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系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政治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思想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9)09-0074-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我国理论教育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开展了较长时期的深入讨论,取得了许多共识。但是,我们亦应看到,在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系的认识与处理上,也存在着某些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比如,我们有许多同志对于要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定位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问题上,就存在着很大分歧;我们有些高校在认识与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学术性即非政治性,以及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化、用讲授专业课的办法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倾向;我们有许多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至今并未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他们常常误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大校名校的事情:几年来,我们虽然大力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校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起到的学科支撑效果和作用,并不十分明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有两张皮之感,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已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如果以胡锦涛于2004年3月18日所作的重要批示为标志,至今已5年有余;如果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04年8月26日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发[2004]16号文件)为标志,至今也已逾5年。5年时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来说,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在这期间,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下了极大决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许多重大的和特殊措施,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平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5年多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胡锦涛同志在“3·18批示”中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学科支撑
研究和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离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特定情况和特殊需要,去抽象地谈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联系与区别,去论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一般意义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的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论就其科学内涵、学术范围而言,还是就其理论影响和社会作用而言,抑或就其管理体制和相关机构隶属关系而言,二者之间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或等同起来。但是,应该着重指出,我们所要研究和讨论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提出的特定问题,是一个同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而形成的总体思路和采取的重大决策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为了深入理解和把握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一重大举措的深刻意蕴,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政策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设置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体和组织保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两种学科系列并存等方面,作些具体分析。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的实践需要而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支撑的主要功能和职责,也是在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中加以明确表述和确立的。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长期以来为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界的同仁们经常关注和思考的老问题。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问题并未作为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鲜明地提出并付诸实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伴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入发展和高校广大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改革热情的不断提高,正确认识与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被鲜明地提了出来。于是,经过有关领导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界许多同志的充分交流和协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问题,作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一个特殊重要的问题,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2月7日,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作了专节论述和明确规定。《意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功能明确定位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应该说,在这里,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的主要功能,是规定得相当明确的。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二级学科的设置是同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后新课程设置相对应或相配套的;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改革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是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党中央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深刻意蕴所在。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实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其表现形式是课程设置的改革,其实质则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问题,本质上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和说服力的根本依据或基础。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显著特点,从形式上看是各门课程的全面整合,从内容上说则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基础或学科依据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可以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其基本的学科支撑,也可以有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中的几个具体学科共同作为其学科支撑或基础。我们看到,在党中央制定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的“05方案”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问题,而且还具体提出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改革相对应的或相配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二级学科的设置。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学科对应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对应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科对应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等。我们还看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中,有一门课程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先定课程设置而后补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事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之间尽管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对应关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情况清楚地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05方案”的显著特点,也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几十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国内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其根本目的和根本思路是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去增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真正做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入心入脑。
其三,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领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点的人员构成情况看,不论就申报学科点时的人员构成还是就取得学科点资格后实际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教师均占主体地位,他们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独立机构是隶属于专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或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领导和管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可能脱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去单独从事纯学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可能脱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职工作,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去取得理想的成绩。在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科建设上取得较大成绩,就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结合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增强教学有效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在学科建设上有所建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倘若离开本职工作去设想在学科建设上获取重大成果,这是难见成效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党中央为我们提供的十分宽松优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平台,去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并在教学与研究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其四,在我国理论界和高校中,实际上并存着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学科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功能和作用应有明确定位。众所周知,在目前我国高校中,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体制而言,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并列的学科体系。一个学科系列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几个组成部分分别在高校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院系中作为二级学科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学科系列,而这一学科系列在我国高校的专业院系中已存在很久。另一学科系列,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体而新设置的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相关六个二级学科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系列,这一学科系列作为高校独立的二级机构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管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两个并存的学科系列,从形式上看,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在学科内容上亦有所交叉和渗透,但是在实际上,这两个并存的学科系列之间并不存在着整体对部分的包容或替代关系,马克思主义两个学科系列的研究对象、学科功能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区别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我们应该下大功夫,在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的关系中,去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学科支撑的角度,去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在高校中,离开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去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学科意义和社会影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批优秀教师吸引到纯学术问题的研究上,这不但背离了党中央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决策的初衷,达不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会大大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个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建设的带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须引起高度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
