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格局的几点认识分析_世界格局论文

对世界格局的几点认识分析_世界格局论文

关于世界格局几种认识的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格局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向多极化发展。但随着科索沃战争的爆发,这一发展的具体进程出现了某些新变化,学术界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同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也提出这样一些疑难问题。本文力求对这些看法和问题进行粗浅的解析,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判断世界格局的依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提出,判断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依据是什么?学术界也有人认为“多极格局”的提法“缺乏依据”。准确的判断来源于科学的依据,科学的依据是准确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正确认识当今世界格局就不能不回答这个“依据”问题。

第一,在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诸多因素中,科技和经济实力日益成为决定性因素。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在综合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力量对比就构成了不同的世界格局。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在决定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战争和冷战时期,军事、政治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和平时期,经济、科技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在冷战的背景下两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对立、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等政治、军事因素造成的。尽管如此,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作用还是不断增强,并动摇两极格局的根基。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直接影响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升降,导致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苏联的衰落,从而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两极格局实际上已经松动,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冷战结束后,欧洲、日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作用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减弱,而是增强。这样,世界格局必然朝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跨国企业购并和重组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跨国公司和超国家的经济力量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失去了绝对自主控制本国国民经济的能力。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出现相对均衡化趋势,美国的“超级”地位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朝着削弱、而不是增强霸权和单极格局的方向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在加速发展。地区合作日益加强,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随着欧元的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北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升温。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合作机制日趋完善,东盟等次区域性组织也很活跃。地区经济一体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从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从而使多数国家把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作为本国的主要国际战略之一。日本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科技经济强国,冷战结束后最明显的变化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并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为此,它极力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第一步已于1996年争取到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它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力求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它一方面把维系与美国关系、加强日美安全合作放在对外战略的头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在经济、政治与外交方面与美国明争暗斗,表现出相当大的独立性。德国统一后,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其参与地区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随之增强。德、法等西欧国家积极在欧洲一体化、北约东扩、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波黑和科索沃危机等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公开反对美国单独主导和干预欧洲事务。日本、西欧各国都不赞成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格局,主张美、日、欧共同主宰西方乃至全球事务。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但手中仍握有核战略武器的王牌。为了重振大国雄风,更是坚持反对美国单独称霸,主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在不少重大问题上敢于同美国分庭抗礼。中国历来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总之,由于客观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决定,除了极个别国家,大多数国家主观战略都是主张并努力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第四,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目前仍处于继续调整之中。欧洲各国加快一体化进程,经济上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推进统一货币体系和统一市场。政治军事方面的合作及一体化趋势也在加强。1999年11月,英、法、德、意等国就欧洲新的防御体系达成协议,以自主解决欧洲的防务问题。东欧各国积极向西欧靠拢,争取加入欧盟。欧盟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正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在同美国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欧洲加强了同亚洲的联系。已经召开了两届的亚欧首脑会议,在促进亚欧合作的同时,更含有排斥美国、同美国竞争的战略意图。俄罗斯调整了外交战略,一方面它在北约东扩、波黑和科索沃战争等一系列问题上同美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斗争;另一方面,它加强了同亚太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同中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些独联体国家在经历了大分化后由于经济、地缘政治上的需要又重新走向合作,俄白甚至建立了国家联盟。东盟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解决地区冲突,促进东亚、东南亚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999年11月,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成功举行了第三次非正式会晤,充分显示了东盟与东亚国家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强大生命力。此外,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过调整、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以上这些分化组合和调整,无疑起到了遏制单极格局的形成、促进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五,当今世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从根本政治制度来看,既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国家;以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既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兴工业国家;从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的角度讲,各国也存在不少差异。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决定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冷战时期两大政治阵营对抗的结束,国家利益成为各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因素,全球范围内利益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这也影响世界格局的走向。

二、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后,世界格局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多数学者认为,如果说世界格局发展有什么变化的话,仅仅是在多极化发展趋势之下,各种战略力量的对比出现了局部的、暂时的变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看法和疑问。

第一,单极化趋势是否“压倒”多极化趋势。在科索沃战争后,美国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急剧膨胀,势头强劲。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世界格局和国际体制的“总特征”是“单极化超越多极化”,“单极至上”,“单极已开始压倒多极化”,而“多极化结构已被耗散”,已“受到阻断”。其主要理由是: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高居其他所有大国之上。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出现了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而其他西方大国经济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的不利局面,这使美国在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地位。同时美国还控制着北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试图将其凌驾于联合国之上。也有人说,既然美国是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那么现在就是单极世界。

