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论文_王玲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论文_王玲芳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学校 323912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文本阅读的引导者,同时也是“点拨”者。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适时、适量、适路的点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的文本阅读。具体而言,要善于在学生的阅读思维亮点处“点拨”,深化阅读理解;在思维矛盾处“点拨”,引发阅读质疑;在思维疑难处“点拨”,推进阅读深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思维 点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点拨”是十分重要的,“点拨”指的是指点和拨窍,即教师通过指正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拨开疑云,让他们豁然开朗。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时机,进行适时、适量、适路的点拨。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点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拨正,将学生感到疑难和困惑的地方排除,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解题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在思维亮点处“点拨”,深化阅读理解

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亮点,这是小学生个性阅读思维的表现,教师此时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点拨”,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化理解。

1.捕捉亮点,顺势“点拨”

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的指引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他们的思维亮点处进行适时“点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拓宽学生学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与乌鸦》这一篇课文时,为学生展示出“一只乌鸦失落地站在枝头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思考图片内容,并说:“同学们,如果你是乌鸦,看着狐狸把肉叼走跑了之后,心情如何,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甲说:“如果我是乌鸦,我肯定会十分自责和伤心,觉得自己很傻,很难找到的肉却被狐狸骗走了。”学生乙说:“如果我是乌鸦,我肯定会十分懊恼自己,并且厌恶狐狸,以后决定不会再上当了。”学生丙说:“如果我是乌鸦,我会觉得很开心,因为从来没有人夸过我,也就一块肉,再找来就是了!”学生丙的发言虽然与本文的寓意不符,但是却体现出他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也反应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及时发现了该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并且问全班:“同学们觉得如果狐狸再次找到肉,且又遇到狐狸了,你们觉得它还会上当吗?”同学们一致认为不会了,因为乌鸦不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我以此继续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挖掘亮点,赏识“点拨”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时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突发奇想,发表特殊的观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有敏锐的“嗅觉”,快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肯定和争取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读完课文之后,萨莎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甲回答:“我认为萨莎非常善良勇敢。”学生乙回答:“我认为萨莎非常有爱心,并且乐于助人。”学生丙回答:“我觉得萨莎有点傻,因为蔷薇花是植物不需要遮风避雨,萨莎是个人,下雨需要把雨衣穿自己身上。”该学生的观点提出之后,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争议。我并没有直接否定该学生的看法,而是予以点拨:“你有独特的见解并敢于表达,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但是,如果按照你的观点深入分析,我们人类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动植物,那么动植物会怎样呢?如果所有的动植物都濒临灭绝了,人类又会怎样呢?”该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既不会感到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又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弱小都应该被保护”的人文思想。

二、在思维矛盾处“点拨”,引发阅读质疑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思维矛盾处进行“点拨”,以此引发学生的阅读质疑,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巧抓矛盾,及时“点拨”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深与不深”、“知与不知”的矛盾点,他们会经常落入理解不深或者完全不知的矛盾中,会出现想知道却不知道、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状态。教师在发现这种矛盾之后应对其进行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

例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文中有一句话为“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能够认识到作者写的这句话,却不能够深入了解作者写这句话都用意。这时就体现出“深与不深”这个矛盾,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我紧抓该矛盾点,并且提问:“同学们认为湖面上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这句话可以省略吗?为什么?”学生快速的注意到该问题并且积极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同学回答:“不能省略,因为这句话能够渲染诗意的环境,并且为环境增添情趣。”有的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这句过显示出作者在钓鱼时悠闲的心情。”有的同学回答:“不能,因为这句话预示着作者将要钓到一条鱼。”通过抓住课文中的矛盾,并且设置矛盾,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矛盾,适时“点拨”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不能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存在“知多知少、知深知浅”的矛盾。教师利用学生学习产生的矛盾适时的提出来加以点拨,这样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定向思维,让他们学会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例如,《麻雀》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风猛烈地摇晃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看出来这句话的表层意识,即自然景象;但是却不能够结合上下文深入了解这句话的深层意思,这就是明显的“知深与知浅”之间的矛盾。学生只能够看到这句话写了什么,却不能够理解作者的用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这样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并不是风,但是这里为什么突然加上风呢,这句话可省略掉吗?”这种提问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文的阅读中,结合上下文自主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回答:“写风是因为只有风大,小麻雀才掉下来。”有的学生回答:“风可以飘散气味,猎狗闻到麻雀的气味,麻雀不安全。”有的学生回答:“风是文章的铺垫,可从侧面描写小麻雀的无助和弱小。”通过学生的回答可看出学生从因果关系、前后联系、文章主题等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能够从“大风”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文章的本质,从而更深入的学习课文。

三、在思维疑难处“点拨”,推进阅读深度

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文本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这就是他们的阅读思维疑难处,教师此时要进行有效“点拨”,以此推进学生的阅读深度。

1.展示疑难,引导“点拨”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难点,这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障碍。教师要基于这一些难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并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带领学生排疑解难、突破重点,向着语文更高峰攀登。

例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说‘我’留下的这张字条代表着诚实和信任?”为了让学生对“诚实”这个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进行了如下点拨。首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按照一般人的思路,这场车祸中,‘我’并不是主要责任人,而且‘我’可以完全不理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留下字条呢?”之后,我又提出了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是文章里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你又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将自己放在了“我”和“车主”的角度来思考,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到了“我”当时的心态,这件事的过错不在“我”,“我”放纸条既是对事情的负责,也是对小红车车主的信任。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自然很轻松就突破了文章中的重难点,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化解疑难,巧妙“点拨”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些知识从表面上来看很好理解,学生似乎也明白了这些知识的含义,但从深层角度来说,学生并没有将知识吃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出学生知识“似懂非懂”的地方,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巧妙地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加深对文本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古诗,诗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字用的极为巧妙,绿是一个形容词,但这里将其用作了动词,表现力极强,描绘出了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还表达了作者奉诏回京的喜悦之情。但“绿”这个字的深意并不仅在此,仅仅理解到这一层还不算掌握了文章的深意。对此,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将“绿”用别的字来代替:“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绿’字能不能用‘到’‘过’或‘入’等字来代替呢?这些词也是非常生动的字词呢!”大家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一位同学说道:“我认为不能用别的字词替代,“绿”这个词将风景写活了,用‘过’‘到’等词都无法表达春风到来,江南绿意盎然的景象,更加无法将春风的精神展现出来。”还有同学说道:“不能换字,‘绿’这个字仿佛让我看到了嫩绿的柳条、细细的春水和烂漫的桃花,别的字没有‘绿’这个这么丰富的色彩感。”还有同学说道:“这个‘绿’字用的太好了,它让我闻到了春天里绿水、绿草的气息,别的字没有这么有味道。”还有学生说:“‘绿’这个字十分鲜活,而且让人感到春风迎面扑来,非常舒服。”

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绿”这个字的理解和看法,很显然,大家思维火花被激发出来了,对“绿”这个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表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蔡澄清先生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点拨更是一种艺术。”点拨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通过点拨来影响教学效果,而不是进行灌输式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接受度。点拨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以自己的知识面、情绪、智慧来点拨学生的思路,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点拨教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整体要求,并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凤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J].学周刊,2014,(08)。

[2]韩华平 小学语文课堂“点拨”艺术探微[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

论文作者:王玲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论文_王玲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