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2014年中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2014年全国人大“成人教育学报”的统计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回顾与展望:2014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4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学刊论文,统计分析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报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87(2015)01-0001-07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逐步推进,成人教育相关研究也呈现出新的亮点与特色。《成人教育学刊》作为国内公认的高质量、权威期刊,担负着指导、引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发展趋向的使命与责任,从下文的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的《成人教育学刊》也正逐步展开探索与创新,通过对相关栏目设置、转载题材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大体预测未来一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情况分析

       2014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成人教育学刊》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这反映在栏目设置、所转载论文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表现在:

       1.栏目的设置情况

       2014年栏目设置的最大亮点是增设了“特别关注”一栏,该栏目对当前成人教育发展或研究的热点加以重点关注与引导。与2013年的17个栏目相比,2014年《成人教育学刊》的栏目削减了至13个,但是转载数量却增加了10篇,达到125篇。从统计结果来看,各栏目设置数量与转载论文数量表现最突出的是“远程教育”栏目,该栏目的论文转载量达到17篇,跃居首位。此外,“成人高教”、“异域采撷”两大栏目的表现也十分抢眼,无论从栏目设置的频率还是所转载论文的数量,都占了绝对优势。如表1所示。

      

      

       2.源杂志转载量的排名

       2014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从44种报刊中转载了125篇高质量的论文,从源杂志转载量看,2014年的排名格局没有太大变动,三大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中国远程教育》(北京)以及《职教论坛》(南昌)转载数量排名并列第一,《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保定)仍位居前列。连续两年排名十名开外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外国教育研究》(长春)以及更名后的《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武汉)2014年跻身前十名。从总体上看,有关远程教育之类的期刊占相对优势,这说明了教育信息类题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代表今后成人教育理论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3.源杂志论文优势明显

       从源杂志转载文章所在的栏目看(见表3),相较前几年,2014年排名前十名的杂志被转载文章所在栏目的分布较为均匀,没有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4.源杂志所在地情况

       从源杂志所在地看(见图1),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29篇)、哈尔滨(12篇)、武汉(12篇)、济南(11篇)、南昌(11篇)、成都(11篇),其它转载量较高的源杂志所在地分别是上海(10篇)、保定(9篇)、长春(4篇)。北京2014年不仅仍然保持第一,维持其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的地位,其转载数量也增加了7篇,武汉、济南、南昌、成都等地区杂志转载量的排序较为稳定,去年转载量仅为9篇的哈尔滨地区2014年的排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转载量也增加了3篇。

      

       5.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在被转载的125篇论文中,其中独立作者的有64篇,两名及以上的作者的篇数为60篇,其中一篇为宣言。

       在这里依然只对第一作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发现,被转载论文作者依然具有学位或职称,除了两三名作者没有标识外,大部分研究者至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讲师身份,其他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此外,还包括国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成人教育研究视域的宽广以及研究团队的强大,更加有利于该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加深与扩展。

       从第一作者来源单位看,来自高校的论文数量高达111篇,说明高等学府是成人教育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的数量达到了14篇,翻了将近一番。从高校作者的文章转载量来看,广播电视大学的转载量呈现稳中有升的特点,但普通高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广播电视类大学三种类型大学的比例仍然比较稳定。从单个院校类别看,各个学校的排名与被转载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表4可以看出,2014年普通高校中的河北大学超过去年的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独占鳌头;师范类高校中的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国家开放大学超过了上海开放大学。

      

       6.研究方法情况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观察法、内容分析法、实证法、叙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等。从图2可以看出,2014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除了一篇宣言、一篇发言稿之外,其余的123篇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思辨法(75篇)、比较研究法(21篇)、内容分析法(6篇)、问卷法(8篇)、个案法(5篇)、统计法(4篇)、历史研究法(4篇)。从目前看,描述性、解释性的思辨研究方法仍然是目前成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此外,使用实证法、个案法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成人教育逐步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研究目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对2014年《成人教育学刊》所转载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与评价,由于研究领域的交叉性与融合度,无法将内容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因此,也就无法摆脱之前研究思维模式、框架的束缚,在探讨2014年成人教育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等方面,基本上沿用了以往的分类标准,包括:

       (一)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

       1.成人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抉择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特立独行,任何教育活动或概念的产生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三十年前中国的“成人教育”替代“工农教育”,是为了解决“文革”期间因普通学校的关闭而出现的大量文盲与半文盲问题,三十年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伴随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深入,成人教育遭遇新的危机与挑战,其存废或转型也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有学者聚焦当今时代背景下成人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与考验,研究了其未来发展趋向及如何克服危机并完成自身改革转型(吴遵民,第1期)。从批判与重建的角度看,中国成人教育的关键所在,应立即着手进行社会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这时应结合国际成人教育思潮,把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作为特定组织目标,使之对中国成人教育重建给出富有实际价值的引导(曾青云、许伶军,第5期)。

