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2000年以来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综述
王 菊 李劲松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 基于CNKI搜集到的2000-2018年有关非正规教育的120篇期刊及硕博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当前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课程研究六个维度来分析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对于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内涵研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关注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及如何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正规教育发展之路等都是非正规教育研究者们今后应当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 非正规教育;教育理论;教育实践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中反复强调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而终身教育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从国际来看,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提案,其认为教育应该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提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提出要以终身教育为指导,向学习化社会进军,这一报告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终身教育政策提供了指导思想;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全民教育”,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的国际化;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展望了21世纪人类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要性,该报告建议确立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育应该围绕这四种学习加以安排。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要走向全民终身教育;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转变》强调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到走向全民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和教育发展战略。我国也紧跟时代的脚步,从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及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终身学习,全民终身学习离不开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共同作用,而正规教育提供的是有限的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非正规教育以辅之。本文对2000年以来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现状做简单梳理,并分析今后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以教育促进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今后非正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3)在注水系统单站停运时,将会对注水管网压力和水量产生波动,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下游注水井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注水井压力和水量,减小注水管网压力和水量波动造成的影响,保障注水系统平稳运行。
二、研究对象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的权利:走向全民终身教育》的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要从全民基础教育走向全民终身教育。在国家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正规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已不能满足受教育主体的多样性需求,而非正规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目标的补充手段,世界各国对其关注度与日俱增。因此,本文以2000年为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的节点,对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研究的现状做简单梳理。
本文主要以在中国知网上自2000年至今有关非正规教育的120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其中期刊论文84篇;硕博论文36篇(详见表1)。
不过《陈仲子》场灯刚亮,大家就发现舞台两侧“气势浩大”,左边厢惯例是乐队的位置,但规模似有所增;右边厢则是现在平素演出不多见的帮腔团队。
表1 研究论文分布
三、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现状
(一)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
在我国,非正规教育通常会被理解为成人教育,所以在非正规教育的研究对象中主要以成人教育为主,如图一所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的对象以成人为主的位居首列,共有38篇文献。其中以农村成人技能培训、进城务工人口技术培训以及失学成人的继续教育研究为主,这一研究现状和我国当前的国情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经济发展仍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劳动人口的知识技能更新迫在眉睫。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非正规教育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功效,而成人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技能教育能很快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实现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对非正规教育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研究对象都将会以成人为主。
2.特征研究
语文教学只有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不但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而且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提高。
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特征的研究相比内涵研究较多也更为全面。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自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特征的研究主要通过对传统正规教育的研究,发现其弊端,对比说明非正规教育对正规教育的补充作用,通过与正规教育的比较来突出非正规教育的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非正规教育的特征研究主要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力量以及评价工具等方面的不同来阐述非正规教育的特征;此外,通过非正规教育的自身优势来展现非正规教育的独特性,这也是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特征研究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
实证主义偏向宏观研究,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进行数据分析,解释此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倾向以外在的客观的社会因素来解释人们的行为,主要方法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观察法、抽样法为辅。我国研究者对非正规教育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划分为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其中实证研究类的文章较少,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观察法、访谈法为辅,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确定调查内容对调查对象展开调查,旨在了解我国特定人群非正规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问题解决的建议。
