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环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初中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教学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目的语)和教学环境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目的语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学会目的语,能学到什么程度,最终能否达到《大纲》的要求等,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社会环境、语文环境、课堂小环境三方面的分析,探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模式和具体手段。
一、社会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以及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也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环境。
社会环境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社会环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英语教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的教学发展中尤为如此。当代社会中商务、科技、旅游、文化等领域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直接导致了对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语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一门学科,更是日后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一种必需。这种认识形成了许多人学习外语的强大动机,推动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也更重视外语教学。新教材的使用,学校设备的更新,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学校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变化最为显著,不仅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学研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都注重从所教班级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教改方法,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发展的过程。如使用九义新教材(JEFC)时,许多教师针对原教材在语言总体处理较松散,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时缺少实践练习等不足,在按照结构一功能体系思想使用教材的同时,加强了初级阶段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协调和平衡发展,从而弥补了教材编写上的一些不足,使教学呈良性循环发展,最终达到《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规定的要求。由此看出,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也直接制约和影响初中英语教学,以我曾执教的两个初中班(甲班和乙班)为例。甲班的学生大多来自教师、干部和科技人员家庭,其家庭成员及交往群体的文化素质较高;乙班的学生大多来自工人、普通职员和私营业主家庭,其家庭成员及交往群体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较低。在家庭、社区环境的影响下,甲班的学生有着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和较强的竞争意识;而乙班的学生中,学英语无用的思想仍较为普遍。对英语的不同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主体——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九义《大纲》规定要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在教学途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都应有区别。或因势利导,扩大环境的正面影响;或因地制宜,针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语言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
语言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环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而初中英语教学是完善语言环境的有效手段。
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前者指掌握了母语的人由不会使用另一种语言,通过在学校环境中的正规学习途径到学会使用掌握这种语言的过程。而后者指人类学习母语的过程,即一个人在母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母语的自然学习途径。应该注意的是,二者都意味着语言学习丝毫离不开语言环境。
学校主要是“学得”目的语的场所,但它缺乏“习得”目的语的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完善的语言环境,对“学得”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法营造和改良语言环境,增加“习得”因素,促进“学得”。
首先,应从语音、词汇和基本句型着手,帮助学生过好“开口关”,打下创设语言环境的基础。因为英语对已“习得”汉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套全新的音、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要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就必须学习语音,掌握交际必需的词汇和基本句型,否则就有口难言,有笔难书。
开口过关包括发音、拼读、细读、词汇记忆和基本句型操练及简单的问答。而这些基本能力只能通过“学得”来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开口过关是发挥所学目的语工具功能和交际功能的基础,也是创设语言环境的基础。
其次,要尽量运用已有知识,师生共创良好的课堂环境。因为随着词汇和结构的“学得”,语言的结构形式和交际功能同步成为语言教学的对象和内容已成为可能。但能否达到同步,还取决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尽量运用已有知识,使学生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结构,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情景。
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去接触和获得现成的知识,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巩固记忆,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把“学得”的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才能达到语言的交际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通过使用一定的教材和相应的设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接触大量语言知识,并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足够量的实践训练,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即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借鉴“习得”的特点,增加“习得”因素,促进“学得”。“习得”过程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环境,“习得”者有交际的需要,有使用的场合。在“习得”环境中,周围的人既是教师,也是交际对象。由于是为需要而交际,它的实践量很大,而输入“习得”者大脑的往往是被简化了的、稍高于接受能力的语言材料,借鉴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学得”。另外,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冗余话语和各种非语言手段,这些特点也是值得在“学得”过程中借鉴利用的。
简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提倡重在“学得”,辅以“习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便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小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小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最直接的联系。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在课堂小环境里完成的,课堂小环境的氛围如何,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在课堂中营造英语语言环境的好处及有关做法。
九义新教材要求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但这并不是说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是绝对排斥母语的纯单语教学。我们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即贯彻学英语的过程就是用英语的过程的教学思想,使课堂小环境成为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首先,用英语教英语,英语作为中间媒介,能把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因为既然英语是初中英语教学所有活动的中间媒介,教师和学生都使用英语,这就促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环境,将学英语同时变为用英语,使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统一起来,促进教学效果。
用英语教英语的另一好处是,它可以使所学目的语在教学过程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这样,即便在没有社区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所学目的语,有效地在“学得”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习得”的环境因素。反过来,浓厚的语言气氛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小环境中用英语交际的习惯,从而使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的地位。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用英语教英语有助于部分地化解这个矛盾。这是因为,教师的讲(用英语)实际上增加了语言的“输入”量,在教师讲的同时,实际上学生也在练(听英语)。即使教师稍多讲一点,但环境却还是英语。而且,用英语教英语还有利于学生巩固记忆,培养语感。因为随着语言“输入”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在逐步积累,而理解和吸收正是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输出”)的必要条件。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用英语教英语并不是绝对排斥母语的纯单语教学,我们所要提倡的是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在英语用量上体现差别,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如我在上面曾提到的两个班级的教学中,在甲班我几乎全部用英语,偶尔借助于母语;而在乙班我则大部分使用英语,小部分借助于母语。实践证明,这种因人而异的做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坚持用英语教英语,是大部分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是主体、客体和环境三要素在外语教学系统中呈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以尽早发挥语言的工具功能和交际功能,使语言学习中的交际目的尽快地成为可能和现实。
综上所述,改善初中英语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要改善初中英语教学环境,就需要有重视和关心外语学习的社会环境,需要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需要经教师严密组织而营造的适合于语言交际特点的课堂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