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缩小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中国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差距论文,东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然而经济发展却远不及东部沿海省区,本文对如何缩小日趋加大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进行探讨,提出了要有长远观点,以加快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为主要战略,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源要素流转机制,加大西部地区科技投入比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等设想。

关键词 缩小 差距 设想

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为之注目的伟大创举,在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由于比较稳妥和顺利地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换,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在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坐标图上,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落差”却极为显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迟滞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对东西部经济发展中“差距”逐步扩大这一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并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缩小这一差距的方策。

按照最新的划分标准,中国东部地区是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在内的12个省市,由于这一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度较高,以故也将其称为经济发达区。西部地区是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在内的9个省区,由于这一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然而经济发展却远不及东部沿海省区,以故有时也将其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划分的标准一方面考虑到了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同时也兼顾了行政区划的完整和地理位置方面的因素,划分的目的在于结合不同经济地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措施。

中国西部地区面积约为52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建国40多年以来,国家政府曾下大力气推动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投资、人才及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是我国地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工业布局战略所推动的,我国曾经实行以平衡沿海与内地关系为目的的“均衡布局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实施“非均衡布局战略”,生产布局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国家的扶持下,利用政策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外资优势及其自然环境的有利地位,使这些地区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而原本经济技术水平已经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态势,差距迅速扩大。

面对日益扩大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来的不平衡态势,要缩小这一差距,必须树立科学而正确的战略思想:

1、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必须树立长远发展的思想。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所出现的差距,并非一日两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因素制约的。中央关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应理解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教育水平、法制、人力素质、思想观念等等,这些众多的因素不可能因此而一下子全面得到解决,中国目前文盲高达2亿多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负累,诸如此类的改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改造和转变过程,因此,那种指望于只要中央给予某几项优惠政策,包括投资倾斜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就会马上起飞的思想是不切合实际的。

2、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必须以加快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为主要战略,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源要素流转机制,通过西部地区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以其快速发展逐步向东部经济发达省区靠近,而绝不能采取抽掉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布局和投资,将其转移到西部地区,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是一种经济理论界提出的极其有害的思想,其前提是建议中央政府把向东部倾斜的投资、政策等转移到西部地区,加速西部地区的发展,其结果有三:一是立即会降低东部发达省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二是以抑制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换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三是由于受社会历史背景及自然环境的制约,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起飞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其艰巨性和困难性是相当大的,即使中央一下子将投资及项目的绝大部分布局于西部,也不可能立即会使西部经济腾飞,收到立竿见影之效,而东部发达地区却因资金及项目向西部移动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其结果必然会使国民经济处于两难境地:西部地区经济尽管注入了大量资金尚不能腾飞,东部地区经济却因其减速增长。因此,目前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要“调整区域发展政策、改变发展战略重点,把投资强度由小到大向西部调整,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西部,要求国家在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上给西部地区以照顾”,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特征。从市场经济来看,应当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提高单位投资的回报,以收益的极大化来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增强内部“造血”功能。

3、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必须加大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的比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科技的投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科技投入偏低。据国家统计局近日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国中、西部大多数地区科技投入普遍偏低,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1994年全国各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在30亿元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四川、辽宁、广东等9个省、市,其中北京、上海的投入分别达102.4亿元和89.9亿元,但是,其他地区科技经费投入还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占全国的64.1%,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18.8%和17.1%。因此,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考虑到未来长远的发展,西部地区各省区应增加科技投入,在促使科技长入经济方面下大力气。

4、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借鉴日本及东部发达省区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人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很难登上世界经济的大雅之堂,然而,没过多久,日本经济却奇迹般地发展起来,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中小企业的强劲发展,是日本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并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小、建设期短、投资回收快、且适应性强、船小好掉头、星罗棋布,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拓、创新性,能够以大企业难以采用的方式方法打入较小市场,善于捕捉和掌握信息,寻找“空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塑造,必须从培植一大批中小企业入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说明这一点。在1995年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全球100家大企业的前10名中,日本占了7个,而这些日本大企业一开始却都是从小型企业起步的。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金短缺,人口素质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创办大型企业必然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因此,更适宜发展中小企业,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中小企业应从资金上给予扶持,创办中小企业应采用合伙制和股份合作制形式,以便于筹措资金。中小企业由于其信誉及担保能力比大企业低,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为减少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往往愿意向特定的大企业贷款,而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为解决中小企业创办及发展中资金紧张的困难,建议西部地区各省区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的关键是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专职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管理机构;二是应制定怎样的金融政策,才能既不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相矛盾,又能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政府应设立专职试验与研究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省、地(市)、县及指定的国家试验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现场,为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切合实际的技术指导。包括技术指导专家小组(由有关技术专家、学者、工程师组成)深入中小企业,对生产技术进行综合考察,指出在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3)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供、需的各类信息,为此应建立中小企业信息中心和国家试验研究机构技术信息库。

(4)定期举办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修培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5)在经营观念上,坚持市场占有率第一,转变利润第一的传统观念,为此应在质量、价格、成本、售后服务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增强竞争能力和打入市场的能力。

5、结合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宏观大环境及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学习广东等省经验,拍卖一批效益较好的企业,在不改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由于国家政策没有规定好企业能否拍卖,而传统观念仅能拍卖差企业,而差企业由于设备老化、房屋破旧,在拍卖时往往原有资产值100万元,却仅能卖80万元,无形中资产被贬值,收回的资金还不足以改造一个企业。可以考虑将一些好企业卖掉,用收回的资金改造更多的濒临破产的企业。广东就是用这个办法仅用2年多的时间就使省内不景气的企业改造完成,只需卖掉1/3的国有企业,还有2/3属于国家,仍是公有制主体,不会变为私有制性质”,国家体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陆涌华同志的这一观点很适合西部的具体情况,应加以试点并逐步推开。

(2)增加对企业的优惠贷款,降低利率,取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优惠贷款是政府历来为促进经济结构中经挑选的行业的发展所实行的长期低息银行贷款,这些贷款的主要对象应选择那些准备购买国产机器、开发新技术、把产品打出国门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之经验,利率一般定在6%左右。西部各省区应借鉴和学习这一经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扶持政策,并逐步加以落实。

(3)对于那些债台高筑的企业,继续生产出品质很差,没有人要的消费品,这使本来就已堆积过多的存货变得更多,同时也加重了企业间的连锁债务问题,政府只好注入更多的钱来保住这些企业。这样一来,工业生产的增加,其实只会使政府赤字更大,售不出去的存货更多,企业的亏损更大。因此,应坚持将这类企业重新包装,区分不同情况,从调整经营方向、转产、停产、破产、拍卖等方面入手,进行彻底改造。

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其战略思想应该是多元化的,以上的讨论只就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论述,还有不少措施及观点值得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继续加以研究。

*中国西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标签:;  ;  ;  ;  ;  ;  

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几点思考*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