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工作中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80.0%(40/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为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之后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高小儿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工作;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264-02
在临床治疗小儿患者的过程中,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能促使其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以往儿科护理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为语言沟通,但由于小儿患者缺乏较强的语言表达以及信息理解能力,其不能完全理解医护人员的话语,同时其也无法将自己的需求以及病情特征完全表达出来,因而语言沟通这类常规护理措施并不能达到儿科护理的实际需求[1]。而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在儿科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获得了广泛应用[2]。因此本文对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为(3.4±1.6)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1.6~7.5岁,平均年龄为(4.2±1.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即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以拉近护患关系,确保患者对其产生信任感;注意举止端庄大方,综合利用手势、点头、微笑等肢体动作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以营造融洽轻松的氛围;通过眼神向患者及家属传递亲切友善的态度,以防给其造成负面影响;可通过抚摸患者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具体为:(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以便其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加以应对和治疗。(2)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交流,将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预后详细告知他们,以消除其内心疑惑和焦虑。(3)保持室内安静、良好痛风、空气湿润,病房内部需定期杀菌消毒。(4)患者发生呼吸不畅,需及时采用鼻导管吸氧,同时采用物理方式对温度过高患者进行降温。(5)科学指导患者饮食,即叮嘱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以及热量,注意多饮水、少时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腻、辛辣食物等。(6)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即药物的使用剂量需严格遵医嘱,根据其病情缓解程度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等,如果患者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依从性以及家属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不依从、完全不依从;护理100分为满分;分值≥95为非常满意;85分≤分值<95分为满意;75≤分值<85分为一般;分值<7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菜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卡方检验计数资料,t值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其中非常满意35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则为80.0%(40/50),其中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患者较为特殊,原因在于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等均未发育成熟,因而在其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详细的了解其疾病特征以及心理需求。已有临床研究显示,通过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则能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3]。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医院人员的面部表情决定了患者的依从性,即如果其面带微笑,则能让小儿患者倍感亲切,且其抵触感、紧张、焦虑等情绪也能获得有效的缓解。同时在与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还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4]。而在肢体语言沟通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既能对患者病情做好针对性的了解和处理,又能合理指导患者饮食、用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病情康复,同时也能促使患者及其家属达到较高的护理满意度[5]。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儿科工作中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为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之后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提高小儿患者护理依从性,从而促使其病情快速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萍.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98-100.
[2]富起英.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10-111.
[3]王爱珍.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1-92+8.
[4]李芳霞.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12):67-68.
[5]李霞.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6):694-695.
论文作者:贾小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患者论文; 儿科论文; 肢体论文; 语言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