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价值观建设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体系建设论文,其对论文,价值观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73/77.4;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10)02-0027-06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更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移民国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短暂,种族、文化、价值观念复杂多样的环境中,美国发展成了目前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在崭新的、由移民组成的美国,是什么力量将各种族、民族紧紧维系和凝聚在一起,并成就了它今天的神话呢?对此,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曾经给出过很好的回答,他说:“美利坚是一个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民族,只是作为个人,他们通常不注意他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都赞同同样的意识形态,其一致程度令人吃惊。”[1](p354)换言之,联结美国各种族、民族,促进社会一体化的纽带就是美国人所拥有的共同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体系。在美国,价值观建设始终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对公民进行价值观教育,并依据美国的实际,精心构筑能被社会各种族、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美国价值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理念根本不同,但美国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和做法无疑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美国价值观建设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在进行社会价值观建设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特点。
1.“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
“尽管美国人之间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却保持着一致性,这主要源于他们的个人主义信念。”[2](p66)在西方文化中,个体为本的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但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一词最早是由法国政治评论家爱立克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提出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括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着的(但不一定是由人创造的);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作为一种总的态度,个人主义包括高度评价个人自信,个人私生活和对他人的尊重。”[3](p406)作为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个人主义的核心就是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自我支配,不受他人干涉和控制。一句话,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美国人生活的主导价值观,已发展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成为社会“最显著的特点”。[4](p215)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在《美国精神》一书中说:“个人主义最终成为美国主义的同义语。”[5](p38)在美国,个人主义的性质、功用和意义是美国人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它们越来越成为美国现代社会人们表现自我和展现才能的动力之源。
2.品格教育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型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又译为品质教育或人格教育。1987年,美国国家学校联合会向美国教育部提出了“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提出要在全国23所学校中加强品格培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品格教育目前已被认为是美国最实用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型。新品格教育运动宣称,品格教育应该向青少年一代传授一系列能为所有文化接受的、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包括:同情、勇敢、礼貌、公正、诚实、善良、忠诚、坚毅、尊重、负责。为增强品格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促进青少年品格健康的积极效果,美国各品格教育机构还具体制定了进行品格教育的活动和评价原则。在美国,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受到了各级政府、各社会阶层和团体的高度重视。自1994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白宫品格教育会议”,总统及夫人分别在品格教育会议上发表演讲,由总统制定品格教育的测试方案,每年拨款400万美元予以支持,美国政府用于品格教育方面的拨款已达到22亿美元。美国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各民间团体和个人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运动,影响最大的当属1992年美国“品格教育大讨论”和1992年的“阿斯彭宣言”。“阿斯彭宣言”界定了现代民主社会的六种核心道德价值观(即尊重他人、负责、信任、关心、正义和公民性),并提出了将要付诸行动的品格教育计划。它的发表促进了一系列品德教育机构的成立,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始在学校设立品格教育课程,或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品格教育。
3.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美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公民教育的国家,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美国好公民。自建国之初,教育就被赋予了培育公民的使命。美国对公民的教育包含社会必需的知识、技能与品性的传授和训练,更注重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美国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念。1951年美国社会科审议会在《第二十二册年刊》中列举的美国好公民的特征是,重视平等、自由、基本权利、法律和其他政治价值。[6]美国学校开设了《公民》课程,除培养公民必要的道德品质外,更主要的是介绍美国的政治制度、宪法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可见,美国公民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其目的是培育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合格公民。
美国也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演说,虽然其时代背景和治国政策各不相同,但每篇演说辞中都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警句。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宣传和培育民主、自由、人权、个人主义等美国精神,向国民灌输“美国伟大”的思想。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美国政府尤为强调“美国伟大”和天定命运的“使命观”,向国民宣传“美国第一”、“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民主、自由的国家”等思想,以激发他们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自豪感。美国非常注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美国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
美国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相互结合共同构筑了美国一体化的价值观建设网络,在公民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社会教育是美国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美国的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政党和政治活动、社区和社会团体、大众传播媒介、实物展览、生活环境等多种途径和手段渗透进行的。宗教教育作为受宪法保障的教育形式,在美国价值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以信念立国的国家。那个信念以教条的甚至是神学的明晰在《独立宣言》中阐明。”[7](p47)宗教对美国社会具有一种强大的整合力。如美国当代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德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堂是公民的孵化器。”[8](p314)正是基于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在价值观建设中非常重视宗教教育,利用宗教来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和道德价值观。美国还存在“公民宗教”现象,进行“公民宗教”教育也是美国培育公民美国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公民宗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是作为公民所应有的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公民宗教超越了种族、党派等界限,为美国人认同,成为美国人团结的纽带,使公民树立起“我是美国人”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美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政党和社团活动也是美国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尽管两党竞选历演政治闹剧,但在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主张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一致的。美国的选举活动强化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观点的传播。美国价值观建设中十分重视利用社区以及各种社团和组织活动方式。美国拥有各式各样的包括各个阶层、各个教派以及青少年参加的社会团体,如大学生社团,联合基金会,妇女救援机构,老人活动站,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等,这些团体对社会起到了传播价值观的作用。美国的大众传媒业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无孔不入地渗透着价值观教育。早在1922年,美国就出版了论述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相互关系的著作,这些著作指出大众传媒对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充实政治知识,培养政治兴趣,形成和改变政治态度,巩固政治信念,参与政治活动。[9](p74)美国政府通过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宣传美国的主流政治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去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美国政府还十分重视反映美国缔造者们功绩和反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的纪念物的建设。用杰出人物命名地名、城市、街道、林地、公墓、公司、机场、学校以及各种场馆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博物馆也是美国进行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大小小的各种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全美。博物馆利用历史资料、图片、实物让民众了解美国艰苦的创业史和辉煌的现在。
2.家庭教育是美国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认为,对儿童和青年生活最重要的三种影响是家庭、同辈团体和学校。家长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往往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价值观启蒙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罗珀舆论研究中心主任埃弗雷特·莱德曾在1995年1月号的《读者文摘》杂志上撰文,分析了该杂志1993年对美国四代人的主要信念和价值观所作的一次民意测验。他认为,诸如自由、民主和更高的道德习俗等价值观念和基本原则,继续受到大多数人的广泛和持久的支持。而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承得益于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美国采取许多方式包括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家长担负起管教子女、传播价值观的责任。比如,田纳西州惩处连续缺课的学生家长50美元罚金。巴尔的摩、洛亚诺克等大城市的法庭,除了处分犯法的青少年外,判罚他们的家长也要跟着坐牢。加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更规定各企业与公司应给予员工有薪假日,让员工到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形。
