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认识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对策论文,贫富差距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为优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促进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同时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高速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收入差距、利益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一部分人的财产占有规模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相对来讲,另一部分人的经济地位则明显下降;东部沿海在率先发展起来的同时与东西部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表现
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变化,差距水平居高不下。1978年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收入大幅上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1980年的3.2倍下降到1985年的最低点2.34倍。之后伴随城市经济改革与农民经济增长趋缓,城乡差距又开始扩大,1993年达到最高点3.23倍,然后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即三倍左右。如果加上无法统计的城镇居民工资外收入,实际差距将会更大。
2.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21,到1997年扩大为0.33。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表现为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和不同类型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
3.城镇内部收入差距远远大于农村。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14,1997年扩大为0.29,扩大速度超过了农村。城镇内部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比较典型。
4.地区之间收入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划分来看,东、中、西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系数在1978年分别为1.20∶1.09∶1,1998年则提高到1.94∶1.35∶1。另据中国社科院调查,北京广东江苏1988年——1995年期间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是81.9%、78.9%和64.7%,而同期甘肃仅为0.6%。
5.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初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全国城镇居民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差距明显拉大。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分线,计算各组户人均收入及其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中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户的42.2%,户人均收入达992元,20%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6.5%,户人均收入124元,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比为8∶1,差距相当大。从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来看,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80%的存款被20%的少数高收入者所掌握,另外20%的存款由80%的人所掌握。行业之间的差距亦呈接大趋势。1978年我国最高行业与最低业行的工资之比是1.38∶1,1998年则上升为2.35∶1。一些垄断行业、新兴产业部门,金融、烟草、电信、电力部门收入增长很快,各种奖金,福利很多,而一些传统部门如冶金、煤炭、纺织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增长就相对缓慢。目前高收入阶层和职业主要包括:影视歌星、体育明显、时装模特、个体私营业主、外企中的中高级雇员、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房地产开发商、部分科技人员、知名的经济学家、律师等。这些人不到总人群的1%家庭年总上午入在20万元以上。低收入者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退休或者内退休人员、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疾病、年老等领取低生活保障者。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仍有3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由于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其他因素,许多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他们中一部分人陷入了贫困状态。这表明,我国目前贫困人口至少有4400万以上。
6.少部分党政官员、国有企业领导利用权利寻租,成为暴富阶层。
二、造成目前收入差距的原因
1.市场化的改革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从1978年开始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彻底打破了人民公社的“在锅饭”,大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农村先富了起来。但20多年来农村由于没有其他重大改革措施,大部分农民收入一直徘徊不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大批农民涌进城市打工,农村收入发生分化。在城镇,80年代初企业实行承包制和奖金福利制度,使职工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十五大”召开以后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的实施,使城镇职工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工资体制的改革既扩大了职工内部的差距,同时,也使城镇职工与农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农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很慢)。
2.新旧两种体制的交接过度使利益分配严重不均。在新旧体制的转型过度时期,两种体制的摩擦必然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一时失控与无序。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重建一处新的机制是一个逐步稳妥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躇而就,因此作业改革来讲,也必须有先有后。这样一来就造成先改革的先收益,后改革的后得到实惠,甚至有的地方没有改革就没有得到实惠。同时在这样一个转型的特殊时期,就劳动者个人而言,往往缺乏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条件。前几年流行的顺口溜“做导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须刀的”,这一社会现象就客观的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这一过渡时间,由于新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法律法规也极不健全,这就给一部分人提供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利用权利寻租致富。所以,新旧体制的摩擦,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差距。
3.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产品低价格的状况虽有所改变,但近年来国家对农副产品的价格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农民所需要的工业品价格却居高不下,这实际上使农民的收入不升反降,从而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其次,城乡政策的差异。城乡福利政策、就业政策差距很大,城镇居民可以享受财政补贴和各种福利待遇,可以享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而农民却没份,农民承担的各种财政负担远远超过城镇居民。国家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部分地方农民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再次,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采取的由东到西的推进战略和各地改革力度、开放程度参差不齐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从而扩大了地区之间个人收入的差距。
4.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呈现多元化渠道,原有的调控体系难以发挥作用,而新的体系尚不健全。对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群体和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调控不到位、不及时,使少数人通过偷税漏税、不公平竞争而进入高收入阶层。此外,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非法收入打击不力,造成部分人迅速暴富。
三、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
从积极方面看,在改革前,我国的财富分配和收入状况处于一种缺乏激励机制的高度平均状态,而且是普遍贫穷的平均。改革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普遍得到了提高,有一部分人提高的速度较快,有一部分人则较慢,这样出现个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正常现象。对于地区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距,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较大的发展差距,在市场机制逐步确立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一部分具有相对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同其它地区逐渐拉开差距是必然的现象。从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下收入国家的过渡阶段,收入差距扩大作为阶段性特征出现也是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伴生现象,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先富后富差别,而不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降低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这种差距是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差距。另外,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也决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造成的什么恶果。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原则下进行的,我们主张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允许先富的目的是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仍然要坚持致富光荣,而不能因为存在收入差距而动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地区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够平衡以及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社会稳定、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江泽民同志曾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危害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解决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1.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发展而不能搞平均主义。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水平搞上去了才能减轻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吸收的从业人员越多,就业越充分不仅为解决分配收入差距问题提供经济基础,而且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力度。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时间的发展,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东西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邓小平同志认为,既要承认差别,又要控制差距,要在国家统筹全局和宏观调控下,依靠市机制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当前我们必须仅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除继续保持东部的发展势头,发挥其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外,更要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向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额度,尽快解决贫困地区居民的温饱问题。对西部地区实行更加优惠的开放政策,引导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互补性经济技术合作,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样就可以逐步改变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负机制,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税收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的量化机制,使农民的纳税比率与实际收入挂钩,对贫困农户实行税务减免政策。在城镇全面推行货币化工资制度,将各种福利全部纳入货币化工资,这既有利于防止权利腐败,直接缩小收入差距,又使得个人所得税建立在实际收入的基础上。同时严格执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系列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和保障最低收入。
4.加大农业投入,理顺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中国稳定不稳定关键看八亿农民稳不稳定。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基础性投入,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另外必须改善工农之间的交易条件,努力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5.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扩大社会实施范围,建立包括社会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减少社会波动保障改革的平稳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