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期刊办成一个产业?——各省(市)社办期刊现状调查及深化改革的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深化改革论文,现状调查论文,建议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省(市)社办期刊现状调查及深化改革的建议
现状各省(市)出版社“社办期刊”现状
据1997年1998年摸底调查统计,全国各省(市)共有87家出版社办有188种刊物(中央部委在京共有66家出版社办有186种社办期刊。中央部委的出版社的社办期刊存在的问题与各省社办期刊现状相仿,不另述)。这些社办期刊涉及范围主要集中在综合文化、教辅、少儿、科普等领域。社办期刊最集中的省(市)依次是上海52种,天津16种,江西11种,广东10种,四川9种,新疆9种。社办期刊每期发行量最高的刊物依次是《故事会》400万,月刊,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读者》375万,月刊,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小学生优秀作文》130万, 辽宁少儿出版社主办;《上海服饰》双月刊,92万,上海科技出版社主办;《小星星》87.8万,21世纪出版社主办;《故事大王》57万,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社办期刊当年创造利润占隶属出版社当年创造利润25%以上的刊物有24种,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刊物依次是《名作欣赏》100%, 北岳文艺出版社当年书籍出版物亏损,唯有此刊物盈利(该社1998年书籍出版开始盈利。)《飞碟探索》占75%,《青少年书法》占66.6%,《足球俱乐部》占66.5%,《中外电视月刊》占60%,《小说月报》占59.5%,《小学生作文辅导》占51%,《读者》占50%,《故事会》占47.5%,《随笔》占41.6%。1997年在全国百家重点期刊中,共有《小朋友》、《中学时代》、《幽默大师》等22种社办期刊跻身其间。长期以来,这些社办期刊对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对宣传贯彻党中央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一些刊物已实实在在地成为隶属出版社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所致,社办期刊一直受着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束缚,未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出版资源丰富,出版人才密集的优势,未能充分显示出版行业主办期刊的特点,其中一些弊端已经严重束缚了社办刊物的正常发展,其出版活力萎缩迹象日渐明显。摸底调查显示,各省(市)188种社办期刊中101种刊物亏本,18种刊物勉强持平。两项相加,约占省(市)社办期刊总数的2/3,也就是说,全国各省(市)出版社的绝大部分社办期刊长期处境艰难。办得好的社办期刊只是全部社办期刊中很少一部分。这种现象与出版行业发展规律不吻合。
各省(市)社办期刊1997年期发行量全年利润前30位分布表
期刊排序 刊名出版社名刊期
1 故事会上海文艺出版社 月
2读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月
3故事大王少年儿童出版社 月
4 足球俱乐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月
5 小学生作文新蕾出版社 月
6作文通讯新蕾出版社 月
7少年文艺少年儿童出版社 月
8上海服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月
9世界时装之苑上海译文出版社 月
10科学画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月
11中学时代济南出版社 月
12娃娃画报少年儿童出版社 月
13 小星星 21世纪出版社 月
14 小朋友少年儿童出版社 月
15 小学生优秀作文辽宁少儿出版社 月
16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出版社 月
17幼儿智力世界浙江少儿出版社 月
18青年一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月
19微型小说选刊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月
20 小学生作文选刊文心出版社 月
21小说月报百花文艺出版社 月
22中国乡村医生吉林科技出版社 月
23作文文心出版社 月
24少女上海人民出版社 月
25 小学生作文辅导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月
26 文化与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 月
27 童话王国 新蕾出版社 月
28中外电视月刊海峡文艺出版社 月
29大众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月
30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 月
期刊排序期发行量(万册) 刊物全年利润(万元)
1400666
2375500
3 57386
4 25334
5 46213
6 39180
7 16142
8 92123
9 22120
10 6119
11 22110
12 16104
13
87.8
98.8
14 15 97
