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体育有效融合教学论文_杨华 胡晓锋

音乐与体育有效融合教学论文_杨华 胡晓锋

湖北省远安县教研师训中心 444299

摘 要: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单单只靠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唱”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更需与其他学科融合教育并通过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增加了体育运动的表现力和美感,教学深得学生喜爱,大幅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实现了艺术美、体育美、健康美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融合 优势互补

当下,社会呈现高速、高效、快节奏变革的特点,对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材需求越来越迫切,全民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的音乐和体育科目是对求知者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它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本文旨在通过音乐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强化听觉与动觉的互动,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这一新标准,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来探讨一下“音乐与体育有效融合”的新教学理念。

一、音乐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运动训练的辅助手段,在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中已逐步被一些体育项目所采用。音乐的运用,不仅增加了体育运动的表现力和美感,而且在很多体育项目中合理地运用音乐伴奏可以提高运动成绩,音乐已成为它们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音乐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现代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解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体育心理因素的作用往往在技能性为主的项目(如排球、篮球等)中比在体能性为主的项目(如举重、赛艇等)中更为明显和突出。技能掌握的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技能水平的发展,是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基础。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各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有助于身体健康。但音乐对人健身的功效,主要是通过人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审美体验,调解人们的情感,促进心理健康。

美学史上早就有人指出过音乐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和音乐具有情绪的“净化”作用。朱光潜解释说:“‘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和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衡,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清畅恬和的音乐既可解除疾病,又可影响和调节情绪、心情,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音乐的乐音运动形式与人的心理和情感有一种对应关系,从而使我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

2.音乐与体育教育的作用

从生理及心理学意义上说,美妙动听的音乐,其声波震动是极有规律的,并容易引起人体细胞组织与之发生和谐的共振,促进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从而改善和调整人的情绪,消除和缓解外界及内在心理因素对人造成的紧张状态,以达到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最佳状态。通过情绪色彩鲜明的音乐控制情绪状态的音乐可以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例如,人们可以听着催眠曲进入梦乡,唱着歌曲减轻繁重体力劳动造成的疲劳等。

音乐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每个参加合唱、合奏的人,通过音乐的实践活动,训练节奏的统一达到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情绪、速度的一致,都需要自觉地维护合唱、合奏中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即使是独唱、独奏,也有与伴奏合作的关系以及与观众情感呼应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团结的集体,而且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人们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3.音乐与体育教育的结合

音乐使体育更具魅力主要表现在健美操、艺术体操、广播体操、广场舞、校园跑操等体育活动项目中。人们在优美或激昂的旋律伴奏下,锻炼了身心,健康了体魄。在不同的运动中,千姿百态的技术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融为一体,塑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如女子自由体操和艺术体操展示了灵巧、活泼、舒展、婀娜的美;花样滑冰则创造出自由奔放、潇洒自如的艺术境界……在音乐的帮助下,体育观赏更包含了促进个性情感表现和升华。

音乐还能帮助运动员平和心态,提高竞技水平。有些运动员平时训练具有很强的实力,关键时刻却上不去,原因为心理素质差,所以当今各国普遍注意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听优美轻快的音乐转移运动员注意力,是加强赛前心理训练收效快的好方法。音乐中平稳的节奏、中庸的速度、优美的旋律作用于中枢神经,使运动员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协调、呼吸平稳,紧张的神经也得到缓解。

由此可见,美妙的音乐不仅能推动、促进人的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变得更强健、形体更完美,同时还能疏通人的情感、调节与稳定人的情绪,怡情养性,排解积郁,使心理平衡,身心健康,对运动员来说,还能提高竞技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音乐和体育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怎样激发学生对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独辟蹊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象的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以音乐为媒介,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积极参与锻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感,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1.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韵律感

音乐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富有魅力的音乐能给人以启迪,陶冶情操,使人奋进。在教学开始时应先上一堂乐理基础知识课,包括音乐欣赏、分析音乐的结构与特点。教师选择优美动听的乐曲让学生们听,同时讲解音乐内涵,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风格,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使学生们理解音乐的特点,丰富对音乐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1)准备部分。准备活动是课堂学习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在愉快中学知识,在愉快中锻炼身体。