       2.成人教育学科的不同研究视域

       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人教育形式、方法、范围、议题等诸方面,成人教育学科的建立完善需要实践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成人教育经济化、社会化以及文化、科技融合问题。需要逐步去掉其狭隘性,从概念、认识到理论研究再到实践都要有其独立性并逐步扩大其职能,直到扬弃其原有认识,建立新的体系(王峰,第9期)。成人教育哲学是具体成人教育学科的一般理论,对教师学习的研究应该用哲学的思维态度,即认识批判思考教师质变学习如何可能的问题。如果将现实的教师学习置于成人教育的视域结构中,教师学习不仅有很大的缺失,而且教师的质变也因缺席而“不在场”。有学者通过教师学习的视域结构分析找到教师学习的现实缺失,从而论证教师质变学习的“在场”是由教师学习的作为人的发展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以学者想象的“思想实验”方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师质变学习的支架与路径(伍叶琴,第2期)。成人教育课程思想根植于成人教育哲学观,基于不同的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哲学分为培养智力、提高组织效率、社会改良、自我实现、社会改革等不同流派。依据不同的成人教育哲学观,相应的,在现实中形成了通识成人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成人教育课程、社会融合成人教育课程、自我实现成人教育课程和批判反思成人教育课程五种基本样态(陈福祥,第12期)。

       (二)终身教育的相关研究

       1.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先后诞生于20世纪60年中后期的西方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激发、互相影响,共同构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共识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三者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们在实践运作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协同,有研究者为深入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就三者的未来行动策略提供了若干可资参考的思路(朱敏、高志敏,第6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决策,然而历时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仍然难以构建,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界定问题、体制问题、资源整合问题、立法问题等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困顿局面,因此,需要加速推动中央层面终身教育机构的改革力度,加强政府行政力量的有效推进,并继续深化对终身教育的理解深度,才有可能打破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所面临的僵局,并突破长久以来因体制机制的壁垒所形成的教育资源难以整合的困境(吴遵民,第8期)。

       2.终身教育立法的国际借鉴

       中国终身教育立法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立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和基础。总的来看,2014年有关终身教育立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国际比较的视域而展开的,如有学者基于国际视野,借鉴国外终身教育法诞生的经验,分析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要夯实的基础条件,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推进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更具操作性,总结国外终身教育法制定与实施的几个经验,主要包括体系完备的法律保障、开放协助的学校教育保障、发育良好的社会教育保障、通道畅达的准入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桑宁霞、文伟斌,第11期);也有学者指出,我国虽然从国家层面迄今尚未出台相应法律,但是台湾、福建、上海、太原等省市和地区近年来已陆续在地方性立法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因此,通过对韩国和我国几个地区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总结出终身教育立法的一般性经验,从而为将来国家层面终身教育法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蒋楠晨,第2期)。

       3.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搭建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全社会人士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阶梯,是全球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心和目标,然而,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学者基于国际上20多年来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资历框架的经验和教学,对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需求、方法以及途径进行系统的阐释,并对我国建立学分银行面临的困惑进行剖析。我国要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的资历框架,制定统一的各级资历标准和要求,同时,更需要建立政府支持的、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系统认可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评审机构(张伟远,第11期)。学分银行作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抓手,主要目标是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机制,拓宽学习和成才途径与渠道,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多次和多种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应该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学分银行应采取建立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模式,应在大量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学习成果框架和标准体系,并通过国际合作和试点,协调、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践(李林曙,第3期)。

       (三)高校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

       1.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与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之一,是今后若干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说明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正处于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也处于“一个艰难的转型期”。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在方向上要把握五个问题,一是要真正转变观念,二是继续坚持办好学历教育,三是实现传统继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融合,四是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办好非学历教育,五是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史志谨,第9期)。继续教育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打造品牌特色。大学品牌是指大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这所大学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学继续教育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应与大学品牌形成互动关系(刘广送、李春亮,第7期)。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来说,若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打造学习型工作团队,必须构建适切性规章制度,必须构建创新型组织体系,必须开展针对性院校研究(柳士彬,第1期)。对地方高校来说,如何适应地方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应从事业发展定位、管理体制创新、办学体系构建、办学基本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并着力构建起立足区域的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马敬峰,第7期)。

       2.教育教学的管理研究

       教师绩效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改进绩效管理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当下学校各层面关注的话题,有学者对成人高校现行教师考核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从树立全面绩效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成人高校实施教师绩效管理的思路(申树明,第2期)。课程评价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剖析,提出成人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构建灵活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对构建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杜友坚,第3期)。为了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年制教学及收费存在的弊端,首先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及收费管理的系统框架,同时制定与此相匹配的学分制教育行政管理政策、收费管理政策,最终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及收费管理模式,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李红亮、陆汉栋,第11期)。