二、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角度,认真深入地研究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突出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05方案”出台提出来的;但是,这一关系问题却由来已久,并成为高校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经常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次改革中,理论教育界有许多同志曾提出并讨论过关于科学、学科和课程的关系问题,关于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知识性、系统性、科学性同思想性、针对性、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等,并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就我个人而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战线的一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对于如何认识与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也是我经常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4月初,即在胡锦涛作出“3·18批示”之后不久,我就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会上,提交了一篇题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分与合的历史启示》的论文。我在研究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原理”课课程设置改革几次分与合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了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必须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看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说服力,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青年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应该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制约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师资队伍的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等,都是制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学内容自身的科学性问题则是制约教学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曾经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P382)邓小平的这段论述言简意赅,不但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也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自身的科学性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值得指出的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不仅是理论教育战线一些领导同志和广大马列课教师经常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专业的青年学子们所关注和思考的课题。在我参加的一些高校青年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中,就有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为主题撰写博士论文的。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招收和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生中,也先后有两位学员从不同角度研究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并作为学位论文选题。他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首要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也就是说,要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当作科学去讲授,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讲授马克思主义。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也深刻地表明,凡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单位和个人,就会大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离开了教学内容自身的科学性,去谈论或试图获取教学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方案的同时,采取多种果断措施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其深刻用意是为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思想理念的重要提升,也是对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亦应注意防止和克服某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的倾向。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青年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教育课,它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相比较,在理论内容和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既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某些巨大差别性。邓小平在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人民、武装青年时,特别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在他看来,“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1](P382)在这里,邓小平从指导方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求与专业性要求的区别,这个重要思想值得我们理论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认真领会。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功能,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重任。我们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处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我们在强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时,切不可离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去孤立地谈论学科建设,切不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专业理论课,切不可把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加分析地照搬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更不可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名义下,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某种“远离崇高”、“超越意识形态”的“纯学术”殿堂。从新中国诞生到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历程,这中间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围绕着增强教学有效性这个中心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不懈探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我们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情况的考察,形成了如下两个基本观点: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有坚实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支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学科建设问题本质上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根据或关键乃在于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功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共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课的联系和区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结合上下功夫,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而不是用专业课去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不是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名义下去削弱或取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认识与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特别重大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中,既要防止因循守旧、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倾向,也要防止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化或专业化的倾向。
三、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其一,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学科支撑的服务意识,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重新审视和修订高校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学科建设规划。我国学界的一些同志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功能概括为“三大功能”,即学科建设自身的学术发展功能、面向社会发展的社会服务功能和面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支撑功能。从一般意义讲,这一提法或概括是全面的和正确的,我也是赞同的。但是,我觉得似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研究,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服务功能问题。上面,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的背景和中央相关文件的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二级学科设置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05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隶属关系、马克思主义两大学科系列并存等几方面的具体考察和分析,得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基本的出发点、立脚点和主要服务对象的看法,并认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党中央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我们应当着重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学科支撑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有必要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并修订一些高校原已拟定的学科建设规划。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有两个具体问题需要作深入研究和分析: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方式问题。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这并不排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时具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服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宣传问题。有许多高校的马列课教师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只是名校名师的任务,与多数中小院校和多数马列课教师关系不大。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系问题的讨论,也较多地是在一些大校名校中开展的。我认为,大力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只局限在少数名校名师范围内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全局来说并不有利。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尚有许多具体的认识问题和政策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其二,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把研究和回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研究任务。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提出的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一方面,青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提出的所谓热点难点问题,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展开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思想上和认识上的表现,因此,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和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高校马列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和教师魅力与威望的集中表现。还有,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的有效途径。大家知道,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关注和思考许多现实性深层次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某些影响,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置身学科前沿,帮助他们在学术纷争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识别思想理论是非的能力,在研究和分析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增长才干。不难看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关注和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完全一致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提出的一些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及其同当代国际国内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比较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关于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及其解决途径问题,以及关于对某些流行的社会思潮加以分析和澄清的是非界限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青年学生关注和提出的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全党和全社会在理论研究和宣传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着力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全党全社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或相关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全党全社会服务与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在功能上的一致性。我们看到,近几年来中宣部理论局花大气力、下大功夫陆续组编并出版了诸如《理论热点十八题》、《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等书籍,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发挥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而这些出版物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也正是青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普遍关注和提出的深层次热点难点问题。这一事实,给我们提供了两点深刻启示: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全党全社会的教育和宣传在内容上是相通的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功能也是相通的和一致的,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的功能同为全党全社会服务的功能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二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党和全社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也可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社会功能是广泛的和大有作为的。
其三,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人才,提高广大马列课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根本性或关键性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主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决定着教学的性质和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且更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在课程设置改革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原有课程的全面整合,使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这就产生了单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讲授综合性课程的适应性问题,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和突出。我们看到,近几年来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在研究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有一个十分理想的契机,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央为我们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些高校所拥有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尽可能多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又要以这些学位点为平台或基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他们的综合学科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式或方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其基本要求似应注重夯实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想理念,提高识别和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加强领导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深信,有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继续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有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和大胆探索,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当是毫无疑义的。
标签: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课程设置论文; 科学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