3.学校教育是美国价值观建设的主要环节
1996年8月27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的一篇《读、写与是非》,副题为《学校教育中“回归基本课程”的课程逐渐包含了德育》的文章指出:“1994年,盖洛普组织的调查让家长们回答公立学校是否应该教授价值观课程。49%的家长回答说应该教。当家长们得知所教的内容是诸如勤奋、同情心和礼貌时,得到的支持更多,达90%。”[9](p83)这篇文章还提到,几百所学校已经开设了价值观教育课,一些地区和城市制定了品德教育计划并开始实施。比如,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不仅在教室里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把道德教育扩大到公共服务广告和汽车保险杠上的粘贴标语上。华盛顿市也制定了“品德教育伙伴计划”。美国学校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显性课程、隐蔽课程、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等途径和方式进行。显性课程是指美国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科”、“公民科”、“历史科”、“人文科”等课程。美国“公民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都涵盖几个基本内容,即美国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准则,作为美国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美国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历史科”是美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授美国精神的课程。美国法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实际上是政治观和道德价值观教育。美国大学还普遍开设人文类课程,如美国总统制、美国宪法、欧洲政治思想、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民主问题等课程,提高学生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同度。
美国学校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渗透德育和价值观教育。在美国,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美国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通识课程。以祖克为主席的高等委员会于1947年至1948年间发表的题为《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的报告书中指出:“普通教育应该给予使学生能在一个自由社会里正确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它包括“伦理价值观、科学概论、美学观,并理解人们所创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机构的目的和性质”。[9](p99)课程目标明确规定为“保持与扩大美国社会必须的伦理和社会价值”。专业课程虽为不同专业开设的学科课程,但是博耶认为,任何一门充实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三个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10]从而把专业学习与美国价值观教育紧紧相连。
三、美国价值观建设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
虽然美国和中国在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不同,在价值观建设方面各具特色,但美国在价值观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在全社会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核心价值理念
美国道德教育从强调道德相对主义转向提倡核心价值观,从学校价值澄清运动转向在全国范围的学校内开展“品格教育”运动,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反思。这种转向对我国的道德教育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我国对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十分重视。2001年9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全社会推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我国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未形成一种广泛的全民运动。我们应借鉴美国品格教育的经验,把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政府、教育行政机构、教育研究机构、学校、社区和家庭密切结合起来,让全社会都关心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同时,建立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的研究机构与组织,走出理论的象牙塔,走到学校教育实践中去,走到公民中去,从而推动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活动的展开,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意识。培育核心价值理念是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社会的多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但每一个社会都应有一个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提倡建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国民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国民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信念、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特别是在对待青年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问题上,决不能轻而易举地丢掉自己的阵地,迷失教育的理念,走入追求“时髦”的误区。
2.营造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式教育
美国取得价值观教育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非常重视价值观教育的广泛性、渗透性,注重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它方式的配合,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价值观的熏陶,从而达到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为更多人所接受。我们应该重视渗透式教育方式,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加强社会环境的改善,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无意识”化,进行渗透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除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外,还要通过学科课、各种文化设施、重大节假日、重大事件、国旗、国歌等多途径、多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教育。其次,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教育。舆论环境营造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一致,要宣传主流、抨击暗流,要倡导主流、揭露暗流。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要坚定不移、不遗余力地宣传引导,对有悖于主流的,则要立场坚定、不留情面地予以揭露和批判。
3.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美国注重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国民进行国民意识和核心价值理念培育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实践。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深入人心,就必须使人们自觉践行,在践行中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心理上的认同升华为内心的一种信仰。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人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客体变为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取得实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社区是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应加强我国社区和社团建设,把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纳入到国民教育计划,以拓宽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渠道。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4.价值观教育要从小抓起
在培养公民的价值观方面,美国十分强调从小抓起,重视利用家庭和学校两个主阵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美国的这种做法启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如果我们从小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就能使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他们一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身体力行地积极践行。家庭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础平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其中第一是家庭。家庭教育是德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开始,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以及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在家庭中,父母不仅要传授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传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培养其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行。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文化、各种文体活动等载体和平台,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风气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11]
5.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p2054)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的主旋律。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提高其对国家的深切认同。我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曾激励着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繁荣富强而团结奋斗。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不仅不能淡化爱国主义教育,相反,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采取种种切实有力的措施,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人们实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发挥爱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家提倡的爱国主义的性质和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倡的爱国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连的,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而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连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即是说,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从根本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
收稿日期:2010-01-10
标签:个人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价值观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宗教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中国宗教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品格教育论文; 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