15130 95
16 18
85.9
17 35 85
18 31 80
19 20 73
20 31 72
21 22 72
22 8 70
23 25 66
24 21 65
25 25
61.2
26 6 61
274.1 61
28 10 60
29 26 53
30 25 51
问题社办期刊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轻视期刊特点,以管理图书出版的模式管理期刊。以管理图书的方式管理社办期刊是出版社对社办期刊管理的主要形式。据1997年摸底统计,全国各省(市)87家出版社中的188家社办期刊中仅有16 种刊物是独立自主的出版单位,其它162 家社办期刊全部是按出版社图书编辑室的模式设立。以图书方式管理期刊,是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管理期刊的主要形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出版社创办期刊,主要是将期刊视为丰富图书出版品种的一种措施。组织管理形式上,对期刊也没有深度开发的要求,只是把期刊编辑隶属于图书编辑室。经济上对期刊没有核算,也没有利润上的要求。客观上讲,计划经济时期这种管理形式的好处是能使图书编辑一心一意编刊,能使全社书刊出版在资金调度、人员安排、机构设置、社内出版资源互惠等方面统一管理、集中指挥。但是,这种模式最大弊端是出版社大一统的核算形式将期刊出版与图书出版这两者间个体差异完全抹杀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模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它使社办期刊不能按期刊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组织生产,不利于期刊适应市场变化快,探测读者市场反应灵敏能力的充分发挥,遏制了期刊作为传媒业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能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充分发挥。除此之外,众多出版社领导思想观念中长期存在着的“轻书重刊,以刊养书”的认识,这从另一个方面迟滞了社办期刊的正常发展。不少出版社主编(社长)认为,出版社的主要工作是出书,书是出版社的中坚脊梁,社办期刊是配合书籍出版而存在,只是出版社的一块广告招牌。社办期刊能完成好这个任务,就是亏损也没有关系。
“重书轻刊,以刊养书”观念最大恶果是无限制地消耗社办期刊的创造力,其结果是办得好的社办期刊只能在扩大发行量,再扩大发行量的单一路子上越走越窄,致使办得好的社办 期刊始终不能按产业发展的要求,无法优化出版社内部出版资源,自我壮大发展。而那些办得不好的社办期刊,由于出版社领导本身对刊物不重视,办刊人员自然无甚积极性。
(二)经营机制僵化。计划经济时代,社办期刊的单一的宣传功能突出,经营之路简单明了,办好期刊,邮局征订发行,其他一切事情编辑部不用操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以宣传政策为单一目的的办刊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期刊的诸多特点:传播频率快、市场反应敏捷、引导舆论视点、回款周期短、潜在品牌效应、媒体效应等,立刻显现出来,所有这些表明,出版市场大力呼唤适销对路期刊的同时,对期刊生存与发展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反应要求。期刊只有以自己特有方式适应并满足这种要求,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这是市场经济时代,期刊出版传媒领域里不可抗拒的潮流。众多例子表明,相当多的期刊编辑部看准了形势,抓住了机会,创造出了可观的成绩。反观我们社办期刊,相当多的社办期刊对出版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反应迟钝僵化。刊物几十年一贯制,不根据时代变化调整刊物定位,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刊物读者对象,不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刊物栏目,不根据读者要求改变发行方式,仍旧按以往“我编什么你看什么”的陈旧方式办刊,加上编刊人员与发行环节脱节,其发行量一落再落,有些社办刊物发行量已经下落到每期只发行300册。摸底统计表明,社办期刊的期发行量在2万份以下的有66种,5千份以下的有27种,2千份以下的有11种。如此低下的发行量足可想象经营状况之差。尽管这些社办期刊经营状况差,然而这些期刊的负责人仍然没有调整办刊宗旨,改变编辑方针,提高刊物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的打算。71种不赢利的刊物中有28家出版社的主编(社长)对其主办的42种亏损刊物1998年的工作目标是维持所属刊物的现状,继续按老路子办下去。也就是说,这些刊物只要能维持97年的亏损水平就算是完成办刊任务了。这种僵化的经营观念,严重地阻碍着社办期刊的正常发展。
