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调度工作效果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电力企业需要重视电力调度工作。上文对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电力调度危险点分析时间进行明确、对电力调度操作中相关设备危险点分析工作产生足够重视、将电力调度操作内容作为依据对危险点进行具体分析及加大危险点管控力度等预控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控制措施
引言
作为电力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力调度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电力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电网调度运行危险点的分析和研究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对危险点进行消除,通过统一的调度指挥,保证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产生原因分析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存在交接班危险点、拟写操作指令危险点以及人为危险点等,上述种种危险点对电力调度效果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出现危险点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电力调度工作人员问题分析。电力调度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更好的保证调度效果需要调度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当前一些调度人员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厌倦的心理,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无法更好的将每项调度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导致电力调度过程出现危险点的几率增加,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第二,电力调度危险点宣传指导工作不到位。通过电力调度危险点宣传工作可以让电力调度人员对危险点控制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通过指导工作可以对危险点预防及控制工作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支持,减少危险点出现的几率和带来的影响。但是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落实,导致调度人员对危险点控制工作有所忽视,并且在发生相关危险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致使危险点带来的影响增加,严重时会出现跳闸或者停电的情况,对人们生活及工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控制措施实施存在不明确的问题。现阶段电力调度操作危险点控制工作主要由值班人员负责,操作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如实填写,之后交由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当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时需要在实际操作前组织工作人员对调度方式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确定和分析,对预防措施进行制定。但是上述过程缺少硬性规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危险点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处理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第四,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就目前来看,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部分调度人员存在着安全意识缺乏的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当前,电力企业的调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对于继电保护以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在调度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导致了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以及电网事故的频发。例如,部分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动化安全装置的原理和操作不熟练,盲目依赖自身的经验,引发了错误投退问题。
2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2.1搞好安全意识培训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控制,组织调度人员开展安全意识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过程中,一,切实认识到强化调度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所有工作的核心,所以,这也表明,电力企业应强化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为调动运行营造安全的环境。二,开展安全意识培训时,需要为调度人员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基于此,让调度人员对安全意识产生认识。另外,在该过程中,电力企业兼顾经济利益,还应将运行安全考虑在内,让经济责任制与考核制结合起来,平稳推进电力系统调度制度的落实。
2.2征求工作人员意见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控制,先要逐步听取并接纳调度人员的合理意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以常规工作经验为依据,以此研究危险点,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使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基于此,推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3优化调度管理制度
优化调度管理制度,这点很重要。调度管理制度的优化,一,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调度工作管理制度,针对不遵守规程的行为,需要电力企业结合工作人员引发事故的实际状况,以调度制度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处置。二,在调度管理制度优化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以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依据,做出合理的评估与考核,对该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此外,在调度管理制度优化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关注工作人员的主体性,为调度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关注调度人员的自身利益,进而有效调动调度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4 健全风险预测机制
健全风险预测机制,在此过程中,一,先结合具体工作内容,预测风险,基于此,对方案的可操作性做出判定,分析操作中出现的危险点。二,在健全风险预测机制时,电力企业还需要猜测负荷的预控风险,基于此,按部就班搞好预防工作。此外,风险预测机制的健全,需要电力企业运用好自身的网路优势,以此逐步健全安全监管制度,主动参与到安全意识活动中,当指令下达后,能够强有力的落实。
2.5引入信息技术
一方面,应该运用电子信息智能技术,在调度设备改造时,提升其智能化程度,引入分布式控制系统,逐步实现由不同功能模块管理不同电气设备向多种设备功能一体化的方向转变,以软件来确保功能的实现,提升调度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应该构建电力系统调度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调度任务的设计,结合调度作业的特点,对固定检测运行任务进行安排,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当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避免人为引导引发的数据失真问题[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点,调度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和控制,促进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水平的持续提高,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电力企业调度运行管理的安全控制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6,07:53.
[2]连旭.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及控制[J].科技传播,2016,16:223-224.
[3]黄素君.关于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181.
[4]赵东峰.浅析维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6,22:61.
[5]李玉.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及控制[J].通讯世界,2016,21:211-212.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危险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