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周刚

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周刚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8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当前,在我国市政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施工技术为混凝土,这项技术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质量。为能够将市政工程的建设效率提升,必须把控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本文对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通病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构造趋向于复杂化发展,也开始强调市政道路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由于受到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进而导致道路工程的质量不尽人意。在过去,大部分的市政道路都因质量不合格而早早出现破损的情况,这说明我国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不同于一般的公路,在建设时也会受到更多的阻碍,有效地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将从根本上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效率。

1混凝土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市政工程得到快速发展,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工程,关系着人们的出行安全、便捷,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不仅与工程的设计工作有密切的关联,也和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流程的安排、施工技术的使用都有密切的关系。混凝土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混凝土主要通过水泥、水、粗细集料、外加剂等根据工程的设计标准、质量要求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的混凝土混合料。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及耐久性,具有施工操作方便、材料易保管等优势,并且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周期较长,日常的养护维修也比较方便,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混凝土由于强度高、抗折能力强等特点,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投入使用后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特点和性能,使用过程中的抗腐蚀性较强,能够延长使用年限,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规范的应用。施工中运用规范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来完成市政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抵御恶劣气候、环境的侵害,提升工程抗冻融能力。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建设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混凝土较高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使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减少维护次数及维护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保持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施工中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的功效、性能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每个施工阶段都有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如各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的安排,应用的施工技术是否合理,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施工机械设备等都会对市政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组织、设计好施工工艺,合理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

2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2.1渗透问题

当混凝土和附近介质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时,高压区域的气体或者液体将朝低压方向转移,进而造成渗透问题发生。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混凝土主要存在于水中,主要有河堤、水库等,这些区域的底部存在较强的水压,在压强较大的情况下,将会造成水向坝体内渗透,长期的渗透将会造成坝体底部出现渗水情况。这类现象会造成如下危害:在渗透情况出现后,将造成混凝土结构物内渗入大量的水与一些空气,这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物内发生钢筋锈蚀情况,一旦钢筋发生锈蚀,那么钢筋的体积会出现显然的增大,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混凝土内部的压力,进而使得结构物内部发生断裂问题,造成结构物从透水逐渐转换成漏水情况,最终导致混凝土机构的阻水效果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与耐久性。对于这一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对于混凝土内产生渗透的气体和液体结构,相关人员可选择自身所存在的毛细通道,借助混凝土的孔隙率与孔结构从而影响渗透性的弱与强;对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行降低,从而对渗透情况加以有效的控制;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所选择的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合理的、科学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水灰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质量加以严格的把控,让混凝土的摊铺厚度满足相关的标准,有效的密实振捣混凝土。

2.2路基出现沉陷情况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来说,出现最普遍的情况是路基沉陷。一般出现路基沉陷是由三个因素导致。其一,市政道路工程在进行路基压实环节时,没有很好地处理压实工作。其二,在购买施工材料时,未事先调查该路段的基本情况,也未充分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导致购买了不合适的施工材料,使得路面出现下沉。其三,在进行最后的土方填埋工作时,如果该路段的土方湿度过大,也影响了路基的压实工作。

2.3混凝土道路路面质量问题

混凝土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所用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混凝土配比不合理致使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不足、和易性过差、路面频频出现裂缝。裂缝问题是混凝土路面的主要质量问题,裂缝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涉及到纵向、横向以及网状等多种类型。裂缝问题严重的降低了混凝土道路的使用性能,降低了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导致了市政工程的美观度有所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防治策略

3.1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

对市政工程的建设项目来说,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路面工作的进行中,施工材料紧密联系着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选择质量好的材料对于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料、砂、水泥等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这些材料。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到砂石中的含水量和含泥量,以便进行调整。此外,水泥的活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除了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以外,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进行混凝土比例的配置,保障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使整个流程更加的科学合理,标准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注意保持混凝土的特性;配置混凝土比例时,调节好材料中的PH值并注意材料中的其他问题,这样的混凝土浇筑过的路面会更加的耐磨、抗压,更加符合城市政府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

