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城市规划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1450
摘要:打造名镇名村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村庄转型升级、统筹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如何科学地编制名村建设规划,挖掘名村特色,实现示范效应,是名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坑头村名村建设规划为例,通过挖掘村庄特色、建设规划、控制引导等方式实现名村建设。
关键词:名村;村庄特色;控制引导
1.引言
打造名镇名村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村庄转型升级、统筹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禺南第一村”坑头村位于番禺区南村镇东南部,为番禺最早的聚居点,是一座有着1500多年文化积淀的岭南古村,2009年跻身全国首批26个“生态文化村”之列,2011年被定为广州名村示范点。
2.村庄特色
2.1生态优良——打造名村的基本条件
坑头村自古拜松护林,源远流长的生态意识造就了如今的百亩水塘、千亩林田和多处公园绿地,优良的生态本底是坑头村未来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资本。
2.2文化厚重——名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物质文化积淀深厚,坑头村古村格局留存完整,街巷发达,岭南特色建筑遍布,古庙香火依旧。村内有百幢古宅,13个明清时期的宗族祠堂,百年古井古树若干。
2.3传统非物质文化丰富
东晋陈元德将军迁居于此,始有坑头村。清末民初成为著名的侨乡和闻名海外的农产品集散中心。马色、舞龙、醒狮、曲艺等特色民俗文化曾盛极一时,乌榄、菜干等特色农副产品曾远近闻名。
3.发展目标和定位
发展目标:“生态闻名、文化著名、产业扬名、宜居出名”
发展定位:“ 禺南首乡,生态家园,幸福坑头”
以“名村带动发展”,突出坑头村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乡村旅游、民居风貌等方面的个性特点,把坑头村建设成充满幸福感的“禺南第一村”、广州最具特色的名村。
4、发展策略
4.1“生态闻名”建设策略
系统整治林田鱼塘,构筑绿色田园风貌;系统化建设乡村公园,塑造园林村庄;转型升级工业,发展生态产业园区。
4.2“文化著名”建设策略
整治古街巷,彰显历史风韵;大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积极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村”,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 “产业扬名”建设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业;创建特色品牌农业,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积极引入灯光音响、动漫等地方知名高新产业。
4.4 “宜居出名”建设策略
按城市标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一体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5.名村建设规划
一个名村,两条游览路线,三大展示类型,四张特色名片,五大功能片区,六项节庆活动,七项之最,八个主题博物馆,九大纪事,十大名牌。
“一个名村”:番禺区唯一的广州名村;
“两条游览线路”:打造生活型游览线路和环绕村庄的休闲型游览线路;
“三大展示类型”:历史文化展示,生态休闲观光、传统农业体验。
“四张特色名片”:生态浸润的水土、积淀深厚的古村、产业持续的新村、秀雅舒适的居境。
“五大功能片区”:“文化展示区”、“历史传统街区”、“观光休闲区”、“生态农业区”、“高新产业区”。
六项节庆活动:南山古庙北帝巡游、马色巡游;贺新春舞龙醒狮巡游;火龙果采摘节;传统美食节;传统墟市等。
七项之“ 最 ”:番禺最早的村落、最长的历史街区、最多的河塘水面、最具特色的马色之乡、最好品种的火龙果、最古老的乌榄树、广东最早的“全国生态文化村”。
八大主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华侨博物馆、宗族博物馆、广绣博物馆、荣誉博物馆、村史博物馆、建筑博物馆。
九大纪事:元德迁居,开创坑头;文人雅集,敬松颂德;设亭拜松,立碑禁伐;励精图治,坑头永宁;农贸中心,享誉中外;禺南侨乡,流芳百世;奋发自强,勇抗侵略;北帝祭祀,九乡巡游;文明坑头,载誉而归。
十大名牌:名史、名人、名居、名祠、名景、名花、名树、名果、名肴、名艺。
6.建设控制导则
名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治,而不是片面的大拆大建,目的就是承历史、走新路、创名村、享幸福,让“原初生活风貌”延续下去。因此,规划制定了历史街区、建筑风貌、乡村景观等三方面的建设控制导则,以期构筑一个形象特色鲜明、焕发特有地域风采魅力的名村。
坑头名村:一代将军美名扬、十里 连塘鱼满仓、百幢古宅稀为贵、千家万户幸福长
参考文献:
[1]许岳纯.浅谈推进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以汕头市蓬中村名村建设规划为例[J].《中华民居旬刊》,2012年7期
[2]温灵辉.广东省名镇名村建设规划——以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黄金村名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6期
[3]曾正茂.傅立德.湖南省桂阳县槐江村:规划引领 构建宜居宜业的文化名村[J].《城乡建设》,2009年6期
论文作者:李小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特色论文; 生态论文; 博物馆论文; 建设规划论文; 村庄论文; 番禺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