“非正规教育”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库姆斯的《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一书中,他认为非正规教育是“在已建立的正规系统之外的任何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服务于明确的对象和学习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中,认为非正规教育是指存在于正规教育体制之外,针对特定学习对象的有组织、有目的、有学习目标的教育活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对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做出了区分:“非正规教育”并非非正式的、顺带的或无约束的学习,它和正规教育一样,也是指通过教育提供者进行的制度化、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在个人一生学习的进程中对正规教育的补充、替代和完善,通常以短课程、实习班或研讨班的形式提供,所得到的资格证书多数不被相关国家或地方教育当局承认为正式或等同于正式的资格证书,或者根本就没有资格证书。综上,当前学界对于非正规教育的定义大多是从其特征、目的等出发概括非正规教育。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如学习电场时用重力场类比教学更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又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比探究效果更好,但在《摩擦力》一节可设计“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实验器材、物理量的测量、具体如何操作等。
2.对儿童的研究
如图1所示,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仅有7篇文献,相比成人,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在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者对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弱势儿童的研究,如: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女童教育的研究,重在以研究促进教育公平。经济发展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题,从经济效益来看,儿童的教育投资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我国学者在非正规教育研究上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
图1 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对象分布图
(三)研究范围
我国的非正规教育是随着义务教育推进的艰巨性而发展起来的,其初衷在于弥补国家财力不足而关注弱势人群,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人群的受教育权问题。所以,在2000年伊始我国对非正规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推进、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的扫盲教育以及对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提供参考建议,其中有对农村基础教育、女童教育、少数民族妇女等弱势群体非正规教育的研究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劳动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型人才短缺,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非正规教育研究主要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人口的功能性扫盲,其中以成人教育研究居多。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会在生理需求满足之后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当然,国家、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在教育、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我国当前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主要实现为教育权利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普及化、提升公民的整体素养服务,非正规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她一点都没有理直气壮,我就对她说:“萍萍,当你说这样的话时,一定要说得响亮,我觉得你太软弱,平日里林孟当着我们伤害你时,你只会轻声说‘你别说了’,你应该站起来大声指责他……”
自2000年以来,我国对非正规教育研究的120篇论文中,主要以对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为主(详见表2),其中主要以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为主,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人口非正规教育提供成人技能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中也不乏研究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非正规较育、当代培训机构以及社会非正规教育经验借鉴的论文,但数量有限。《学记》追述西周的学制:“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乡村私塾曾是文化、教育、社会道德传衍的传统制度,私塾把有天分的孩子培养成为读书人送进科举的殿堂,但私塾主要的功能还是教会众多的农家子弟识字、珠算,让他们学会记账、看懂文契和官府通告,并且传承农村社会的礼俗,维系乡村活动和组织。从该意义上来看,乡村私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正规教育形式,私塾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非正规教育经验。如今,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不少地方也逐渐兴起私塾这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宋明时期书院的兴起等等都是值得当前我国非正规教育发展借鉴的中国经验。
2.国外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组成。非正规教育是根据不同学习主体的需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活动,所以,在非正规教育中课程有着核心地位。通过分析发现,在对非正规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对课程要素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将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涵盖其四个要素的研究却很少。如有关课程实施形式的研究:远程教育、MOOC等;有关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成人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等。当前,我国学者对课程要素各个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的研究的却很少。
表2 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范围分布表
(四)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
1.对成人的研究
让她如此纠结的情事,她希望那些纠结能像发丝一样被剪去。半个小时后,她就变身成一个美貌的小男孩。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惊奇地发现,难过好像真的就那么少了一些。
2.非实证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其方法主要包括观点、模型应用、概念综述、理论阐述、概念框架等方法。现有文献中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类的文章居多,主要通过前人研究、他国经验启示或现有政策理论为基础对非正规教育进行研究。
(五)研究目的
1.国内
(六)课程研究
如表2所示,我国对国外非正规教育研究的论文共有47篇(占比39%),主要以介绍和借鉴国外非正规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为主。2010年我国颁布《规划纲要》其中指出了非正规教育的重要性,以此为分界线,我国对国外非正规教育的研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00-2010年为主,这一时期我国非正规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非正规教育经验,借鉴的对象主要是以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且相邻但其非正规教育发展较好的南亚、发展中国家为主(详见表2);第二阶段则是2010年至今,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借鉴,在《规划纲要》颁布以后,我国则比较重视对教育发达国家非正规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借鉴,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详见表2),这一时期借鉴较多的则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成人继续教育中的先前认证学习、学分银行等经验,以及发展非正规教育的一些特色模式。由表2可知,我国对非正规教育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国外优秀的非正规教育经验的借鉴研究也越来越多。
