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设计分析论文_赵晓丽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市 300110

摘要:本文从主梁、钢混结合段、主塔、斜拉索等方面,介绍了一座大跨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的设计分析,探讨了此类桥梁的受力特点,对类似桥梁设计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塔斜拉桥、空间编花索、桥塔、钢混结合段

1 引言

斜拉桥具有建筑高度小、跨越能力大、桥梁整体刚度大等优点,在我国大跨桥梁中被广泛采用。由于斜拉桥的桥塔、主梁、斜拉索等元素造型富于变化,使其在具有较大跨越能力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结构曲线。在一定跨度范围内,斜拉桥的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斜拉桥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景观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

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外形优雅美观,近年来在我国城市桥梁中应用较多。但其结构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均较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一座大跨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的设计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主梁、桥塔、斜拉索等主要受力构件的设计构思,对同类桥梁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城市跨河桥梁,河道上口宽约300m。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桥梁的景观性要求较高。综合考虑桥梁景观性、经济性、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最终确定主桥采用斜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方案。

全桥由主桥及东侧引桥组成,主桥长295m,引桥长35m,桥梁全长330m。主桥采用斜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方案,为墩、塔、梁固结体系,具体跨径布置为:40m(辅助跨)+160m(主跨)+95m(边跨)=295m;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桥梁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桥梁全宽41m,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 3.5m(非机动车道)+ 2m(分隔带)+23m(机动车道)+ 2m(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 3.5m(人行道)。

3 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建设规模、使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桥梁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60km/h;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1.1;

结构环境类别:Ⅱ类;

荷载标准:汽车荷载:城市—A级;

人群荷载:3.5kN/m2

纵坡:2.5%;横坡:车行道双向1.5%、人行道1%(向内);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4 桥梁结构设计

4.1 主梁

为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主跨施工对河道行洪的影响,主梁一般位置采用钢结构。塔墩梁固结处采用混凝土梁形式,以增大结构刚度,抵抗体系的不平衡力矩,塔根处混凝土主梁全长40m,其两侧各设置3米长钢混过渡段。

钢主梁横向共设置两道钢纵梁,两道钢纵梁之间设置横梁及桥面板连成整体。横梁顺桥向间距3m,桥面板厚16mm,特殊位置根据计算局部加厚到25mm,桥面板下设置U形加劲肋。钢纵梁采用单箱双室断面,宽6m,梁高2.5m,纵梁顶板厚16mm,底板厚22mm。钢纵梁横隔板标准间距3m,中间设置一道横向加劲肋。

混凝土主梁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梁高2.5m~3.5m。其中与主塔相交处梁高3.5m,两侧各设置12m长渐变段。主梁全宽41~44m,采用单箱多室断面,箱梁顶板厚0.25~0.80m,底板厚0.3~0.8m,腹板厚0.5m~0.7m。主梁纵向及横向预应力均采用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型号为15-12、15-15,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真空压浆技术。

4.2 主梁钢混结合段

钢混结合段是本工程主梁设计的关键部位,其构造应传力明确、刚度过渡性好、耐久性好、抗疲劳性能好,并应力求减小应力集中。

钢主梁与混凝土主梁相接处,设置钢混结合段,长3m。结合段处钢梁腹板伸入混凝土梁段内,在混凝土两端设置20mm厚承压板,砼段主梁内的预应力钢束穿过结合段锚固于承压板上;最外侧钢梁腹板及钢梁顶、底板及承压板设置直径22mm,高15cm剪力钉,其余腹板及刚度过渡板上开Φ60mm孔,内设直径20mm钢筋,形成PBL剪力键。结合段两侧分别设置5m(混凝土梁侧)、2m(钢梁侧)刚度过渡段,其中混凝土侧刚度过渡通过截面变化实现,钢梁侧通过设置刚度过渡板实现。钢混结合通过刚度过渡段实现刚度的平顺过渡,通过混凝土主梁钢束、PBL剪力键及剪力钉实现钢梁断面与混凝土断面间内力的传递。

4.3 桥塔

主塔横断面为A字型,顺桥向向边跨侧倾斜75°,桥面以上主塔高110m。主塔为混凝土结构,根据主塔与桥面及横梁的相对位置关系,主塔沿高度方向分为下塔柱、中塔柱及上塔柱。

主塔下塔柱采用实心矩形断面,高11.5m,截面尺寸由承台处的13.6m×5.5m渐变至桥梁结构顶处10.5m×4.2m。主塔中塔柱分为两肢,均采用薄壁箱形断面,索塔竖直方向高85m,根部尺寸为10.5m×4.2m,并线性渐变至主塔汇合处,尺寸为6m×4.2m,顺桥向及横桥向壁厚均为1.2m。为改善索塔在拉索水平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根据拉索位置在索塔内设置环形预应力钢绞线。主塔上塔柱为单肢,采用薄壁箱形截面,高度为18m。上塔柱根部截面为6m×10m渐变至塔顶5m×5m,顺桥向及横桥向壁厚均为1.0m。

在塔柱根部设置检查孔,主塔内设置爬梯,通过检查孔、爬梯形成检查通道,方便索塔内部构造的检查及维修。主塔内设有拉索张拉平台,塔顶设远期更换拉索用装置。

4.4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成品索,标准强度1860MPa。主跨侧共设置12对斜拉索,呈扇形布置,拉索在梁上锚固点顺桥向间距为12.0m,在桥塔上锚固点竖向间距4.5m;边跨侧共设置8对斜拉索,拉索在梁上锚固点顺桥向间距为9.0m,在桥塔上锚固点竖向间距为6.5m。斜拉索两端均采用冷铸锚并在套筒内设置橡胶阻尼装置,为方便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索力的测量,在其中的8对拉索内设置磁通量传感器。

5 结语

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结构新颖、外形美观,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跨度桥梁。这种桥型结构复杂,设计及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主梁、钢混结合段、主塔、斜拉索等方面对此类桥梁进行了设计分析,探讨了此类桥梁受力特点,对类似桥梁设计及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立础.桥梁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斜拉桥手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孟凡超,刘明虎,吴伟胜 港珠澳大桥设计理念及桥梁创新技术 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第17卷第1期.

论文作者:赵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大跨独塔空间编花索面斜拉桥设计分析论文_赵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