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企治理中内部审计作用的思考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内部审计论文,作用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以国有股东(或国有资产出资人)为主导构建国企内部审计网络
各级国资委的成立及其配套制度的实施只是在治理结构上解决了国企治理的环境问题,国企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和“所有人缺失”问题仍未解决。笔者认为:国有股股东或出资人主导的内部审计将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不同类型国企所需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各不同:在国有资产为全资的企业里,国有股权可以直接控制人员、资金、信息三要素,因此国有股东最容易主导内部审计网络建设。对主要的、关系全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控股企业可以采用股东委派制建设内部审计网络,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由股东派出,被投资企业董事会进行聘任,对股东会和股东直接负责,他们的解聘完全由控股股东决定,既有效保证了内部审计权威性,也使内部审计成为保护股东权益的最后关口。正如A公司计划构建的系统内部审计网络,对全资子公司直接委派内部审计负责人,对控股公司通过派出的董事或产权代表来推荐内部审计负责人,对其他参股企业或未设内部审计机构的小规模企业由集团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定期轮审,对派出的内部审计负责人定期进行轮换。
(二)国有股东主导制定或修订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不同于一般企业管理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权利、规范内部审计行为的基础制度。强调由国有股东来主导制定内部审计制度,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一种独立性的环境保障,更高层次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无疑会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二是要强化执行的有效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建设的内在要求,一个更高层次的内部审计章程无疑会强化内部审计权威性。
(三)必须重视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内部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内部审计年度计划。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的内部审计规划,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在战略层次上考虑未来所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年度计划要有刚性,要将所有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纳入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至少应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或直接由国有股东来制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计划切合企业目标。由于许多国企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经营层来安排,而经营层主导制定的审计计划无法对其自身进行再监督,在某些情况下就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例如,A公司的某下属企业经营层在其内部审计计划中一直规避对某项支出的审计,致使该企业经营层长期控制着一个金额巨大的小金库,直到A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进行审计时才得以发现。
(四)做好内部审计业务转型
IIA号召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在组织风险、治理、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业务必须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领域拓展。按照A公司的内部审计转型操作,审计对象要从财务活动向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转变;同时,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将逐步借助社会中介审计力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将更多地关注于未在账面上披露的事项,特别是风险事项。这样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机结合,将会使工作更具互补性,更加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