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中学实施劳动教育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教育论文,几点论文,中学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教育属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观念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实现“三个面向”,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大成果。然而,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小学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日渐扩大之势,其中城市中学的劳动教育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本文就此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认识。
1.当今城市中学劳动教育现状
当今城市中学劳动教育现状有两点令人担忧。
堪忧之一:调查现状表明,城市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增长,初一学生中已达到95%左右。这一特征决定了他(她)们生活环境优越,是家庭中重点保护、培养的对象,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宠儿”。他们普遍表现为缺乏劳动习惯,不爱惜劳动成果,追求高消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
堪忧之二:中学劳动教育得不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管劳动教育的各级领导部门仍普遍困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网中,对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现行教材严重脱离当前学校实际,几乎所有学校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和起码的经费开支,学校无法开课施教,即使开了课也是照本宣科,根本达不到大纲规定要求;三是由于劳动教育未列入学生升学考试之列,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来说,劳动教育已被打入“另册”。总之,城市中学劳动教育长期处于七无状态:教育行政部门无施教举措和具体要求标准,教学研究部门无专任教研员,学校无教研组,无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无教学规划目标,无校内外劳动基地,无科学考核评价标准和制度。劳动教育课经常被其他主要学科挤占,还有不少学校根本就不开设劳动教育课。
2.深刻认识和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是搞好劳动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领导者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要素,劳动与人类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界中一条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人不能够也不应该离开劳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所制定的教育方针便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各种人才,其中许许多多已成为国家栋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获得长足进步,教育改革得到深化,“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已法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毫无疑义,沿着邓小平设计的这条宽广大道前进,必将造就出一代代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历史证明,切实加强城市中学的劳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者,一个学校的领导者,精不精心研究和落实劳动教育,应是衡量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办学方向是否正确的一条重要标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更要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各级各类劳动者,当然首先要为中学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劳动教育理论上的认识和地位的确定,无疑将正确指导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真正使城市中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并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和科学化水准。
3.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内涵,正确处理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四个关系,是搞好劳动教育的关键
劳动教育的本质含义是泛指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中学的劳动教育应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一体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性极强的教育。
(1)中学劳动教育,它应包括两个部分:即劳动实践课和劳技课。前者是指有序的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劳动基地(包括工厂、农村、部队、街道等)参加各种简单生产劳动与社会性的实际劳动锻炼;后者是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大纲,达到掌握劳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两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虽各有侧重但不可偏废,更不可相互取代。从学生年龄、生理等特征出发,要科学安排两方面的劳动教育,纠正以往普遍存在的只抓课堂教学而轻视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倾向,改变简单的将劳动实践变成打扫学校卫生一类劳动的状况。
(2)研究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学生升学的关系。长期以来,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怎样,对学生升学毫无影响,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应着力创设条件,将“六无”变为“六有”,并列入考核评估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3)研究处理好统编教材与自编教材的关系。纵观现行劳动教材,虽力图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但是,仅有统编教材是不够的,还需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自编一部分补充教材,以建立以统编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有特色的符合教育实际的劳动教材体系。
(4)研究处理好劳动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劳动教育最根本的一个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黑板上种田”、“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教学与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应是劳动教育课的最主要、最基本形式。
4.积极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建设劳动教育基地,是搞好劳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以往实践表明,有五种普遍可行的渠道:一是校内课堂教学渠道,不只是在一般的教室内进行,而是在教学设施齐全的劳技专业课教室中实施。这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二是创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包括校办工厂、农场、校外工厂、街道、车站、码头、宾馆、公园、部队、农村养殖场等等,做到定时、定班级、定地点参加实际劳动。三是建设新型的家庭劳动教育基地。把过去只管学生吃、穿、住和学习的家庭变成学生最基本的一种劳动场所。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家务,布置环境,打扫室内外卫生,购买粮、油、菜,洗衣、做饭、洗涤餐具,照顾老人,接待客人等等。对于这种潜在作用较大的经常性劳动教育,家长要积极鼓励、指导,要帮助做好记载与考评,配合学校教师定期检查考核。四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轮流到福利院、五保户、烈军属等单位上门服务,开展献爱心的社会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从中淘冶情操,提高自我。五是在校内建立班级与校级固定的劳动教育成果展览厨窗和展览室,一切展览工作均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宣传讲解、公开评比。这种展览是一种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提高接受劳动教育自觉性与竞争意识的有效教育形式。
5.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及评价制度,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一条重要措施
学校劳动教育评价属专项评价。评价指标应力求文字简明,内容重点突出,标准适度具体,可操作性强。评价指标应包括“劳动教育条件”与“劳动教育效益”两个部分。评估学校的方法应采取领导、教师、学生三结合形式进行;评价学生劳动素质部分,应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辅之以家长、教师评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附下表以资参考)
中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