(三)社办期刊从业人员办刊积极性普遍低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激励机制,挫伤社办期刊从业人员的办刊积极性是其中最重要一点。调查结果显示,188种社办期刊中,只有27种出版社的刊物有相对独立的成本核算,另外161 种社办期刊完全没有独立的成本核算。无成本核算的社办期刊占各省(市)出版社的社办期刊总数85.6%。在核算制度下,期刊编辑就是想了解刊物的成本状况,出版社的财会部门也难以将期刊成本和图书成本剥离出来。这种管理做法必然引发期刊出版的两种不合理现象,一种是鞭打快牛,竭泽而渔。另一种则是掩盖矛盾容忍落后,为不思进取者大开绿灯。鞭打快牛的方式表现在对于那些发行量大的社办期刊,出版社总是将其视为自己的供血渠道,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全部将刊物创造的利润取出来补贴出版社的其他方面亏损。长期以来,出版社从办得好的社办期刊中抽走的利润要比返还给刊物的好处多得多。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不是将刊物创造的利润回流到刊物的自身造血机制的恢复和补充上,并使之在不断积累和发展中成为功能更加强大的造血机器,而是把社办期刊的血全部抽干用尽,其消极结果是明显的。加上出版社领导要平衡社内各部门的关系,出版社不可能将发行量大的期刊编辑与效益一般的图书编辑之间的收入拉开。因此,即使现在办得好的社办期刊的从业人员对刊物的发展前景也不甚关心。另一种现象是,那些办得不好的社办期刊从业者却毫无危机感。调查中发现,省(市)社办期刊中1/3以上的刊物处在亏损或严重亏损状态中。这些严重亏损的刊物,都是市场上非常好销的少儿、教辅、综合文化、科普类期刊,并非专业理论刊物,而且同类型刊物,非出版单位(如妇联、教委、团省委等部门)却办得红红火火,无一亏损,究其原因,还是这些亏损社办期刊从业人员认为刊物经济效益好坏与自己工作无关系所致。调查中发现,凡是亏损的社办期刊编辑,绝大部分兼有本社图书编辑任务。因此,这类出版社的领导更不会将社办期刊编辑与图书编辑收入拉开,以免造成期刊编辑的更大波动。显然社办期刊从业者对刊物的好坏漠不关心,已直接影响社办期刊自我发展。事实也是这样,仅举一例说明,期刊行业极有影响的两种大型文摘刊物分别于1979年前后恢复出版。一种是《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78年10月复刊,另一种是某中央部委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摘刊物,该刊1979年1月创刊。两个刊物无论从性质、规模、收录方式、 读者对象等方面来看,都较相似,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出版社办的文摘刊物还是出版社的一个编辑室,开本还是原来大小,页码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3个印张,其出版规模变化甚小,仅从1999年1月起增加一期相同内容的大字本而已。然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却从当初的47个分册,扩大至如今144种分册,年码洋2082万年,年创利320万元的集刊物、光盘、微缩等各种介质为一体的大型期刊资料企业集团。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社办期刊与非社办期刊之间在办刊机制,办刊积极性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巨大区别。显然,如不尽快解决社办期刊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区别将会更加拉大。
建议抓好“社办期刊”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真正把优化出版结构,提高出版质量,增强出版物覆盖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到实处。社办期刊要得到正常发展,首要任务是出版社各级领导要端正对社办期刊的认识,不能死抱“重书轻刊”或“以刊养书”的观念管理社办期刊。要将办好社办期刊的认识提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出版产业体系,实现出版资源从优配置,深化出版社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办好社办期刊这项工作本身具有事关出版社能否焕发活力,能否以更加崭新姿态迎接下一个世纪挑战的重要意义。因此,重新认识社办期刊的价值作用、发展前途,重新评价社办期刊对整个出版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观念,更新陈旧思路,是做好社办期刊工作的首要任务。
建议之二: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期刊宏观发展政策,调整期刊结构布局的同时,合理调配出版资源,优先发展社办期刊,使有限的刊号资源流向国家出版行业主体,从宏观管理上为社办期刊的发展开一个口子。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以及2010年出版行业远景规划的要求,本世纪内全国刊物总量迅速膨胀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刊物总量不变的总体要求下,大力推进中国期刊行业结构布局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这次“治散治滥”的成果,按照优先实现国有出版行业主体(专指出版社)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提出适宜社办期刊的发展政策,重点发展社办期刊,使社办期刊的发展与中国期刊业整体发展结合起来。
