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MR多种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诊断作用。方法:将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将52例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意义较高。结论:MR多种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 MR多种成像技术;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诊断作用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骨质疏松较为常见,易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使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了影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并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1]。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为良性骨折,而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为恶性骨折,两种骨折在临床上进行鉴别时具有一定难度,易对患者的顺利治疗与康复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由于脊椎的位置特殊性,CT扫描与造影检查均较为困难,目前常用MR多种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因此探究对比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与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的检查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针对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及52例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总结并归纳MR多种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将52例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纳入为对照组,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纳入的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功能性疾病、精神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均具有完整的研究数据,对照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62.97±5.17)岁;观察组男39例,女13例,年龄在49~79岁,平均(62.78±5.21)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均微弱,P>0.05,能够进行比较与探析。
1.2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使用的设备为超导型磁共振仪,对患者的脊椎患病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分别进行T1、T2的轴位与矢状面扫描检查,将层厚设置为4mm,将间隔设置为1mm,分别设置b值为250s/mm2与500s/mm2,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表现,统计计算骨髓对比率,由专业医师进行检查结果的分析探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表现、骨髓对比率进行探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对5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与52例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检查表现异常率用%进行表示,方式使用χ2检验;骨髓对比率使用(±s)进行表示,方式使用t检验,当数据显示P<0.05时表示统计价值显著。
2、结果
2.1 患者检查表现探析对比
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软组织、椎管及硬膜受累率、附件异常信号率均显著低于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数据显示P<0.05,统计意义较高,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髓对比率对比
当b=250s/mm2与b=500s/mm2时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骨髓对比率均远低于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数据显示P<0.05,统计意义较高,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多发的一种骨折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家庭带来一定压力,亦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主要表现为椎体上缘后翘,对硬囊膜造成压迫,而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为椎体后源球形突出,对邻近软组织造成侵犯,两种骨折在临床上进行鉴别时较为困难,而采用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方式,可有效通过对软组织、椎管及硬膜受累率、附件异常信号率检查的差异性以及骨髓对比率对两种骨折进行鉴别,促进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3]。
本次研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软组织、椎管及硬膜受累率、附件异常信号率均显著低于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数据显示P<0.05,统计意义较高;当b=250s/mm2与b=500s/mm2时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骨髓对比率均远低于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患者,数据显示P<0.05,统计意义较高,说明采用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方式可有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进行鉴别,提高诊断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MR多种成像技术检查方式,可有效通过患者的软组织、椎管及硬膜受累率、附件异常信号率以及骨髓对比率的差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脊椎转移瘤致椎体急性骨折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志锐. MR多种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6(6):1273.
[2] 罗文斌, 郭岗. 多种MR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17,37(31):182-184.
[3] 张薇, 梁伟, 过哲,等. MR弥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3):325-327.
论文作者:张建洲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椎体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脊椎论文; 比率论文; 骨髓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