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经验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美国论文,内部控制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关于内部控制披露的制度背景
针对安然、世通等一系列的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事件,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SOX法案,希望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公司治理等措施恢复投资者信心。
在SOX法案带来的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关于要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与报告的相关规定。
(一)302条款与404条款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SOX法案302条款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为公司财务报告提供保证。特别是,公司管理层必须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果管理层发现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漏洞,就要对外公开披露。906条款则为公司管理层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方面的处罚作出了规定。
302条款和906条款为投资者重拾对公开披露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信心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之上,404条款规定管理层必须在年度报告中提交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该报告必须指明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和最近财政年度末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评价。担任公司年报审计的审计师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二)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及审计准则的发布
SOX法案直接导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成立,目的在于为审计师执行SOX法案制定更加具体的审计准则。2003年6月,美国证交会(SEC)通过404条款执行。2004年,PCAOB发布审计准则第2号指导审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在审计准则第2号颁布之前,实务界难于界定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因此,审计准则第2号根据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出现错报的概率大小区分了三种严重程度不同的内部控制缺陷:一般控制缺陷、重大缺陷、实质性漏洞②。
2007年,美国SEC通过了PCAOB提交的审计准则第5号,取代审计准则第2号。在批准新准则的同时,SEC要求已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不迟于2007年11月15日或之后结束的财年中采用新准则进行内控审计。审计准则第5号要求审计师采用从上到下、风险导向的方法,引导上市公司将精力集中于那些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领域。
二、美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随着SOX法案相关条款的实施与执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逐渐展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也促进了相关研究的迅速发展。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最新研究可以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内部控制的决定因素、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见图1。
图1 美国内部控制最新研究框架图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决定因素
SOX法案实施后的经验证据。SOX法案对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要求,使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到公众投资者眼前,也为学术界考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可观察的直接变量。Ge和Mcvay(2005)首先收集了从2002年8月SOX法案302条款开始实施以来,对外披露存在至少一个实质性漏洞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截至2004年11月,他们所确认的样本包括261个公司。他们的统计分析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公司业务的复杂性正相关,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相关。而且,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业务复杂性之后,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多是由大型事务所审计,这可能是由于大型事务所的法律风险更大,因而更有动机披露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在另一项研究中,Doyle、Ge和Mcvay(2007b)把样本区间扩大为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只关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出现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这样他们共获取了779个样本。之所以只关注实质性漏洞这种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实质性漏洞是三种内部控制缺陷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这样可以使相关检验获得最大的强度;第二,SOX法案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出现实质性漏洞要求强制性披露,然而,对于另两种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强制性披露却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样本选择时只关注强制性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公司,有助于避免自愿性披露可能带来的“自选择”问题。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公司层面的特征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规模和年龄较小、财务状况较差、业务复杂程度较高、增长较快。这意味着,当公司面临资源短缺、会计处理复杂、商业环境高速变化等问题时,其内部控制质量就更难得到保证。
与以上研究不同,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并没有直接去考察所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决定因素。他们注意到在404条款执行以前,302条款要求公司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并对外披露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不同之处在于302条款并没有规定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具体程序,也没有要求审计师对内部控制专门提供审计报告。这意味着在404条款生效之前,管理层对是否对外披露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有更大的操控性。基于对管理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动机的考虑,作者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解释404条款生效前公司存在、发现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取决于一系列的内部控制风险因素,而公司是否能够发现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则取决于审计质量和管理层、审计师的披露动机。通过专门对302条款生效后、404条款生效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样本进行考察,他们的结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表现出业务复杂性较高、近期发生兼并等组织变化事件、会计风险较高、投入到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资源较少等特征;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而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中有较高比例的公司曾经受到SEC处罚或者发生过财务报告重述,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聘请大型审计师事务所,并具有较高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
既然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并对外披露,那么,公司需要对这些内部控制缺陷及时进行纠正或补救。由SOX法案带来的公司治理管制的变化是否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纠正产生重要影响?Li、Rupley和Johnstoen(2008)从治理的视角分别考察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如独立审计师特征、证券分析师跟踪分析情况、大股东参与治理情况等)、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如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管理层特征等)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纠正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纠正的发生伴随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显著加强。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1)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Ashbaugh-Skaife、Collins和LaFond(2008)把考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直接影响作为其研究目的。他们使用SOX强制执行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意见作为考察对象,使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方法考察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是否影响应计质量。由于推断的时候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他们设计的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第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是否表现噪音更大的应计和更大的非正常应计;第二,审计师对前期内部控制问题的纠正是否导致后期应计质量提高;第三,随着对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不同,公司应计质量表现出相应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检验,他们的经验证据强烈表明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够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Bedard(2006)考察了SOX法案对公司内部控制披露要求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作者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SOX法案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是否提供了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研究样本包括302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696个公司,以及404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5098个公司。在控制了以前研究表明决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因素后,作者认为结果表明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了公司的盈余质量。Doyle、Ge和Mcvay(2007a)考察了2002年8月-2005年11月705个至少披露了一个内控重大缺陷的公司,结果表明内控缺陷与较差的应计质量有关。研究设计中使用了多种应计测量:操控性应计、平均应计质量、历史会计重报、盈余持续性。在研究设计中,作者还考虑了内控重大缺陷的决定因素、自我选择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然发现302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盈余质量较低,但404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并没有表现出盈余质量较低的特征。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关系的混合结果给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与争论。可能的解释主要有两点:第一,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可能受到其他治理机制的影响,如公司董事会、外部审计师、机构投资者等;第二,盈余质量的替代变量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毕竟,公司真实的盈余质量难以观测(Feng、Li和McVay,2008)。