①队形队列练习:四列横队走——十字队形走——合、裂队走等。配以雄壮的《进行曲》,学生随音乐节奏踏步,在此基础上逐步变换队形队列。通过团队步调一致的整体动作,振奋精神,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整体观念。②热身运动的音乐可选择100-120拍/分的迪曲,教师带领学生和着音乐数拍子,在数拍子时强调从强拍开始,依次进行。然后让学生把音乐和口令逐渐地融在一块儿,在学生比较习惯后,就可以过渡到心中默数。只需两节课的练习,学生就可以自觉地随音乐进行整套准备活动操的练习,从而完全用音乐去代替口令,并使学生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

(2)身体素质练习。音乐能使得本来没有意义或缺少活力的动作产生了新的生命力,也从而达成了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师在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素质练习之前,首要应该抓住音乐这一重要元素来激发学生们原已存在的韵律感,调动起他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在教授这一部分时,选择140拍/分的迪曲,提出动作要求及时间规定,轻按PLAY键,即可在音乐中学生练习:跳绳、高抬腿、后蹬跑、摆臂、立卧撑、俯卧撑、蹲跳、挺身跳、弓步跳等各种发展腿、踝关节等辅助练习,不仅发展身体素质也提升身体耐力素质。当学生的动作与音乐融合为一体时,适时加入上肢的动作,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欢快、热烈、富有节奏的音乐,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闻声而练,做而入境、欲动不止。

(3)不同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风格音乐

①耐久跑教学。耐久跑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说固然不错,人类要挑战极限必须克服自身的惰性,必须忍受常人所不能的痛苦。大多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更多的是寻求愉悦、放松、自然,因此,枯燥加上“极点”带来的痛苦是影响长跑效果的关键因素。我在课中选用节奏明快、催人振奋、鼓舞斗志的迪曲,学生跟节拍绕篮球场边线跑,要求学生跑动轻快协调、步幅均匀,仔细聆听音乐节拍,富有节奏地呼吸,合理控制跑速,同时加入各种的跳跃动作,用音乐的外衣包裹耐久跑教学的枯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练习中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从而达成在跑动中轻松、舒适地体验挑战自我极限的乐趣。

②街舞课教学。相比于一般的有氧操,街舞的独特魅力在于自由的风格和脚步动作的迅速多变。街舞动作中非常重视身体与步法的节奏变化,并增加了许多手臂组合,在随意、松弛的动作感觉外,更强调动作的韵律感与爆发。音乐特征除了较强的低音效果,更以切分的大量使用为标志,不少动作在音乐的弱拍上完成(一拍两动)。在身体姿态方面,想跳好街舞就必须做到全身尽量放松,时刻将双膝保持在弯曲的弹性状态。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到教师所教授的基本动作外,适应HIP-HOP突出的运动节奏所需要的肌肉紧张与松弛的切换技术,以及协调控制小关节的运动。学生根据自己喜爱在头部、手臂等部位做一些的简单变化,进行再创造。尽情体现自己的个人风格,张扬学生个性。

③韵律操教学。教学中选择了节奏明显、结构完整的成套动作的音乐,此音乐具有较强感染力且格调健康并具有时代特点。根据音乐节拍的不同、音乐节奏的快慢、音乐强弱的要求和旋律的变化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韵律操练习,用鲜明、奔放、强劲音乐的刺激,使学生牢固地记忆动作顺序、掌握动作,在举手投足之中表现出动作的力度、美感和活力,达到动作和音乐之间自然、和谐、统一。

音乐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作用于人的听觉,沁入人的心灵,激起人的情感共鸣。体育教学中辅以音乐为媒介,使学生浸润在充满艺术美的音响中,在律动中愉悦身心,给课堂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内容上凸显个性,追求身心全面发展,获得审美体验的体育课堂才是新课程想要的真正课堂。站在新课程层面,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发挥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积累活动经验,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同时创设出更完善的阳光体育氛围,让学生们更加喜欢音乐,终身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将音乐与体育融合教育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 《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3次印刷。

[2]沈致隆 齐东海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3]朱秋华 高蓉 《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4]桥建中《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论文作者:杨华 胡晓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音乐与体育有效融合教学论文_杨华 胡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