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门槛”有多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高论文,门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是否发展核武器,跨过“核门槛”,成为核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经为这个问题颇费思量。“核门槛”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说它是有形的是因为制造出真正的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核炸弹决非易事。资源(铀矿)、技术(对矿石的化学处理、武器的设计、武器运载工具的设计和制造)和资金缺一不可。制造核武器要求一个国家至少具有综合配套的工业生产能力,完善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核门槛”也是无形的:它可能是来自超级大国的阻力,可能是国际条约的约束或国际舆论的压力,也可能是出自国内民众的反对。
面对这道“核门槛”,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有的国家跨过去了,有的跨过去又跨了回来,有的想跨却跨不过去,有的跨得过去却不想跨,有的既跨不过去也不想跨。最奇特的是一些被称为“核门槛国家”的国家。这些国家有意使自己的核立场和核能力处于模糊状态:它们以非公开方式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有的已获成功但却秘而不宣。它们不参加有关防止核扩散的国际条约,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的全面检查,外交上不承担义务。这些国家通常有较强的发展核武器的意愿,也有一定技术和物质基础,它们多为地区大国,拥有核武器将显著改变它们的战略地位。但有形的,特别是无形的“核门槛”对它们构成不小的障碍。曾被视为“核门槛”国家的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南非、伊拉克、伊朗、巴西、阿根廷以及朝鲜等。在最近几年中,上述国家的核政策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核门槛国家变少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在1998年5月进行了核试验,公开宣称自己成为了核武器拥有国。尽管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它们具有核武器国家地位,但再把它们列入核门槛国家已不恰当。
南非曾经被确认已经研制成功核武器,但据说白人政权在非国大上台之前秘密地把核武器转移给了以色列。南非如今是一个已经放弃了核选择的无核国家。巴西和阿根廷都已经公开表示放弃核选择,并决定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它们都不能再被列入核门槛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核地位最为特殊的国家。据说它实际拥有核武器,且数目不少,水平不低,但是迄今为止,它没有参加任何防止核扩散的国际条约,没有承担任何外交义务,也没有公开宣布自己是核武器国家。
世界上约有30个国家有充分条件和能力发展核武器,但它们目前都明确表示不发展核武器。它们大多属于第二世界国家、与美国具有军事同盟关系、处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它们的民用核技术应用都很发达,国民大多对发展核武器持反对态度。属于这一集团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丹麦、瑞典和荷兰等。由于这些国家大多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它们一旦决定发展核武器,有能力在数月甚至更短时间里成为核武器拥有者,因此,它们的核政策和核态势也最为令人关注。例如,尽管日本一直表示奉行不发展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但是,它大量囤积钚的情况不能不引发世人的猜疑。一些专家和机构对韩国及台湾地区也抱有同样的担心。
既缺乏能力也缺乏意愿来跨过核门槛的国家是世界的多数,它们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是核不扩散体制最基本、最稳定的成员。
防止核武器扩散就是为了防止“核门槛”之外的国家跨过这道“门槛”。因此,一切与发展核武器有关的行为都在所要防止的范畴,例如,暗中发展核武器的行为(美国与朝鲜和伊拉克先后发生的核查危机就是由于美国怀疑这两国在暗中发展核武器);核国家向无核国家扩散(出口)可用于发展核武器(包括运载工具)的核材料与核技术。苏联解体之后,不少人还担心出现核科学家的扩散,即一些有愿望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会高薪网罗“失业”的苏联核武器科学家。
防止核扩散自二战以后一直是美国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巩固自己的核优势是其最根本的考虑所在;同时,美国的政策也常常来自其不可告人的所谓“战略考虑”——在某一个地区扶植一个国家以遏止其他国家,以此保持美国人所希望看到的“地区战略平衡”;此外,像美国其他对外政策一样,美国的防扩散政策一直受到其国内利益集团,特别是军工企业的影响。因此,美国的政策和行为也就不可避免的不公正、不公平、不连续。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态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长期以来,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扶印抑巴”的政策,对印度偏心、偏袒,把印度捧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使印度无障碍地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获取了可用于发展核武器的大量技术和设备。但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由于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凸现,美对巴的态度顿时转变,取消了原来的许多制裁和限制。而苏联一撤军,美国的态度马上又变了回去。以色列则是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没有美国的纵容,以色列就不可能成功发展核武器,也不可能如此悠然地一只脚在“核门槛”里,一只脚在“核门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