然而,尽管美国抛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中、俄等国的反对,发动了对南联盟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尽管目前美国经济在西方大国中经济增长率较高,仍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尽管美国在一意孤行地谋求建立以其为霸主的单极世界,但事实是世界格局的单极化并未超越多极化的主导趋势。其一,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美国与西方大国及其他重要力量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继续缩小。战后,美国工业及国民生产总值曾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几乎占世界的一半,现在只占27%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降至10%-15%。由于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金融体系调整等方面先行一步,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于日本、西欧。但随着后者调整的完成,它们之间的差距无疑会缩小。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泡沫经济影响而一度疲软的日元,1999年12月又重新坚挺,直逼100日元兑换1美元的高汇率。此外,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区渡过难关,东亚经济迅速复苏,使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其二,军事上,美国面临严峻挑战,难以唯我独尊。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及其他先进武器足以构成对美国的致命威胁。它要重振大国雄风、至少遏制住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下滑的势头,同美国分庭抗礼,目前只有依靠军事、特别是核战略力量。因此,它在科索沃战争后及时调整战略,不惜一切代价大力发展核武器及其他先进装备,竭尽全力维持对美国战略武器的均势地位。对此,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然它为什么要斥巨资发展国家导弹系统和战区导弹系统呢?

其三,美国即使“拥有”北约也不可能高居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之上。一是,在欧洲事务上,美国长期进行多方干预,但迄今尚不能排斥欧洲联盟及其他泛欧性组织。欧盟同美国经济上的激烈竞争长期存在,科索沃战争后,欧盟设立外交与安全事务代表,英、法、德等国主张建立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洲防务系统,显示了欧盟摆脱美国控制的政治决心。二是,在全球事务上,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全球问题的磋商和解决都离不开联合国。即使是美国要出面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尽可能争取安理会的批准或授权。美国之所以能在科索沃战争中抛开联合国为所欲为,是由当时地缘政治、大国战略、民族矛盾、冷战思维等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我们不能由此推而广之地认定美国就已高居联合国之上、甚至将其排斥在外单独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至于像东盟这样的地区组织,美国更是鞭长莫及。

第二,单极是否就是“一超+X强”。有的学者认为,“单极世界也可能是由一超伴X强共同建立的”。有的学者则断言:“单极已经收拢了多极化中的若干‘极’(如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也被收拢于单极之内”,“拥有19个成员国的北约是单级的有效载体”。其主要理由是:欧洲、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有着广泛的、根本的一致性”,不是抗衡美国的力量。这种看法显然欠妥。其一,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和非一致性。资本的本性就是增殖和扩张,由此导致了资本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利益对抗。竞争和对抗,不仅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国际上。国家作为政治代理人无疑为这种竞争和对抗服务。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之一。这种矛盾的激化导致它们之间无数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它们之间尽管无战事,当前经济全球化又密切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资本性质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矛盾和利益的消失。列宁在批判考茨基的“将以实行国际联合的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来代替各国金融资本的相互斗争”、“超帝国主义论”时,指出“考茨基掩盖帝国主义的最深刻的矛盾,就必然会美化帝国主义”。(《列宁选集》,3版,第2卷,678、6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我们分析当前国际形势时,应当重温列宁这一论述。

其二,从现实发展趋势上看,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并非在“收拢”。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但也加剧了它们的竞争。美、日、欧在经济上的激烈竞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摩擦、纠纷、对抗,有目共睹。1999年12月,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无果而终,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们之间矛盾的尖锐性。我们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当然应看到两种政治制度和多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性,以及美、日、欧内在的一致性,但也不应当忘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家现实利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美国为了控制欧洲,强调新大西洋主义和北约的作用,但西欧大国却主张欧洲自主防务,并加紧组建“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日本早在战后就与美国结成军事同盟,而最近美日安保体制扩大化,既反映了美日联合加强亚太防务的意图,但更表现出冷战后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独立发挥军事作用的动机。在日本的对外战略中,美日安保体制扩大化是其最终摆脱美国束缚、称霸东亚的跳板。

其三,从西方大国和重要力量的战略来看,都没有提出“一超伴X强”共同组建单极世界的主张。美国政府制订的“新世纪的美国安全战略”,以及美国的政界要人、战略家们的言论,都非常明确地指出,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领导整个世界,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把21世纪建成为“美国世纪”,欧洲、日本均在其领导之列,它决无与之共同组建单极世界的打算。法国公开主张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德、英、日以及欧盟不仅没有同美国相伴共同组成一极的表示,相反都反对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一超伴X强”共同建立单极世界,恐怕是缺乏现实依据的主观意断。

第三,多极化是否就是大国力量均衡化。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并存。各国力量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也出现均衡化的倾向。例如美国实力与西方大国及中国的差距正在缩小,有的学者据此得出多极化等于大国力量均衡化的结论。但均衡总是相对的,而不均衡则是绝对的。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各种力量亦有差别,有强和次强之分。作为多极化趋势中一极的,既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有实力次于美国的日本、德国,还有地区大国,以及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一超”指美国,这一点十分明确,也没有争议。“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

