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论文_欧喜荣,柯龙珠

贵州省贵阳市贵航贵阳医院 550009

【摘 要】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对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疗效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参照组(单数,39例)和观察组(双数,39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1.28%,参照组为46.15%,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FP、AFU、CA19-9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不仅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而且还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肝细胞肝癌;疗效;肿瘤标志物

前言

以往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术后会存在复发或癌细胞转移的情况,长期疗效并不显著[1]。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热能对肿瘤细胞或组织进行损毁,在高温状态下也可以将机体免疫系统激活进而对肿瘤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产生抑制、灭杀作用[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后者的临床使用价值较高,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根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中39例单数编号患者视为参照组,另39例双数编号患者视为观察组。参照组中有21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1.68±2.33岁,平均肿瘤直径为2.41±0.23cm,有11例为左肝、28例为右肝,肿瘤数目均小于3个。观察组中有20例男性,1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1.81±2.46岁,平均肿瘤直径为2.50±0.34cm,有13例为左肝、26例为右肝,肿瘤数目均小于3个。经比较发现,参照组的一般资料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后调整体位,以使肿瘤位置得以显露。做一1cm弧形切口于脐部下缘,建立气腹,设置腹压为12~14mmHg,将30°腹腔镜置入腹部后对病灶的位置、形态、直径等情况进行探查。在腹腔镜下运用电凝钩于肝表面将需要切除的位置做好标记,游离肝脏后将肝十二指肠韧带韧带血管系统解剖分离,然后切除肿瘤组织,对胆管、血管进行结扎,并对肝门做阻断处理,对创面采用电凝止血,无法进行电凝止血的部位需行Prlolene线缝合,将相关的肝静脉、肝蒂等采用腔内切割闭合器离断,最后冲洗腹腔。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提醒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指导其取仰卧位后行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然后做一1cm弧形切口于脐部下缘,建立气腹,设置腹压为12~14mmHg,将30°腹腔镜置入腹部后对各脏器进行探查,尤其是肝门部、肝脏、肝内外胆管等位置,检查是否遭到肿瘤侵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对肿瘤位置进行确定。使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射频治疗针(型号为StarBurst TMXL)插入肿瘤底部,然后与射频治疗仪(型号为RF-2000)相连,将输出功率设置为10W,按10~20W/分钟的强度增加,直至90W。消融范围以与肿瘤体边界距离1cm以内为宜,每次消融时间为10分钟,可根据肿瘤的直径对治疗次数、时间等进行确定,每次消融结束后都可通过腹腔镜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若达到预期效果则可以退针,并使用电凝止血。

1.3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吗,若病变持续1个月消失,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完全缓解;若病灶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持续1个月缩小了50%以上(含50%),则为部分缓解;若病灶体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范围小于50%,或增长范围小于25%,则为病情稳定;若病灶体积增加大于25%(含25%),或有新的恶性肿瘤出现,则为疾病进展[3]。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肿瘤标志物: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n/%)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n/%)

 

2.2肿瘤标志物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FP、AFU、CA19-9水平无明显差异存在;治疗后,观察组的AFP、AFU、CA19-9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3.讨论

在我国,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占第四位,病死率占第三位,由此可知该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防治该疾病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腹腔镜肝切除术虽然能够将病灶清除,对患者的近期病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该方法只能降低肿瘤负荷,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极有可能会导致新病灶产生,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未降至理想水平,说明手术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较小[4]。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直接通过热能对肿瘤组织进行损毁的方式,其将机体内的恶变局部肿瘤细胞加热至50 ℃以上,令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溶解、蛋白质变性速度加快,最终促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方法可将肿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打破,令机体的整体免疫系统得到激活,从而发挥其独特的抗肿瘤作用,令肿瘤标志物水平大大地降低[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是射频消融术能够对肿瘤标志物进行良好控制,可抑制复发情况的发生,所以,射频消融术在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射频消融在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的治疗效果提高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雨康,牛丽娟,王勇. 射频消融在肝细胞肝癌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癌症进展,2017,15(1):15-17.

[2]邬振国,陈永永,李楠. 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3):324-327.

[3]徐晓林,朱争艳,经翔. 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的免疫状态研究进展[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1):93-97.

[4]于涛,吴威,王玉文. 腹腔镜联合经皮超声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探讨[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5):330-333.

[5]祁生福.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静脉化疗对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父系表达基因10表达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1):6-10.

论文作者:欧喜荣,柯龙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射频消融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论文_欧喜荣,柯龙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