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亮点研析论文_罗令英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亮点研析论文_罗令英

罗令英

(渠县流江初级实验中学 渠县 635200)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有效地创新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 革的美好前景。多媒体的介入给初中语文课堂的开课添加了新的方式,情景创设更为高效,给语文课堂的教学互动探索过程更好的平台,为初中语文课堂扩容增量提供了途径,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就结合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来谈一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 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 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活跃。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情景创设,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更好的情感氛围。

如何才能更好开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呢?采用多媒体导入是最好方法之一。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 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 ,感受黄 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 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 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空间增大信息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 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 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 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渡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如《月亮上的足迹》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 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 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 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展 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课堂扩容增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

三、把握重点信息化解难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 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 ,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了课堂的情感体验。 《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增加了学生对课文主体内容的把握。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 ——《春天在哪里》 ,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教学传统篇目《社戏》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 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 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 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四、信息化延伸品鉴余味

古罗马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俄国托尔斯泰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每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东西,让他们真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如我在教学《社戏》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我在导入阶段就注意将学生的思绪引向童年美好的回忆中去。我借助多媒体演示浙江海边农村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突出“社戏”片断。在导入时指出,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大家所喜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社戏》,就是鲁迅先生记叙童年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这一导入,具有凤头的特点。经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平桥村优美的风光、平桥村淳朴的村民和平桥村一群活泼、健康、可爱的少年,进行课堂小结,与导语遥相呼应,篇末点题:“是什么那样吸引人呢?哦!是因为有乐土、有美景、有趣事、有玩伴。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渲染描绘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给读者以冲击,而产生精神愉悦,富有美感。”这样结尾,从多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总结。与导语相互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教学整体。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从导入开始,便引人如胜,互动学习更是容图文声像为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语文课堂容量不断增加,使学生阅读量更大,让课堂结尾点睛,回味无穷。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网络的辅助功能,共创网络时代的语文新天地。

论文作者:罗令英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亮点研析论文_罗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