3.2在施工管理环节采取的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建设最关键的工作是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这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施工阶段。因此,必须重视施工阶段的相关管理。首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建设标准,在一些工作流程上必须做到规范严谨。同时,科学分析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其次,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环节的有效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在完成每一个工序时,都需要进行内部的自我检查,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施工工序。在检查的过程中,虽然是自我检查,但是也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依据标准的技术规范。最后,施工管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必须保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即使是面临施工时间紧迫的情况,也不能敷衍地对待相关检验工作。

3.3做好混凝土浇筑

在市政工程混凝土浇筑中,施工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1)浇筑前,相关人员一定对模板支撑的稳定状况加以检查;在浇筑过程中,需对模板的支撑情况加以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马上上报;(3)在进行垂直运输时,主要借助龙门架开展这类运输工作,相关人员应注意:推车车把应在吊盘内、车轮前后必须挡牢、只有吊盘停稳后方可卸料;(2)在进行水平运输时,在通道旁应对洞口进行预留,确保电梯井口具备完善的盖板与围护栏杆;还应稳固好高处临空搭设车道,在这一车道的两侧设围护栏杆,从而确保运输的安全性;(4)振捣器电源线一定不能出现任何的损坏,确保供电电缆无接头,电动机的导线需始终具备足够的长度与松度,从而确保砼振捣器顺利的进行作业转移,不允许电源线拖拉振捣器,工作人员在开展这项施工工作时,一定得穿上绝缘胶鞋并戴上绝缘手套;(5)当使用泵对砼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输送管道接头的紧密性与可靠性,保证安全阀处于完好状态,从而确保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6)对于框架、梁及柱砼的浇灌,应对操作平台进行设置,不允许在模板进行浇筑工作;(7)对于圈梁、雨篷及阳台砼的浇筑,一定对脚手架进行搭设,不允许在墙体或者模板上开展浇筑工作。

3.4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振捣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混凝土的振捣与混凝土强度和外观有很大关系,施工中要根据不同浇筑范围随时调整下灰点,不能用提高坍落度、依靠混凝土的流动来满足浇筑需要。施工人员应该在每个浇筑带前后安装振动棒,前面的振动棒主要是确保下部的混凝土密实,后面的振动棒主要是将上部的混凝土捣实。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振捣方式进行检测,确保对其漏振环节的良好控制。对混凝土振捣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而不下沉即可,浇注时进行强力振捣,也可避免浇注过程中跑浆。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宜采用二次振捣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板面要找平,如有泌水现象,应予以排除。

3.5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

待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施工单位必须立即依据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对温控技术加以合理运用,借助合理手段进行整体的保温保湿的养护工作,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保温手段,在上方覆盖一层相应的经济适用材料,使得混凝土浇筑块体能够迅速的降温,使得温度能够满足相关温控指标标准;(2)养护人员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常温养护的时间加以明确,通常在7天以上;(3)待保温养护工作结束后,应采取一定的手段使混凝土的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对市政混凝土工程来说,有关混凝土的设计方面、施工方面和养护质量方面关系到一整套项目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对道路使用时间的问题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城市项目建设规模庞大,质量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对于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施工方案,降低市政工程方面的质量问题,这对于创建优质的交通大环境奠定了基础。文本对于市政混凝土道路工程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还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希望对于市政工程从业人员有一点参考用途。

参考文献

[1]陈瑞翔.试述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材发展导向,2015(12):37-38.

[2]张清沛,张恒德.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商品与质量,2015(30):41.

[3]邓慧.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08):59-60.

[4]冯波.谈如何提高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14(31):223+232.

[5]张志斌.简析市政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J].江西建材,2014(24):99.

论文作者:周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6

标签:;  ;  ;  ;  ;  ;  ;  ;  

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论文_周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