这些说法各有其道理,但值得指出的是,在不同领域,各大力量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在军事方面,首推美国,其次是俄罗斯,其他各国还不能在全球范围发挥巨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美、日、欧影响力最大,俄、中以及单独某个西欧国家,还不能对全球经济事务产生决定性影响;在政治领域,美、英、法、俄、中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比较显著。

第四,多极化是否就是无极化。有的学者认为,“极”的根本问题是霸权,是由若干国家主导世界,“两极”、“多极”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今后的世界将向“非极化”、“无极化”方向发展。这一看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简单地把“极”等同于霸权。两极格局下,“极”的确同美、苏的霸权联系在一起的。“极”的作用,对外表现为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强烈的争夺性和对抗性;对集团、阵营内部表现为控制性和支配性。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极”的作用都集中体现为夺取和维护美苏的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军事霸权和思想文化霸权。从两极转向多极,不仅是数量的增减,而且“极”的内涵上也发生变化。多极化中的“极”,主要指对其他国家、本地区乃至全球产生重大影响、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多个霸权国家。美国谋取的单极世界中的“极”,就是要称霸世界,它同两极格局中的“极”,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具体做法有所改变,实际控制力、支配力下降。而我们主张的多极化,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客观趋势,其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其二,不符合当今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一超多强也好,五大力量也好,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本身就是“极”,不能说世界将向“非极化”、“无极化”方向发展。

三、新的世界格局是否形成

有的学者认为,以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有的学者认为,世界大格局下有小格局,多极化趋势本身也是一种格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发展进程和大趋势。1999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继续发展的意思就是尚未定型,还没有最后形成。原因在于:其一,推动多极化发展的各种力量对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稳步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日本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正在逐步复苏,谋求政治大国步伐还会加快。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而美国实力则相对下降。同时,大国关系也处在继续调整之中。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俄对美及西方的态度日趋强硬。中美关系在曲折与斗争中有所改善。其二,多极化的机制尚未形成。两极格局之所以长期维持下来,原因之一是有稳定而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同样,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也需要有稳定的机制来保障。而目前多极化的机制还在探索之中。从长远来讲,只有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特别是常任理事国),才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它一直受到美国的挑战与冲击。而其他现存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机构更难以担此重任。到底多极化格局的机制应当怎样建立,它如何构成,是完善和利用现有机制,还是创建新的,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第二,多格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首先,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妄图建立它领导下的单极世界。它的这一既定战略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强大制约力量形成,它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尽管实力相对下降,但它目前的绝对实力和对全球经济影响力,还是其他国家和力量所无法相比的。它在军事上和国际战略方面也占据明显优势。唯一能向它提出挑战的俄罗斯,由于面临经济和内政方面的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它。此外,冷战思维、政治及意识形态对立、民族分裂、宗教纠纷等因素也对多极化趋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干扰和冲击。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争取多极化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其次,斗争是长期而曲折的。各种力量对比的改变,多极制约力量的形成,多极化格局保障机制的建立,并能真正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战略,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决不会一蹴而就。大趋势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会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有时会受阻、受压、受冲击,不是任何时候都加速发展,甚至可能会暂时停止和倒退,但大趋势不会改变。

第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首先,从单极化与多极化斗争的实质来看。在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充满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是霸权与反霸权。霸权越来越不得人心,遭到包括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霸权的控制、支配力,以及其他力量对这种控制力、支配力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不断减弱,而反霸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反霸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霸斗争的主力军。

其次,从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合理性来看。由一个大国主宰各国的命运、决定全球事务的单极格局,以及建立在这一格局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它无疑意味着,为了一国利益可以牺牲多数国家利益,一国可以任意干预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一国可以把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一国可以为所欲为,多数国家则丧失了自由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而由各国共同决定自己命运,共商全球大事的多极化格局,以及建立在这一格局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显然是公正、合理的。它意味着,各国平等、独立、自主、自尊,彼此尊重主权,也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利益的多元性、各国发展水平和进程的差异性,尊重各国选择自己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各国都有权通过公平协商参与解决地区和国际事务。正义战胜邪恶,公正、合理战胜不公正、不合理,这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千古不朽的真理。

其三,从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和各种力量对比来看。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而其他力量,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新兴工业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力相对上升,这必然导致单极化趋势削弱、多极化趋势增强。同时,科技与经济状况日益成为各国战略发展和世界格局变化的首要因素。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妄图凭借军事和国际战略优势谋取霸权的旧做法,必然会越来越不灵验。

标签:;  ;  ;  ;  ;  ;  ;  ;  ;  ;  

对世界格局的几点认识分析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