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朱鹏飞

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朱鹏飞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22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的拥有机电类专业技能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对职业院校机电类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社会职业生涯中拥有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积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导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另外,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学生未来能否适应企业岗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设计当中,开展职业能力导向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对此,本文针对中职院校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能力,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引言: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人们所拥有的能够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中职学生未来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课堂设计中积极开展职业能力导向是保证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有效胜任该职业的基础条件。机械基础是当前机电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学生整个的专业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础所在。同时机械基础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融入职业能力导向教学,十分重要。

1、当前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首先,现在中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是直从初中进入职业学校的,针对机械并没有实际的接触。而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经验都是具有连续性的,而因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对机械的了解具有局限性,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个人的感性经验,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无法和社会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很多的情况下,学生面对机械基础课程广泛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以及课堂练习普遍存在厌烦的心理,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虽然具有相关的实践活动,但是从整体上讲,课程原有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的特点,进一步使得学生缺乏对专业机器的感性认识。另外,实践活动和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并未有针对性的联系,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和以往的生活以及生产经验相联系,进而无法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印证,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2、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2.1教法与教学

开展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要在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实际训练,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的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进而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任务,以明确的目标来进行学习。同时,要积极的开展问题教学计划,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掌握更多的机械基础知识。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归于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将机械基础知识内容,实现文字、图形、动画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动态的视频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示机械中相关机构的运动和加工过程、零件内部结构、技工机床的运动过程等等,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教学学时,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从而实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目的。

2.2教学设计

2.2.1课前准备

以机械基础课程中《轴》的教学为例,在开展实际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积极的做好课前预习准备。针对《轴》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利用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技术传递给学生,如微信群、QQ群等,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要提前组好教案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制作好教学PPT,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准备,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2.2.2项目引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主张课堂的导入教学,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定性,为实际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导入的方式,最好以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进行,如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动态的视频,展示《轴》在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与减速器有关的视频,讲解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引入项目任务装配齿轮轴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2.3明确任务

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进而为接下来的实际学习打好心理基础,明确学习的目的,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本,引导学生学会拆装教学用齿轮轴,掌握圈画轴的工艺结构以及判断轴的类型等能力。

2.2.4课堂测试

在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以此来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进而及时发展学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但在进行课堂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测试的全面性,因此可以采用分层测试的方法,以基本题、拓展题、提高题为主。基本题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必做题;拓展题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题是对一些理解分析能力较好的同学而设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但必须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培养诚信至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2.5总结点评

最后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存在问题的一次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自己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态度和知识两方面进行,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调整、引导、激励、诊断。首先,态度评价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确保学习效果的前提。课内,教师对小组讨论、实验、自习等过程不停巡视,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及时调整学生进入状态,以使学生学习内容不脱节,确保学习效果。组长填写评价单评价本组成员,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其次,知识评价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按照小组学生回答问题、自习抽测的正确率及时给小组加分,激励学生获取新知。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课后根据课堂测试结果,诊断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次课的复习及课堂安排做必要的参考。

3、结语

总之,职业能力导向融入到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验证理论知识,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其更好的掌握。进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惜君,闵宇锋.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0).

[2]陈辽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41-244

论文作者:朱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职业能力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设计论文_朱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