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学对策
美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判断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的这些能力几乎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自然形成的,在面对信息时代复杂多元的审美观念时很容易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个性、塑造学生审美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审美信念,从而逐渐完成对学生个体审美意识的完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审美兴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反思习惯的养成出发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美术教学一向是以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课程,难免会形成“上美术课就是去了解美术史、学学如何画画的”这样浅薄的美术学习观念,无法进入到对于美术内涵的深层体会以及对于审美取向的自觉选择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跳脱传统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框架,为学生打造他们在其中拥有审美可能性、受到审美引导的美术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审美兴趣,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初步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在美的穿着、美的语言、美的举手投足等方面作出良好示范。对于初中生来说,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审美,美术教师的穿着、兴趣爱好也常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当好审美楷模,对于学生审美兴趣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传统的学科教育以知识的呈现为重头戏,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往往对于知识进行罗列式呈现。以前的美术教学课堂延续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形式,在知识呈现上也存在条列化等现象,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的美术知识时,很难提起兴趣,更不要说找出知识背后那些美术作品主动进行审美鉴赏了。为了提高学生审美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在课堂中引入实物、用PPT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美术作品图片等,将审美的知识背景铺垫与审美的直观感性一面有效融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多样美术活动,在体验中提高审美
一般而言,一提到审美,人们都会想到到美术馆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到音乐剧场听一场音乐剧。然而,对于审美活动所形成的上述观念是对审美概念的狭窄化。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对象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比如,我们上网选购一件衣服,往往会结合衣服的款式、颜色、质地、舒适性以及上身效果等方面进行考量;在一些专业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更是时时刻刻都在揣摩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并根据设计成品的适用需求改进对于设计材料的使用和加工。总的来说,审美活动在一些场景中是独立存在的,人们为了审美而去审美,而在大部分生活场景下,审美是与生活和工作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也不应该将审美活动定义为单一的欣赏鉴赏活动,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多种美术活动和其余活动,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提高审美。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美术第二课堂,设计包括素描、色彩、书法、舞蹈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美术体验活动。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第二课堂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了审美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生活美的眼睛、锻炼审美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审美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对于学习情况和效果的反思也有促进作用。在美术审美教学中,利用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注意到审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态度和视角,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审美作出选择;促进学生对于自身所持审美观进行反思和调整,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意识。
利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行审美反思,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表现性和过程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应该仅仅从学生的成绩出发,而是要侧重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文化观点、美术设计和创造等方面做出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以及审美学习策略上,如此深入到学生审美形成的内在过程中,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于初中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具有天然优势,初中美术教育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园.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2]陆春.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郑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等方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