(3)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既然较强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机会主义动机带来的财务报告误报,那么,应该可以观察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Chan、Farrell和Lee(2007)从这个角度进行了考察。他们使用操控性应计项目及其绝对值测量盈余管理,并假设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操控性应计项目的平均值和绝对值更高。使用404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49个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使用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908个公司作为控制样本,检验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这意味着404条款有效地减少了公司机会主义动机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
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披露的经济后果
(1)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考察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事件窗的异常股价变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如果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导致股价显著下跌,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价该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能力,或者重新估计该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Gupta和Nayar(2007)发现302条款下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为市场传递了价值相关的信息。他们的初始样本来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7月之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242个公司。经过对初始样本公司的严格筛选,最后进入事件研究考察的公司样本公司个数为90个。通过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带来了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股价下跌反应。按照这一逻辑,如果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更加严重,公司股票下跌的幅度应该更大。Hammersley、Myers和Shakespeare(2008)考察了302条款下管理层披露不同类型内部控制缺陷的股价反应。在控制了事件窗内其他重要公告可能的影响后,他们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当天的股票回报率显著为负,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的定价向下调整。而且,市场反应的程度取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披露最严重的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股票回报率最低。他们还发现,当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难度较大、披露的清晰性较低时,股票回报率更低。
Beneish、Billings和Hodder(2008)发现如果观察披露时点3天的时间窗,302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导致-1.8%的非正常回报;但在长时间窗的观察下,这个效果就会消失。然而,对于404条款下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市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反应。Irving(2006)则同时使用了非正常回报和股票交易量这两个变量考察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作者不仅发现302条款下和404条款下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而且,404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比302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带来了增量信息含量。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不同投资者财富的影响。DeFranco、Guan和Lu(2005)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考察了2003年11月-2004年12月之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02个公司。检验结果表明,累计规模调整的非正常收益率为-1.8%。经济显著的财富变化表明投资者会对关于内部控制的增量信息进行定价。进一步检验表明,在公告期内,财富从大投资者转移到中小投资者。这与监管部门的预期一致,即中小投资者能够从内部控制的相关披露中获取等多的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研究的经验证据基本与监管部门的预期一致,但还远远不能够回答SOX法案是否带来净收益的问题。美国对SOX法案的一些评论意见指出,SOX法案很可能会降低管理层承担风险的动机,甚至歪曲公司披露,也会导致公司吸引优秀经理人和董事的能力下降。已有的经验结果表明,SOX法案给大型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Zhang,2007;DeFond等,2007)强加了净成本;不仅给小型公司带来了高额成本(Iliev,2007),而且阻碍了小型企业的扩大规模的意愿(Gao、Wu和Zimmerman,2008)。
三、美国内部控制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一)对我国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
我国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公司治理、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作出了不断的努力。2007年3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向地方财政部门和中央直属管理企业等征求意见。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通过对美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管制规定的借鉴,有利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制度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美国关于SOX经济后果的激烈讨论也有助于我国监管部门对拟发布的相关规定进行更加深入的成本-效益分析。旨在提高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带来的巨大的成本,甚至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如Gao、Wu和Zimmerman(2008)发现一个意料之外的后果是SOX法案使非快速申报公司(non-accelerated filers)更愿意把公司流通市值保持在7500万美元以下,以获取减免资格。SOX法案对小型企业成长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就业、实物投资、社会财富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何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一直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心。我国监管部门可以借鉴美国对内部控制披露管制的经验,对其经济后果的激烈讨论以及相关研究经验证据,应用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工作中。
(二)对我国实务界的启示
上述经验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能够加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一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怀疑,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更是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信心。这无疑会阻碍广大投资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从而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职能。公司内部控制是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最直接因素,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的效果,可以作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信心的一种方式,向市场传递一个良好的信号,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定价,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但不可忽视的是,美国的经验研究同样表明SOX法案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如增加了审计收费(Hoitash、Hoitash和Bedard,2008)、延长了审计时间(Ettredge、Li和Sun,2006)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公司管理层决策产生新的影响。
(三)对我国学术界的启示
美国SOX法案对内部控制披露的相关规定,使原来不可观察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呈现到公众眼前,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机会。研究者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寻求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观察内部控制有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还可以通过市场投资者的反应、财富转移来检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证据和建议。美国相关经验研究早期侧重于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特征以及公司特征的描述,逐渐发展为关注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对社会财富的影响。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监管层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但很多研究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已有的研究成果反而提出了更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相关规范和要求的发展,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也会逐渐从公司内部呈现到公司外部④。我国学术界可以借鉴美国相关经验研究的成果,更加科学地开展我国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比如,如何确定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研究设计中如何克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干扰,如何确定经验检验中内部控制相关的主要变量等。这样,有助于使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为监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关的证据和建议,使监管决策制定更加科学、更能够达到监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