建议之三: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对各管辖范围内的社办期刊整体布局结构予以重新评审定位,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帮助社办期刊走向市场,微观上为社办期刊的发展打开绿灯。通过重新评审定位,对办得好的社办期刊,要优先配置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机制,使之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不适宜发展的刊物要及时自我更新,重新定位,调整办刊宗旨,使之符合市场发展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读者对象。刊号闲置是出版资源的浪费,刊物经营不善,同样也是出版资源的浪费,要坚决制止占用一个刊号,刊物本身却办得要死不活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具体操作上,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根据“治散治滥”的进程,在不增加刊物总量的前提下,将一批不适应市场变化,没有发展前途,期刊管理混乱,屡次违规,缺乏办刊条件,主办主管单位均不能履行应有职责的刊物淘汰出局,取消其办刊资格,将空余下来的刊号转给相应出版社,使众多没有期刊的出版社主办期刊成为可能。目前, 全国564家出版社(包括副牌),只有164家出版社办有刊物, 绝大部分出版社目前想办刊物却没有可能。如果能让这一大批出版社都拥有主办期刊的权力,使社办期刊能够成为出版社改变出版结构,抵御市场风险,开拓出版社内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新途径,国家和地方的出版社在全国期刊出版行业的出版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作用将会充分地显现出来。
具体操作上,现阶段可考虑从管理分类上将社办期刊分为消费类刊物和非消费类刊物。鼓励消费类刊物走向市场,引导学术理论类刊物走精品之路。消费类刊物是指那些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读者业余生活,提高读者文化水平,帮助读者提高生活品味,以自费购买为主的刊物。这类刊物主要是由《读者》、《家庭医生》、《少年科学画报》、《小学生作文》等教辅、少儿、婚恋、保健、交友、科普、休闲等类型的刊物,这类刊物占全国现有社办期刊总数的90%以上,是社办期刊的主体。对于这类市场型社办期刊,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刊物坚决走向市场,使之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增长刊物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对非消费型刊物(即学术理论类刊物和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刊物)要区别对待。这类刊物如《钢琴艺术》、《音乐研究》、《编辑之友》、《布拉克》(维文)、《地平线》(哈文)等。这类社办期刊总数不是很多,1997年摸底统计,只有18种。这类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政策宣传,业务探讨,学术研究,因此,对这类刊物的要求应放在提高刊物理论水平,以及通俗化等方面。不在经济指标上提出更多要求。
建议之四:出版社要支持社办刊物编辑部在人财物责权利等方面建立符合期刊办刊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彻底为社办期刊松绑。具体来说,在组织形式上,鼓励社办刊物成立杂志社,鼓励期刊编辑部负责人成为出版市场的事业法人,使编刊人员拥有掌握刊物生存发展的决策权力;杂志社实行社长总编负责制,组建杂志社实行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和集管理、编采、经营多位一体的组织管理形式。出版社在确定社办期刊占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外,应鼓励社办期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经济关系上,应鼓励刊物编辑部拥有独立经济支配权,使编刊人员知晓自己工作的投入和产出比。如果出版社在财务上不能一步到位为刊物编辑部马上实行独立财务核算,至少短期内可以在出版社成立二级财务核算制度,对期刊成本运作状态单独列支。在重大资金调节调度上,严禁无偿从社办期刊创造的利润中划拨资金,以保证社办期刊有强劲的自我发展动力;在人员配置上,要使社办期刊编辑部有独立自主权,不能将社办期刊作为安排干部或安置出版社富余人员的场所。要使编辑部有选择编辑人员的权力;在出版规模上,鼓励经营好的,实力强大的社办期刊扩大经营规模,允许这类社办期刊拥有更多主办其他期刊的权力,使这类期刊尽快形成期刊出版集团,以期刊集团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
社办期刊的改革工作可以做好,也能够做好,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选好切入口。如果能把社办期刊的改革工作与整个出版社系统的优化出版结构,提高出版质量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并以此列入各级出版社领导能否做好本单位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的落实就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值得高兴的是,一些省新闻出版局如江西、吉林、四川、江苏、湖北、湖南等已将社办期刊工作列入省局议事日程。其中江西省局表示,力争在“九五”期间,培植1-2种在全国有影响的社办期刊,每个出版社要有一种叫得响的刊物。在经济效益上要使社办期刊在2000年使在全国社办期刊中名列前茅。所有这些信息表明,社办期刊的发展有了一个好兆头,只要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方法对头,步骤稳妥,社办期刊改革工作就一定会做出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