       3.自学考试的相关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30多年以来,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对自学考试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邵晓枫,第7期)。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有可为,为了满足终身教育和劳动准入制度的需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明智选择。面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快速发展,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必须加强个人自学的科学性、社会助学的合作性和国家考试的权威性以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持续稳定发展(斯日古楞,第7期)。在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中,自学考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个性差异为前提,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以个性彰显为价值,积极开展考试形态改革(李宏波,第7期)。基于该理念,自学考试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考量其价值取向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推进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的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模式,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融合(李宏波、张忠家,第9期)。

       (四)远程教育的相关研究

       1.远程教育的转型与变革

       在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读懂中国开放大学的外延与内涵,有学者以“开放大学与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异同作为立足点,围绕开放大学的办学逻辑起点、教育宗旨意识、教学组织载体以及学习运作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辨析式的聚焦,对一系列的关键词进行了对比式发散,尝试帮助人们读懂中国开放大学的立足基点与思索径向(徐皓,第10期)。20世纪末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跨境远程教育得以产生,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教育和生活方式,成为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全球教育公平,提升全球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有学者将其分为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探讨了跨境远程教育的内涵,并指出其具有国际性、交互性、网络性、开放性、分离性等特征(南钢,第2期)。但是,数十年来,由于远程教育的定位、突破方向不明确,实施者心理也有自卑感。通过引进“破坏性创新”即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有助于认识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地位,从而理清思路,制定策略,同时可以为创业者确立远程教育新的价值观和市场理念(袁昱明,第7期)。

       2.远程教育的教学论问题研究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入并改变了现实世界,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中虚拟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可汗学院等。在此背景下,由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泛在计算”衍生出来的泛在学习作为人类的理想得以提出。作为一种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地学习,泛在学习符合人类终身学习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但仍属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作为一种理想目标,网络是其实现的主要路径,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理念和使命决定了它必然是推进泛在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典型案例(杨志坚,第12期)。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通过对自学学习能力的构成分析,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反思、主动体验、主动建构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真正的效果(赵宏等,第9期)。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辍学率方面的差异明显且普遍,由于前者辍学问题日益显著,已引起研究人员及决策者的关注,有学者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决策心理学相关理念对远程教育辍学研究进行整合,并从努力成本、预期情感成本、预期时间成本和预期社会成本四大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刘林澍、刘儒德,第12期)。

       3.MOOCs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进入

       最近两年MOOCs触动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神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最强音。作为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如何充分释放它的正能量?有学者从梳理MOOCs与开放教育之间的渊源出发,解析了MOOCs所具有的开放教育属性,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及今后需解决的几大问题(祝智庭等,第3期)。随着MOOCs的兴起,各界对其远程教育的关注也在逐步升温,有学者通过对MOOC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提出,前者在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将给远程教育的发展以新的启示,当然,MOOCs仅以名校声誉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不具备系统、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因此,更为成熟的远程教育则能够为MOOCs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姚媛等,第3期)。

       三、成人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

       1.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颇受青睐

       从研究方法看,思辨法仍是研究的主流并逐渐向实证研究方法倾斜,但是2014年对使用比较法开展研究的论文更为青睐,无论是栏目设置的次数或是转载量,都证明了这一点,说明现在对国外相关研究内容、经验介绍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此外,跟往年一样,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已然常态化,除了思辨法外,个案法、问卷分析、访谈法等实证研究法的使用非常普遍。

       2.价值取向:实践导向类导向更为明显

       从价值取向看,相较于去年,2014年“理论研究”一栏无论从栏目设置次数或是排名都明显地减少或降低,仅从排名就可以看出端倪(从2013年排名第一降至2014年排名第五),由此可见,纯思辨的研究型论文已不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深入、学习型城市构建等实践工作的展开,除了有学者对在该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科发展未来进行反思外(吴遵民,第1期),更多的学者开始思考成人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亟待解决的路径,这是成人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一取向特点仍将持续一定的时间。

       3.研究特点:与时俱进,聚焦热点问题

       从2013年《成人教育学刊》转载情况我们已经预测到,2014年的学分银行与学习型城市建设问题将是新的研究热潮,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例如,随着2013年10月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召开,许多学者开始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对其内涵或实践价值的解读,或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等等;又如对现代新技术运用问题的重视,等等,都说明了目前学界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也说明该期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因此,要想得到该期刊的认可,并增加文章被转载的几率,应该时刻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

标签:;  ;  ;  ;  ;  

回顾与展望:2014年中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2014年全国人大“成人教育学报”的统计分析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