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理解: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论文

“信”与理解: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论文

“信”与理解: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伍苑盈

摘要: 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中曾经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所谓“信”,讲究忠实、准确,即译文要不偏离、不遗漏、不增减;所谓“达”,讲究通顺畅达,即译文要符合语法及原文用语习惯,没有语病;所谓“雅”,讲究语言得体,即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并且可以尽可能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本文将重点对“信”进行阐述和分析,说明“信”的重要性,并论述如何能够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并遵循“信”这一基本翻译原则。

关键词: 翻译 “信” 理解 遵循方法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运用一种相对熟悉的语言把另一种相对陌生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过程。但是,翻译又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无法真正透彻地理解原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会导致译者误译,或者无法将文章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而读者也就无法获取文章原有的、最真实的一面。

本文将通过三个部分对“信”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部分,描述什么是“信”以及“信”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解释翻译过程中影响“信”的一些因素;第三部分,分析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遵循“信”这一基本原则,同时如何能够准确理解原文,为翻译好一篇文章做铺垫。

唐朝时期,名僧玄奘便提出了“求真喻俗”与“五不翻”的原则,其中“求真”,就是译文既要忠实,又要真切地反映原文的本意。1790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在《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翻译的三条基本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并主张“宁信而不顺”。20世纪80年代,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并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从语言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严复先生在提出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时,以“信”为首,后有“达”“雅”。就本质而言,“信”是维护翻译存在的必要因素和基本理论,如无“信”,则无“达”“雅”。

我感觉,梁实秋先生这段接地气的话,把“自控力”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很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出来:克制,是为了更好的自己。

“信”讲究的是“忠实”,“忠实”又是翻译的核心概念:一方面是指形式上的忠实,即字词层面上的忠实;另一方面是指意义上的忠实,即逻辑层面上的忠实。而根本意义上的忠实,又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其他方面的局限性。政治、宗教、法律、教育、历史、认知、思维、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文化概念对主体语言和译体语言用语意义上的差异;译者自身的文化立场、审美情趣、道德标准、知识总量、人生阅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差异。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便是要对原文进行理解。如果译者误解或者错解原文,无法透彻读懂原文,也就无法准确地对文章进行翻译,无法将原文内容完美地向读者呈现。而翻译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然而,因为主体语言(原文语言)与译体语言(译文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译文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文体的忠实性,可以说,准确性是科技翻译的核心,而再现原文风格却是文学翻译的精髓。

(二)功能的忠实性,是指原文具有的功能,译文也尽量具有相应的功能;主要是:(1)表情功能,表达信息源的功能;(2)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之外的信息;(3)祈使功能,使读者思索和行动;(4)美感功能,增加美感;(5)应酬功能;(6)原语言功能。

(二)非语言方面的局限性。(1)原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往往不会在文章中交AI写作作背景,但写作背景往往会影响译者对全篇文章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因此需要译者从文章的写作时间、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等各方面去进行了解;(2)原文的上下文。不同的代词可能在上下文中有不一样的含义,因此需要译者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明确不同代词在上下文中指代的意思。

(一)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目的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

翻译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原文、真正遵循“信”和“忠实”的原则呢?翻译首先需要做到理解透彻,切勿望文生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透彻呢?笔者将从三个层面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一)语言方面的局限性。(1)主体语言的主谓使用习惯。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主谓使用习惯,在阅读原文的时候,译者可能会将最为熟悉的语言主谓使用习惯代入原文,直接影响对原文句子的理解。(2)主体语言与译体语言的结构差异。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体语言的主语并不适用于译体语言作为主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主体语言的主语,并为译体语言重新找合适的主语。(3)主体语言中某些词语存在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往往容易让译者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或者产生一定的理解误区。(4)主体语言中具有独特含义的词语。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原文中可能会出现某些习语、俗语、俚语或者惯用语等,有着特定的含义,或者包含着一语双关性,需要通过跨文化了解历史发展、了解语言发展,才可能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