四、我国非正规教育现有研究局限
首先,研究大多是从非正规教育的特征、目的出发阐述非正规教育的发展,而对非正规教育概念的研究较少。“非正规教育”一词最早来源于国外,我国研究者对非正规教育概念的界定,也大多沿用联合国教科文以及国际组织的定义。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这要求我们对非正规教育的定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非正规教育应当被赋予更具现代化以及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涵,从而不断促进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
其次,我国研究者对非正规教育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实证研究较少。虽然相关教育部门对非正规教育极为重视,并组织了多次国际会议,但在全国范围内非正规教育相关的试点却屈指可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的研究。只有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我国非正规教育健康发展。
再次,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对象具有局限性。当前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成人以及处于农村弱势地位的人群,而对儿童、老人以及城市精英阶层的研究较少,非正规教育的特点是满足一切有教育需求的人,而有教育需求的人可以是儿童、成人和老人各个年龄段的人,而这其中既可以包括生活较好的城市人群也可以包括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人口。只有关注到各个群体才能促进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全面发展。
“白立方”展示空间彻底摒弃了将艺术史展示为国家成果庆祝史的一部分的传统,是对艺术“本体性”的重视和博物馆“神圣性”的消解,建立了一种人与脱离外界的艺术品的直接对话关系。开启了20世纪美术馆与观众关系的新形态。
最后,现有研究中对我国历史中非正规教育经验的研究较少,缺乏对我国具体情况的分析。已有研究的教育经验大多是对其他国家的非正规教育经验的借鉴,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在历史中也有丰富的非正规教育经验,忽视我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历史传统等就难以对我国非正规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非正规教育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得不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正规教育。
五、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展望
(一)加强对非正规教育概念、内涵研究的关注
理论的发展为实践提供指导方向,一切实践的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也是研究的最终归宿,只有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实践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立足于理论发展,完善非正规教育内涵、概念的研究。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当前理论研究不足,对其内涵、定义以及基本要素的研究不全面,不利于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只有完善基本的概念、内涵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
(二)有效地将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我国学者对非正规教育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论文仅有11篇,非实证研究居多,走进非正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者较少,我国著名人类学教授费孝通先生主张研究要从书斋走向田野,而书斋式的研究正是我国当前非正规教育研究的一大弊端。理论不完善、实践研究较少,是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效地将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现两条腿走路,是今后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重点。
(三)关注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非正规教育是主要以满足个体需求的教育,它可以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人口,其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因此,对非正规教育研究的对象也应当具有广泛性。从纵向看,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以成人教育研究居多,儿童、老年人口的研究较少。“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人口老年化”现象的出现等等这一列问题的出现,正规教育触及不到的教育都需要非正规教育来完成,所以,从纵向看我国的非正规教育研究应当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从横向来看,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处境不利的农村人口,如:农村青壮年文盲、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妇女的教育,虽说这一现象跟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但教育研究所涉及的对象应当是广泛的、全面的、一切有教育需求的人。而当前对城市人口及精英阶层的非正规教育需求研究较少,在关注弱势群体非正规教育研究的同时也应当关注被我们忽视的精英阶层的需求研究。总之,只有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大我国非正规教育研究对象范围才能实现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关注非正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皆出自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根,我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应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寻出一条适合并能发扬中华文化的发展之路。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其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对教育的责任,正契合我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将终身教育理念、人权理论等西方先进理念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非正规教育发展之路,是我国学者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巍.OECD国家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9).
[2]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六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3]蓝建.非正规教育:教育、学习与发展的紧密结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4]刘子瑞.教育分类在变化[J].中国统计,2013,(7).
[5]萧今.农村教育和培训应为社区建设服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6]陈振明.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7]杨琴,李姗泽.趋势与走向——我国近十年来非正规教育研究概述[J].教育导刊,2012,(6).
[8]宋秀琚.印度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5).
[9]俞前安.西部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4.
[10]B·Robinson,齐宏.远程开放教育:蒙古游牧生活妇女的非正规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2,(5).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539-(2019)05-0005-05
[收稿日期] 2019-03
[作者简介] 王菊(1993—),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农村教育。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李 华
标签:非正规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实践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