科学学领域里工作的学者,经过考核可以获得博士学位。80年代早期,成为我国科学学研究繁荣时期,数种科学学教材和著作问世,有《科学学教程》(田夫、王兴成主编)、《科学学基础》(夏禹龙、刘吉、冯之浚编著)、《科学学纲要》(何仲秀、关西普等编著)、《科学学》(关西普、汤景华主编)。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了《科学学研究》理论刊物。《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刊物也成为科学学研究的主要理论阵地。几十所大学开设了科学学研究教学工作,多所大学招收了硕士研究生。

然而,进入90年代后,我国科学学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怎样才能使科学学研究再度繁荣,成为众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科研管理不仅可作为科学学理论的应用学科,同时管理学理论、运筹学、决策论、系统论都是科研管理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现代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它产生于企业管理,1911年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原理》是管理科学诞生的标志。到目前为止管理科学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几个阶段。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部,它在促进社会、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支持合理决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4.科研管理的学科属性。科研管理是否可以算作一门学科?回答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科研管理难以在近期走入大学课堂,具体划分起来,也难以界定其学科属性。笔者认为,其属交叉新兴学科。但是它到底应该属于哪一学科才最合理呢?

它可以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最近我国对学科进行了调整,大学科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9个,增加了一个管理学。管理学又分为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行为管理、科技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等诸多二级学科。尽管科研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有较大区别,但任何管理都存在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大功能,核心都是协调。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最大效益,科研管理追求的是最佳成果,其机理是一致的。

它还可以属于运筹学或系统科学的范畴。无论是管理学、运筹学、系统科学,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之上的。科研管理要吸收数学、社会科学等有关成果,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高校科研管理还可以划分在教育学的二级学科高等教育学之中。高等教育学又可划分出高等教育管理学,其中可划出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即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高等教育管理(三级学科)→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四级学科)。

如何把科研管理,尤其是高校科研管理当作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界定,看来应该成为科研管理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这一学科早日出现,科研管理研究者应该从一般的经验性总结的研究中跳出来,对科研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完全可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科研管理必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0年前,还有人认为,教育科学的基础是心理学,而心理学还停留在哲学思辨阶段,没有完全进入实验阶段,因而不承认教育科学的科学性,更不要说对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认识了。然而,仅仅10余年的时间,还有谁对教育学再持怀疑态度呢?而高等教育学不仅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规模宏大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众多分支学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因此,我们相信科研管理、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也将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科研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理论体系。科研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科学研究事业发生、发展的规律。科研管理的目的,就是如何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进步,使科研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优化科研条件的资源配置,追求最理想的科研成果的诞生,建立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少科研资源浪费和重复研究。

科学研究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科学研究人员;科学研究的设备与有关信息,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科学研究资料的占有,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科学研究的投入,经费的合理使用;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科学研究的规范原则,知识产权和科技政策与法规的应用及管理;科学研究机构与学会的管理;科学研究效率,包括完成一项科学研究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及如何减少重复研究;科学研究与社会道德和伦理学的关系,等等。

我们以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为例,来叙述科研管理研究的内容。它包括科研规划的管理、科研成果的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管理、科学研究的学风建设、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科教兴国与科研管理,等等。

三、科研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研究方法的先进与否,是决定这门科学是否成熟的前提。目前,对科研管理进行研究的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研究者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经验总结法。这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翻开一些刊物,一些论文几乎像一份工作总结。经验是重要的,也需要加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确实能带来管理的好效益,然而,这只是粗略、浅显的定性分析,如果多数文章,都处于这样的水平,是难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理者只注重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理论素养,只是把科研管理工作当成了一门社会实践活动,而没有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2.调查研究方法。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成功的研究方法。调查的形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者为了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先设计若干个调查问题,然后按照课题要求,分发调查试卷。在这里设计问卷,是成功的关键。问卷分发的对象,要求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多样性,同时要注意回收率,问卷收集回来,加以归纳、整理、分析,提出解决某一课题的方法、思路、对策。其他的调查方法还有开座谈会、访问调查等。

3.数量统计分析法。这是一种现代化管理必备的研究方法,也是现代化管理研究最基础、最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的基础是详细的科技统计得来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看似互不相干,单调、乏味,但是如果运用数学手段,加以归类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种成功的关键是数据必须准确、详实。今后这一研究方法,将会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4.理论探讨法。这种方法是研究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后,运用所掌握的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或者科学学的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观点、方法,这是一种定性分析法,要求研究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科研管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用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原理来指导。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哲学的指导。没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科学不是成熟的科学。科研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或称之为科学哲学。

2.贯彻“第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新时期行动的指南,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科研管理研究工作者都要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积极开展科研管理理论的研究。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研管理理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研管理的实践上,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科研管理的实践,循环往复,科研管理的理论也将趋于成熟。因此应该重视经验,从经验中构建科研管理的理论体系。

标签:;  ;  ;  ;  ;  ;  

科研管理若干问题研究_科学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