由此看来,若想真正意义上做到“信”原文,“忠实”原文,理解原文就会尤为重要。要真正理解原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依靠译者深入透彻了解原文,并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整体。

长白猪第一胎和第二胎产仔数与第三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白猪第一胎与第二胎(P<0.01)以及第三胎与第二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大二元猪第一胎和第二胎与第三胎(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该大学负责招生的克利斯多夫·古登塔格说:“我理解学生们的心情。四年前,我女儿上学前班被拒,我都很痛苦,更何况是经过各种努力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呢。”

(一)个人层面。原文是译者最重要的信息源,是译者获取原文意义的“明灯”和“指南针”,译者必须具备认真严谨的态度,收到文章之后,需要阅读原文三遍或以上,方可开始考虑进行翻译。第一遍粗读原文,掌握大致意思,先对一些有疑问的、有困惑的句子和词语做上记号;第二遍细读原文,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仔细进行研究,解决疑问、困惑的地方;第三遍通读、精读原文,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把原文的意义和神韵把握好,并将全文的中心思想融会于心。经过以上过程,如若对原文仍有把握不定或拿捏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再多读原文或查阅相关资料,切勿在未透彻了解原文之前,对文章进行翻译。

(二)语言层面。注意原文习语的翻译。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这一类词语往往有特定的意思,因此其翻译是固定的。(1)切勿按照句子或者词语本身的意思去进行逐字翻译,注意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去匹配原文;(2)切勿生硬地将原文的动词译成动词,将原文的形容词译成形容词,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文化,因此需要灵活地进行处理;(3)注意关注原文中的一些拟声词、节拍、韵律的翻译效果;(4)注意明确原文语言一些词语的特定分类,例如在英语当中,名词有单复数的变化,形容词有比较级、最高级的变化,动词也有时态的变化,而在中文使用过程中,却没有同类型的语法现象;(5)注意原文中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的翻译,例如比喻、拟人等,需要译者对词语的扩展意思进行阐述,才能更好地忠实原文。

(2)钢管防窜动装置 钢管在滚轮架上转动时会左右窜动,如果窜动量超过了埋弧焊枪头的调节范围,会影响焊接质量。防窜装置是控制钢管在滚轮架上转动时窜动范围,有效减少窜动量,保障焊机枪头和环缝中心线处于共面状态。

对于故障代码“U101300 控制单元未编码”,需对“44-动力转向”进行手动编码。对“44动力转向”执行“控制单元自诊断>访问权限”时的登录码为10608。对“44-动力转向”执行“控制单元自诊断>编码”时,进行手动编码004F。上述操作可通过ODIS诊断系统也可借助ODIS-E工程师软件来完成,不必在线。

(三)非语言层面。(1)避免因为对原文文化背景知识或者原文作者生平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误译或者无法译出;(2)注意考虑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如来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形成的差异;(3)注意考虑原文作者生平、系列作品、语言风格等差异。

翻译,是读者认知世界的媒介,是读者对不同语言文章进行解读的窗口。而在翻译过程中,“信”是翻译的基础,“忠实”是翻译的原则,“理解”是翻译的核心。要想真正意义上完成一篇文章的翻译,不仅需要译者生活的积累,细微的观察,认真的理解,深刻的体会,还需要精读原文,透彻地理解原文,在此之后,方可以成就一篇文章,使其从原来的语言当中转换过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将其生动地再现。

翻译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无论译者的表达能力有多强,如果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就不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就无法重现原文,无法使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译文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读者。因此,译者需要在原文理解上多下功夫,确保在准确透彻地理解基础上,遵循“信”之原则,完成最正确、最精准的翻译。

参考文献:

[1]赵晨辉.也谈翻译忠实[J].英语广场,2015(12).

[2]薛培山.试谈如何忠实地翻译[J].英语广场,2018(02).

[3]刘雯.基于“信达雅”理论的英汉翻译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9(10).

(作者简介: 伍苑盈,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标签:;  ;  ;  ;  ;  

“信”与理解: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